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所长 顾国建先生在西安论坛现场发表演讲
上海是中国零售业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外资零售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上海零售业的发展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能为西部地区零售市场的开放提供借鉴。
一、上海零售业目前的发展格局
1、大型超市竞争高速发展竞争激烈 2、标超向生鲜超市转型 3、便利店处于调整之中 4、大型专业连锁店发展集中化 5、现代百货处于上升时期
二、大型超市发展的几个特点
1、占连锁商业的50%,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8%
2、外商投资企业已在上海的大型超市中占允绝对的主导地位 1)2005年上海115家大型超市门店分属于115家独立注册的在注册地纳税的公司,115家大型超市门店分属15个商号品牌。 2)按外商投资的3种类型公司(外资、中外合资、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合计,共有13家,占投资公司总数的86.67%,共开设大型超市门店100家,占癖数的87%。
3、中外企业力量悬殊。在大型超市这一业态上中外企业的发展实力悬殊。主要体现在: 1)营业面积的标准化方面,以大卖场(Hypermarket)业态最低营业面积7000平方米为标准,外资企业低于这一标准的店铺占6.8%,中资企业低于这一标准的店铺占48.9%。中外大型超市在营业面积标准化上的差异直接影响到经营的业绩。过多的店铺营业面积低于业态的标准直接影响到业态功能的正常发挥;过多的店铺营业面积差幅越大越是增加了店铺统一进行管理的难度;在商业统一采购的前提下,各连锁门店的营业面积差幅越大对商业采购资源的共享性越差; 2)停车场地方面:外资企业将停车场地作为开设大型超市必备的物业积极条件,平均每家店拥有的停车位是201个,中资企业平均每家店拥有的停车位是74.9个。外资公司中平均每家店拥有停车位最多的达到348个,中资公司中平均每家店拥有停车位最多的达到100个。外资公司中平均每家店拥有停车位最少的达到12.5个。 3)免费班车方面,外资公司的免费班车线路占上海大型超市免费班车总线路的69%,中资企业占31%;在免费班车的发车车次上外资公司占77.6%,中资公司占32.4%,在免费班车的停靠站点上外资公司占70.6%,中资公司占29.4%。 4)新卖场首次投入的巨大的成本差距,对一家平均营业面积在10000平方米的大型超市来说,外资企业一般投资在7000万元以上,而中资企业一般投资在2000万元,投资多少的差异带来的是购物环境和经营设施的差异,根本的是对消费者吸引力的差异。大型超市的发展实践证明,大型超市的低成本运作的方式已经宣告失败; 5)销售业绩方面,以每平方米单位年销售额计算,外资公司最高的达到5.24万/平方米,中资公司最高的达到3.17万元/平方米,外资公司最低的达到2.45万元/平方米,中资公司最低的达到1.86万元/平方米。如果说中外企业在资本实力上的差距是客观的话,那么中外企业经营大型超市在经营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上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4、大型超市在上海发展的变异性动态 1)向社区购物中心转型,以主力店的形式; 2)开始经营商业地产并将其作为一种新的盈利模式; 3)在经营的商品品类上开始向百货化转型。
5、大型超市大发展在成为现代零售业先锋的时候也带了一些问题 1)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冲突问题 2)无序发展与竞争的问题 3)对中小商业的打压问题
三、一些建议
1、发展大型超市必须坚持业态的标准化 2、均衡地引进外资注重品牌 3、坚持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为先 4、坚持大型超市开设听证在前 5、坚持城市网点信息的发布信息 6、政府要将创造各种业态能够共生的商业环境作为主要管理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