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商务部发布《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报告(2004年)》。报告预测,2005年将是外资流通企业在中国市场全面扩张的一年。
报告说,2005年中国流通领域将进入全面对外开放新阶段,外资流通企业将在中国市场实现全方位扩张。首先,根据中国加入WTO的相关承诺,外资零售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股权比例、设立形式、数量和区域限制都将取消,外资的进入将更为通畅;其次,外资零售企业的扩张将由探索期和适应期转向战略发展期,先期在中国进行试点合资的外资企业,基本完成中国本土化试点阶段,纷纷制定发展战略计划,加快其发展步伐;第三,扩张的地域从开放试点城市转向具有战略意义的所有大中型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第四,由单点扩张向资本运营转变,控股、并购和整体并购,将成为外资进入流通市场的主要形式;第五,由管理输入转向全方位的本土化经营,实施人才本土化、经营本土化、商品本土化的战略;第六,从零售领域向批发、物流等流通纵深领域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将在建立跨国采购中心、发展物流配送、开拓仓储服务、开展流通加工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事实上,外资流通企业在中国的扩张在去年已开始显现。报告显示,2004年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销售额约为2400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4.5%。
报告分析认为,虽然外商投资流通企业的市场份额还比较低,但其发展趋势和扩展战略已表现出不同于国内流通企业的特征。首先,外资流通企业的市场拓展重点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大中型城市。目前外商投资商业、采购中心、物流企业等项目的80%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其次,外资流通企业的经营方式相对集中,具有较高流通效益和效率的大型超市已成为外商投资商业的首选业态方式,据统计,在东部地区城市,营业面积在8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中,外商投资商业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23%,少数城市甚至达到了50%。
报告还特别指出,外资流通企业进入和拓展中国市场的方式正从投资建店转向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方式。其标志性的事件是,2004年7月,英国Tesco公司以2.6亿美元的价格向顶新国际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顶新超股”收购了乐购超市50%的股份。这意味着全球第三大连锁企业、英国最大的连锁商业机构Tesco以直接收购的方式,迈出了进军中国零售市场的第一步。
外资流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其全球配置商品资源的战略步骤。报告指出,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中国所售商品的95%均为国内生产,更为重要的是,外商投资商业企业显示出强大的采购能力,他们大量采购中国生产的质优价廉的消费品和其他工业产品,供应其全球销售网络。这种全球采购和配置商品资源的方式,正成为国际大型流通企业的重要利润来源。据统计,2003年沃尔玛采购出口约150亿美元,永旺(吉之岛)约38亿美元,家乐福约21亿美元,麦德龙约20亿欧元。
报告指出,流通产业正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1993年至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24%,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年均增长15.85%,均明显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长13.27%(可变价格)的水平。同时,流通业也为经济发展稳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自1993年至2004年,仅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从业人员年均就增加177万人,占全社会新增就业人员的23.6%。不可忽略的是,流通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税收的增长源。2004年,国内贸易领域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合计增长25.83%,增长幅度超过了全国平均增长水平1.1个百分点;对外贸易领域进口环节税收增长32.7%,直接拉动全国税收(不含关税和农业税)增长4.5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