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零售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终端产业,在一国经济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零售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宽松,国内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零售业跨国公司抓住机遇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激发了我国零售业发展的活力的同时,也对我国零售业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本文运用产业组织和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国零售业进行了分析考察,并对内外资企业的优劣势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零售业跨国公司;中国市场;现状;影响
一、中国零售市场现状
2004 年底中国零售市场结束WTO 保护期,向世界全面敞开大门。此时外资大举进入零售市场,从南向北、从东部向中西部快速延伸布局自己的商业网络。2010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外资企业共有21家,其中超市12家、百货5家、家电和餐饮等连锁企业4家。2010年,该21家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3539亿元,占中国连锁百强的21.3%,同比增长22.4%。2010年,其中店铺增幅超过20%的外资企业达到6家,外资企业的开店速度和销售增长普遍高于内资企业。[1]
后WTO 时代跨国企业中国零售市场投资战略不仅是规模迅速膨胀。投资方式上,外商独资倾向明显,并购速度和规模都加剧,且努力构建自有营销渠道,力图与中国本土零售业划清界限;业态结构上,超市、百货等主流零售业态被外资控制现象严重,便利店正在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目标;区域布局上,在完成东部沿海城市布点之后,外资企业又不断向二三线城市推进;营销策略上,外资企业推出自己的品牌产品,以质优价廉的特点吸引国内消息者,与本土零售企业争夺优质客户资源。
二、外资进入对我国零售市场结构的影响
(一)在中国零售百强企业中,外资企业所占份额呈上升趋势
从2003—2010 年,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百强零售企业中所占的份额明显上升: 数量从7 家上升到21家;销售规模占比从10. 64% 提高到21. 3%。数据表明中国的外资零售企业已经从2003 年几家独大局面转入多企业多元化均衡发展阶段,全面扩张渗透到了各个规模段、成长阶段的零售企业中,其扩张战略已经由探索期和适应期转向战略发展期,向产业控制方向发展。
(二)中国零售市场组织结构在外资刺激下,呈规模化发展态势
跨国大零售企业的快速发展,给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带来压力,也不断进行企业扩张,国内零售业资产规模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限额以上零售法人企业数量也不断增加。
有关资料显示,1999—2003 年间,限额以上零售法人企业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在2004 年起突飞猛进,比上年增长了74. 9%。这与国家当时实行的相关政策有关,使外资零售企业对中国市场投资有了更好预期,进而加快了在华投资步伐。后WTO 时代,零售业保护期结束,外资企业大量进入零售市场,并进一步以收购的方式扩张发展寻求规模经营效益,外资零售企业资产扩大、营业面积加大、门店数量增加,从2006 年以后中国限额以上法人企业数快速增加,零售业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
(三)外资进入带来中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快速提高
市场集中度用来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差异,评价市场势力,反映市场的可竞争程度。总体看,我国零售业属于低集中度竞争型行业,符合零售行业的一般特性。[2]但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是逐年递增的,且入世后,每年都有所增长。这一方面与跨国零售企业的快速扩张密切相关,具有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的进入,东道国零售市场竞争加剧,大量中小零售企业被淘汰、并购;另一方面,国内零售企业加紧规模扩张和并购重组的步伐。[3]
二、外资与内资零售企业的优劣势比较
1.外资零售企业的优势
(1)具有价格优势。由于现在进入我国的外资
1.外资零售企业的优势
(1)具有价格优势。由于现在进入我国的外资
1.外资零售企业的优势
(1)具有价格优势。由于现在进入我国的外资
1.外资零售企业的优势
(1)价格优势。目前进入我国的零售业大都是零售巨头,规模庞大,进货量也大,所以能够采用低价采购,低价销售的经营理念。
(2)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外资零售业注重对人才的挑选和培养,使员工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在市场进入阶段,主要采用吸收培养当地经理人才。在实施阶段,采用分散管理,严格监控,有序扩张的政策。
(3)技术优势。美国的沃乐玛除了大全世界有近4000多家连锁店外,还有41个配送中心,保证物流的及时和顺畅。这些遍布全世界的营销网络,正是依靠高科技来实现。
2.我国本土零售企业的优势。
(1)本土零售企业数量较多、规模较小和后续投入较少,使其可以适应市场经济不太发展的地区,不仅能保证自己的店盈利,也能在小区域范围内实现有效的覆盖,形成独特优势。[4]
(2)中国文化底蕴深厚,每个地方都有着差异化的消费环境。与外资零售商相比,本土的企业更能深入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3.我国木土零售企业的劣势
(1)内资零售业投资绩效明显低于外资,竞争实力明显不足
内资和外资竞争力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于经营方式落后,经营能力和经济实力较差,投资效率低下,中国传统内资零售企业与外资企业竞争处于劣势,外资的大量进入,尤其是强势外资零售企业的大量进入,将对本国零售业形成巨大的冲击。[5]
(2)外资企业在国内零售业的高绩效收益可能会对本国制造业造成挤出效应
外资在国内零售市场能获得相对较高的投资绩效,这预示着今后外资将继续选择进入中国零售市场,另一方面外资投资领域的改变,也会对我国本土制造业形成纵向挤出效应,而与零售领域相比,外资进入制造领域时的技术溢出效应会更为显著,这不利于制造业技术的创新和生产链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2010-2011年中国零售行业销售规模分析:2011.07.12 [2]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3]李晓锦.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的变化与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4(,8). [4]刘普合,马龙龙,等.中国零售业研究与实战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5]何大安. 中国流通产业运行问题[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