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中国国内政策和市场的考虑,外商最初进入中国时都相对比较慎重。伴随旗下的投资企业不断取得成功和对中国市场的深入了解,零售业外资独资现象有可能出现升温。
出于对中国国内政策、国情和市场的考虑,外商最初进入中国时都相对比较慎重。经过短时间的尝试和摸索,旗下的投资企业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对中国市场的基本情况,也有了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最近,外商开始纷纷调整战略,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尤其外商近期在资本运作和管理架构上一系列的动作表明,外资独资有可能进一步升温。
涉足中国尝到甜头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进入中国的外商投资效果开始显现。家乐福在亚洲尤其在中国一改在海外市场的颓势,取得了瞩目的成绩。2004年,家乐福在中国市场实现销售额160亿元人民币,远远甩开晚些时候进入中国的零售业老大沃尔玛,销售额在中国连锁企业排名中名列第五,在外资零售排名中名列第一。目前它已经在中国内地的24个城市建立了62家超市。家乐福总部表示,2005年将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城市各新开12家大卖场,在其他一些大城市也准备新开6到8家大卖场。
连锁业龙头老大沃尔玛,虽然在中国动手较晚,在华业务不及家乐福,却也取得了骄人业绩。2004年,沃尔玛在中国实现销售额76亿元,在中国商务部新公布的2004年中国连锁经营30强企业排名中列在20位。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去年在华业务也获得快速发展,2004年中国区销售额达到63.6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4%。
市场潜力强化参与力度
惊喜的收获和对中国大陆市场的良好预期,使外商在今年纷纷调整战略,加大中国大陆市场的进展力度。家乐福一方面调整布局,决定在中国市场新设东、南、西、北4个区域性管理总部,原中国市场的7个区将分别归入四大区。另一方面调兵谴将,从法国和西班牙调集兵马充实到各区,以加强工作力度。至3月底4月初,家乐福中国区“战场”排兵布阵结束,未来3至5年内,家乐福逐步实施在中国开设门店1000家的扩张计划。
沃尔玛明显不满意中国的市场现状,撤换了中国区总裁张嘉声,将中国区架构改为营运官和首席行政官共同负责的新机制。沃尔玛的高层变动,显然都是冲着中国市场而来。没有人怀疑,沃尔玛势必会在今年加速圈地扩张,使多年苦心积虑,储备的力量一举爆发。
3月17日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总裁杜哲思向外界表示,麦德龙计划在未来3至5年内,在中国追加投资6亿欧元新开40家商场,几乎平均每年开10家商场。杜哲思透露:“如果不出意外,北京第一家麦德龙商场将在今年年底开业,深圳和广州的商场也将争取在今年下半年开业。”他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很好,在这个前提下,他们希望把零售业这个蛋糕做大。
独资实体开始出现
零售业的逐步放开为外商在华独资扩张提供了条件,而一段时间的尝试为这种行为又提供了依据和动力。日前易初莲花一位区域负责人证实,公司在山东济南的独资超市已经开业营业。与此同时,公司在上海、北京、广州三地的合资公司回购中方股权的工作也基本完成,今年上半年易初莲花所有超市将在中国实现全面独资。他还进一步透露:“上海公司股权回购方案经当地政府特批,现在已完成独资。广州公司基本接近尾声,只剩下内部一些细节以及相关政府的批文。北京公司的股权回购工作也在进行,预计今年上半年可完成。”
据统计,易初莲花在2004年新开20多家店,开店总数达40多家,而在2002年门店数量是11家、2003年是22家。目前该公司有5个大区:北京天津区(包括河北)、山东区、上海地区、四川地区、广东地区。易初莲花拓展部一位人士表示:“独资后,易初莲花的扩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来自德国的麦德龙集团也宣布,将以购买股权的方式收购锦江国际所持有的40%股权。麦得龙1995年进入中国,与锦江国际合资成立了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并于1996年在上海开出了第一家商场,以后陆续在我国内地开设了24家连锁店,主要服务对象为团购客户。
沃尔玛、家乐福尽管一再表示,将继续与本地合作伙伴合作,没有独资经营的打算。其实沃尔玛自进入中国的第一天开始,一直按着与地产商合作的特殊方式滚动运营。在沃尔玛与深国投进行的合作中,按照当时商务部规定,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需成立合资公司,中方持股不低于35%的要求。沃尔玛与深国投中国在深圳成立沃尔玛珠江百货有限公司(2003年更名为沃尔玛深国投百货有限公司),外方沃尔玛持股65%,深国投持股35%。专家认为,沃尔玛的持股比例,决定了沃尔玛实际上是控股公司。有朝一日,一旦同地产商的“捆绑合作”达到了自身网点布局要求,只要沃尔玛愿意,独资的界限将一步跨过,谁也无法阻止。
根据商务部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57%的跨国公司倾向于独资新建;有37%的跨国公司愿意与具备一定技术和生产资源或能力的企业合资;倾向于通过并购相关生产工厂来投资的跨国公司为28%。
独资将是必然趋势
对此,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冼国明教授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外商独资经营所占比重迅速增加,在2001年首次超过50%,2002年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60%。同时,不少跨国公司通过对合资企业的增资扩股,乘中方企业追加资金不足而逼抢中方股份的手段,完成了对一些企业的控股。
冼国明分析,从推行公司战略的角度来讲,合资只是一种次优的选择。因为双方要花很大气力来协调管理风格和管理制度,协调成本很大。但在前期,很多时候不得不选择合资,有时是因为国家政策规定必须由中方控股。另外是他们确实对中国市场不了解,需要一个中方伙伴来帮助打开市场。而现在,一方面政策面对独资的限制减少,同时跨国公司也积累了在中国市场的经验,原来被压制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而独资控股不仅可使跨国公司保守其技术秘密,规避中外企业在制度、文化、经营理念等方面的摩擦和矛盾,而且可使其在华投资更好地融入其全球战略,更好地体现母公司意图。
可见,外商在华经营由合资走向独资,将是一种必然趋势。随着外资在整体市场布局结束,这种独资的企业将不断增加。作为国内连锁企业,应该及早了解这种趋势,采取对策,才能在未来的应战中增加胜算砝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