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零售企业关店现象仍在发生,除了一些由于经营不善而不得不关闭的门店外,零售商也学会了适时地主动关闭一些门店。
其实,在面对新的市场形势下,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开始重新考虑规模对于企业的意义,不可否认开店是零售企业的永恒主题,但是主动地学会闭店才更意味着企业走向成熟。
花儿总有凋谢的时候,即使曾经其绽放的有多么耀眼。激烈的市场竞争亦如此,适者要支持其生存,不适者也要及时将其淘汰,这才是现代连锁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物业因素、战略调整、企业变局、实力不济、网络冲击,细数今年零售企业的闭店事件及其原因,或许能对行业明年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启示。
物业烦扰
在大多数企业都以租赁的形式拓展门店的当前,企业的经营在很大程度上会受限于与物业方所签的协议。今年9月,Tesco宜兴店正式关门谢客,其原因正是由于租赁协议到期。
据了解,该店经营状况一直良好,由于出租一方不满足于现在的收益回报,要将整栋物业改为其他用途,转换经营模式,所以双方终止了协作。但事实上,该物业最终转租给了大润发。
8月位于海口的南国超市海秀店也遭受了同样的被关闭。因双方合作出现分歧,物业方要求收回租赁场地并追究南国超市违约责任,请南国超市海秀店做好退场准备。
因此,在新开店中,乐购越来越强调地产化运营,将此前租赁形式的门店逐渐转变为自购地开发项目,乐购方面表示,在新的财年将逐步提高自购地投建卖场的门店占比。
其实,零售商将目光投入到商业地产中已并非新鲜,由于零售企业并没有掌握门店物业的所有权,导致在很多时候在经营当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自建物业。涉足商业地产,在增强零售商整体实力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其门店经营的稳定性、自主性。
战略收缩
家乐福、易初莲花、西武百货等门店的关闭,表面上是因为门店经营不善,而实际都是企业战略调整的“牺牲品”。
从2008年以来,股东构成发生剧变,导致家乐福在全球战略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接连退出多个国家市场后,家乐福在华的地位也受到了多方挑战。
虽然其一直强调将加大在华的市场投入,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家乐福在华业绩缩水的重要原因就是其多年来并没有形成稳定的核心竞争力。自然接连关闭东莞、西安小寨店、河南焦作、大连新华绿洲店等表现欠佳的门店,就成为家乐福轻装上阵的必要措施。
与家乐福稍有不同,易初莲花在华的萎缩主要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入华多年来易初莲花的发展一直都未如人愿,无论是门店数量还是单店绩效,都无法与其他外资超市相比;另一方面,易初莲花母公司正大集团对其发展战略也进行了调整,在保持一定大卖场市场份额基础上,开始涉足餐饮、高端卖场等业态。
由于这些公司战略方面的原因,关闭一些效益不佳、非重点市场区域的门店以减轻企业负担也就成为他们共同的选择。易初莲花、西武百货的选址较为松散、未形成区域市场的强势效应,也是导致其关闭一些门店的重要原因。
做为高端百货中的国内鼻祖,美美百货今年在华两度关门谢客。市场定位的失误使得其对商圈消费特点的判断上过于乐观自信,从而导致败北。但愿调整后的美美百货能够在华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事实上,上海华联、华润万家之退出绍兴市场,也都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
企业变局
此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国美电器了。2009年,国美电器净关门店133家。而在2010年,内斗又成为国美电器的年度关键词,在大股东意志的影响下,国美电器依然有32家关闭的门店。
可以说,内斗的其中一个后果就是导致国美电器上百家门店市场的损失。因为,在陈晓接手国美电器以来,业绩、利润、规模等都成为遭受大股东质疑的软肋。为了提升企业效益,关闭不良门店成为见效较快的举措之一。
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苏宁电器从销售、门店规模等方面的全面超越。
在一些时候,为了抢夺门店资源企业之间可以“兵刃相见”,而有时,门店资源也会成为企业经营者争斗的“牺牲品”。
由于企业变局而导致的关店并不只有国美电器。今年7月,河北保龙仓在引进家乐福股权后,两者合资成立了家乐福保龙仓。而正是由于新的家乐福保龙仓的门店风格定位,原保龙仓所有门店都经历了长达2个多月的闭店改造。10月底,新的家乐福保龙仓门店集体亮相。
除此之外,华润万家收购的广州宏成门店、海航收购的家得利等都是一批原有门店关闭或是改头换面。
实力不济
有些门店的关闭并不是自身经营出现了多大问题,而是由于公司整体实力的缩水使得无暇顾及战线拉得太长的门店。今年8月,北京华普关闭了在青岛的最后一家门店,几乎在前后,又将其位于北京的陶然亭店关闭。
其实青岛的华普门店本身经营并没有什么问题,在刚开业的几年里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自身提升较慢,在众多强劲对手进入后,使得经营难度越来越大。
另外由于是孤军奋战,总部无法对其经营做出及时的支持,也使得其关店成为必然。
汇丰超市、新星超市等一批早些年前兴起的内资超市,在国际巨头纷纷涌入市场的情况下,自身管理意识陈旧、服务不到位、没有竞争特色的缺点暴露无疑,加之其发展规模上的局限性,最终在顾客被分流后,难以支付高额的运营成本,加上难以得到各方支持后,最终退出竞争领域,关店接受失败的苦果。
其实,能够发展到现在的超市企业,基本都已经摸索出自己生存与发展的独特经营模式,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只有客观地评估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继续在市场中求得生存空间。
网络冲击
网络零售商的冲击也导致了一些业态连锁店的关门大吉。由于网络零售步步紧逼,传统零售商多数败走麦城,这种现象已经并非个例。
零售商家三联书店就很受伤,面临网络书店、电子书的多重冲击,今年8月,三联书店彻底退出广州,这给实体零售商家无疑蒙上了一层阴影。
而面对电子商务市场的迅猛发展势头,越来越多的传统零售商已经在上马网络销售渠道来维护自己传统零售商的地位。
据统计,已经有超过30%的传统零售企业开辟了网络销售渠道,纷纷筹划试水网络销售平台。而这也成为传统零售商避免被网络虚拟竞争对手吞噬的有效还击武器。
但是对于大部分传统零售商来讲,网络渠道在短期内并不能给其市场销售带来多大的收益。而面对网络零售这一新兴业态的崛起,有理由保持足够的警惕。
如果不能消灭它的话,就需要有足够的胆识去利用它,否则,传统零售商无疑将会越来越多地去面对关店、退出的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