2001年12月,在深圳召开了广东省流通业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这可以说是广东改董开放以来的第一次有关流通业的高规格的工作会议,确认了现代流通业在广东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
国际学术界认为,流通业将是今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尤其是在经济发达、或经济迅速发展的地区。过去,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一直将工业放在发展的首位,但是没有高效率的渠道、物流和零售终端,工业的发展会受到抑制。服务业的其他领域的发展也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现在许多成功的企业,无不遵循先做市场,再建工厂的道路,甚至采取贴牌生产的方式,将企业的主要精力放在市场营销方面。
自从广东省流通业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以来,广东的流通工作确实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如一些重要政策的出台(如对大型物流企业的政策支持、对大型商贸企业的政策支持等等);政府积极推进国有大型商业企业的重组,以期带领广东的商业企业,重整广东商业雄风;大型综合商业中心、购物中心的发展,使广东的零售业增添新的活力。但是,在这发展当中,还是有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政府过多参与企业行为
政府积极地参与流通业的改革并推动其发展,但参与的方式是否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否会带来好的效果,值得思考。如何界定政府的参与范围,既可以使政府发挥作用,同时又顺应市场运作的方式,这是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的。就目前的流通业来说,一些地方政府仍通过其掌控的国有企业,直接介入市场。政府的这种迫切的改革愿望,从企业的层面来说,不完全是企业的商业行为,这种做法,会影晌到企业决策对市场的基本判断,可能会埋下失败的隐患。
二、企业改制尚未真正到位
广东的大型国有商业企业主要还是在广州。这些年来,广州的流通业与上海、深圳相比,确实稍逊一筹,这是不争的事实。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政府在改革的进程中,依赖于若干个国有大型商贸企业;另一方面,广州的国有企业改制、成股份公司,大部分还是单一(国有)股权的形式。即使推行股权多元化,也只是选择与政府都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投东,而且,这些股东的持股比例太低。这些企业体制上是有了一种多元化的模式,但能否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而为的市场主体,其结果可想而知。
三、缺乏对先进零售商引进的勇气
由于政府有关部门介入企业的决策,使得决策所考虑的因素超越了企业本身的利益层面。现在国内大多数的地区都逐渐屏弃了地方主义的思路,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合作思路。事实上,一个地区也不可能在所有的经济领域都处于领先的位置,应取长补短,在联合中发展,这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四、缺乏对市场的研究
市场营销的思想和观念虽然早就引入中国,但是,有关的政府和企业的决策者对市场营销的技术和方法还是缺乏深入了解。尤其是在市场研究方面。以广东的农改超一事为例。农改超’要真正取得成功,是改变消费者的购买习惯,这可能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政府有关部门下决心。农改超,也应该是长期的打算。如果超市没有带来实质的改进,尤其是价格上的优惠,反而给顾客带来了不方便,顾客可能不去就近的超级市场购买,而去其他的农贸市场。
因此,对超市是否可以代替农贸市场,还必须从研究消费者入手。在香港,即使超级市场已经十分成熟,但是,由于香港居民的饮食文化的影响,喜食新鲜,超级市场一直未能替代街市。据香港学者的有关研究表,多至七成的消费者认为街市的蔬果肉类等比超级市场新鲜。这正是香港街市至今尚未退出历史舞台的真正原因。最近,香港百佳超级市场以低价猪肉推入市场,直接向街市挑战,同时,也希望吸引更多的顾客光临其超市的生鲜部,以此改变消费者在生鲜食品方面的消费习惯。在此情况下,香港政府也并没有完全放弃街市,而将政府持有的街市移交专业公司管理,以改善街市的购物环境和卫生状况。
广东与香港地区一水之隔,两地的文化习惯相同,在饮食方面,同样以新鲜作为饮食的第一标准。应该指出的是,超级市场在深圳取得成功,并不奇怪。因为深圳是以外来居民为主的一个移民城市,相对广州等传统城市来说,广东的饮食文化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因此,改善街市的管理和发展超级市场,可以两者并行,通过市场的力量,改变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最终使得街市逐渐消亡。
总体来说,流通业的改革方向应该是让企业真正成为企业,政府对所有的企业都持公平的态度,政府的优惠政策对所有的企业都有效(因为每一家企业都同样交税)。同时,积极举办各种推介活动、研讨会,资助各种相关的学术研究等,这才是正确的政府行为。广东的流通业只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才能得到良性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