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决定了你的未来 |
副标题:---对话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教授王先庆 |
作者:范嵬 来源:2007-1-29 国际商报 人气: 时间:2007-2-5 9:13:16 进入论坛 |
|
|
“流通改变生活,流通改变城市,流通改变中国,流通改变世界的格局。”
那么,是否经济实力越强,流通实力也就越强呢?其实不然。综合经济实力位于全国首位的广东省,由于轻视流通业,正在面临着可能到来的成长疲惫。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教授王先庆提出,以珠三角为核心的广东经济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比各有优势和特点,但从政府和企业对流通业的认知及重视程度看,长三角整体要强于珠三角。而经济竞争力将逐步从以工业主导转向以流通业为基础的服务业主导,这就是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将决定着未来经济竞争力的水平。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如果广东“轻流通”的现象得不到根本转变,仍然以制造业的扩张来支撑整体经济成长,“从这种意义上说,广东经济有可能出现‘成长疲惫’的境况,而且这种状况估计就将在近5年内就会出现”。
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深地融入世界经济,市场开放和一体化格局要求“流通控制权”为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在现代市场条件下,所谓“发达”,首先是“市场发达”,而“市场发达”本质上就是流通业发达。
目前的“石油大战”、“反倾销”等类似的商贸冲突还只是刚刚开始,如何建立国内国际范围内高效安全的流通基础设施体系、流通网络体系、物流运输体系,将是考验我国经济最终完成战略转型的关键内容。
市场发达的本质是流通发达
记者:您关于“流通业滞后将制约整体经济发展”的依据是什么?
王先庆:正是宏观经济环境发展变化,使流通业地位发生变化。
首先,流通业在一个国家或区域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其效应和地位是不同的。在工业化初期,由于产品供不应求以及商品短缺,制造业的地位至高无上。在这种背景下,“建工厂”、“搞生产”等同于“发展经济”,流通对经济的影响和重要性被无形中漠视了。于是,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政府投资中,都很少考虑流通业的基础产业性质以及它对经济的导向作用。然而,自2002年以来,全国整体地进入到工业化中期,一些发达省市甚至已经进入到工业化中后期,这时,受国内市场需求约束等因素影响,流通的运行效率和对经济的承载能力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其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得以显著提升。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流通业滞后”不可避免地制约着产业结构的和谐有序地变动,影响着整体经济发展。
其次,产业结构成长变革趋势,要求流通业逐步由被动服务于生产过程转型为主动地引导生产过程,成为先导性产业。随着中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第二产业的产业周期开始逐步进入稳定扩张时期,第三产业的发展开始进入加速成长期。在这种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流通产业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并逐步成为真正的基础产业、先导性产业和战略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流通业滞后,其结果不仅是大量的产品积压在工厂里、仓库里或缓慢地流动在繁忙拥挤的公路、铁路上,而且流通成本过高、效率低下还导致大量的价值流失。结果,经济运行总是以高投资低回报的方式循环着,财富积累速度远远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进而经济发展的动能就会逐步减弱。
再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流通业提供基础保障,尤其是原材料、能量、半成品的稳定供应以及产品市场销售渠道的稳定畅通。在现代市场条件下,所谓“发达”,首先是“市场发达”,而“市场发达”本质上就是“流通业发达”。所以,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中国流通业的发达状态将直接约束着中国经济国际化的进程。目前的“石油大战”、“反倾销”等类似商贸冲突还只是刚刚开始,如何建立国内国际范围内高效安全的流通基础设施体系、流通网络体系、物流运输体系,将是考验我国经济最终完成战略转型的关键内容。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人;哪里没有市场,有了浙江人就会有市场。相反,广东的产品大多通过代理商等多种形式请别人帮助卖了,自己往往只顾生产。也就是说,浙江人生产衣服、鞋、打火机,但他们主要是自己卖,而广东人同样生产衣服、鞋,但大多是只生产,不管卖。仅从这一点而言,广东经济增长的质量就弱于浙江。
生产环节在内,流通环节在外,这是为什么广东比其他沿海省区“轻流通”的现象更为严重的关键原因。
广东流通控制大权旁落
记者:您为什么认为,广东轻流通比其他沿海各省都严重?能举例说明吗?
王先庆:广东经济在过去20多年的历程中,依靠“外资主导”和“出口主导”的外向型战略,利用劳动力和土地的低成本优势,快速地将工业化进程推进到中期。然而这种经济成长模式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两头在外”,即原材料和半成品采购在外,销售和市场也在外,只有中间环节即加工组装在内,换言之,它是一种高产量、高产出而主要收取“加工费”的低收益的成长模式。
进一步说,由于生产环节在广东,流通环节在境外,这也就是为什么广东比其他沿海省区“轻流通”的现象更为严重的关键原因。因为大多数企业只管开厂,无须考虑流通问题。这种模式固然具有产品市场的国际化等有利之处,但不可避免地流通控制权旁落等缺陷,在资本原始积累完成和市场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就会成为经济持续成长的一大障碍。
正是由于“两头在外”导致的“流通控制权”旁落,导致价值链中价值量最高的环节以及产业链中最关键的环节都不由我们掌控,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我们创造价值,外资实现价值”的局面。
这样,虽然从数量上我们看上去规模很大,但实际上我们的产值收益率却不高。例如,广东出口所带来的收益相对于浙江来说,就弱得多。浙江不仅在内地各省开店经商的人有近1000万之多,远多于广东省在内地从商的人,而且浙江在境外经商搞流通的人也远多于广东人,据说目前就有500万浙商在世界各地经商办企业。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人;哪里没有市场,有了浙江人就会有市场。仅温州一市在全国经商的就有154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20%以上,还有40万人在世界各地。相反,广东的产品大多通过代理商等多种形式请别人帮助卖了,自己往往只顾生产。也就是说,浙江人生产衣服、鞋、打火机,但他们主要是自己卖,而广东人同样生产衣服、鞋,但大多是只生产,不管卖。结果,2004年进出口总额广东有3571.33亿美元,浙江只有852.3亿美元,仅为广东的23.87%,总量上浙江只有广东的1/4不到,但是在贸易顺差上,浙江顺差达到310.9亿美元,广东只有259.83亿美元,浙江是广东的119.66%。仅从这一点而言,广东经济增长的质量就弱于浙江。
广东各主要城市大多是自顾自地建成自己的港口、机场、公路运输体系,因为他们考虑更多的是服务于“两头在外”的出口主导型经济运行体系的物流体系。正因为如此,广东对其与周边各省的公路、铁路等建设就未给予足够的关注。
省际运输发展落后5年
记者:和长三角地区相比,位于珠三角的广东,流通的差距在哪里?
王先庆:长三角各省市已建成一个开放型的通畅的有利于物流、人流相对高效率流动的运输体系。但广东各主要城市大多是自顾自地建成自己的港口、机场、公路运输体系,因为他们考虑更多的是服务于“两头在外”的出口主导型经济运行体系的物流体系。
珠三角每天成千上万的工厂货物都在等待着装船出口或过关,因此广东的公路、港口等运输体系基本上都是以此为依据来构建。相对,无论是广东省内各城市之间,还是广东省与周边省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却依赖性不强。
正因为如此,广东对与周边各省的公路、铁路等建设就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广东与广西、福建等省区的交通设施比内地一些省区之间还落后,正是由于这种“重外轻内”的运输网络体系,不仅导致广东疏远国内市场的开拓以及湖南、江西、福建、广西等省区与广东之间年复一年的物流、人流的“流通阻塞”,而且直接导致了珠三角与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的巨大差距的产生。
例如,广州拥有全国最多的流动人口和全国最大的公路货物集散过境量,但却没有一个类似于上海的西北陆路物流园区,几乎任由分布在全市各地的货物或停车站候鸟式的自生自灭。广东与周边省区的运输网络密度和通畅程度,和上海与长三角的运输网络相比,差距至少有5年。显然,这在由“出口主导”转向“内需主导”的背景下,广东经济如何与内地经济融合以及寻找到未来新的成长动力,在缺少通畅的运输体系条件下,短期内是难以有效解决的。
在全国近100家零售类上市公司中,广东全省仅有2家。在近5年全国轰轰烈烈的流通企业大并购或上市浪潮中,广东流通企业几乎无声无息。广东省流通企业竞争力与其整体实力并不相称。
流通企业生存能力超弱
记者:广东省经济总量全国第一位。GDP占全国1/9,出口占全国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都远居全国第1位。您为什么还会作出广东“轻流通”的判断?
王先庆:你说的没错,但是遗憾的是,无论是批发、零售、物流、餐饮、酒店等各类流通企业,广东却没有一家位居全国前5名的。广东培育了全国最早的连锁超市、购物中心、连锁便利店、主题商城、五星级酒店、电器城、服装城等各类先进的流通形式和业态,但现在却没有一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
广东生产了全国最多的家用电器,包括电视机、微波炉、空调、电脑等,甚至是“全球的制造业基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却培养不出一家类似于国美、苏宁、大中等卖家电的零售企业。
“广交会”虽然是“中国第一展”,广东的会展业却逐步被北京、上海等城市超越。
更为遗憾的是,在全国近100家零售类上市公司中,广东全省仅有影响力可以忽略不计的2家。在近5年全国轰轰烈烈的流通企业大并购或上市浪潮中,广东流通企业几乎无声无息。
正是由于“重生产,轻流通”,政府和企业普遍不能真正理解“品牌”的实质和价值,将“品牌”狭隘地局限于生产过程和企业的产品营销环节,而不是基于流通过程和卖场终端的市场价值提升,未深刻认识到产品和企业的品牌价值是在流通过程中形成和实现的。
结果是,品牌价值与企业品牌脱节,甚至仅仅只是为了“畅销”。例如,广东生产了全国最多的成衣,仅珠三角2002年服装产量仍高达22.53亿件,平均全国每人1.8件,但却没有一家成衣的上市公司和具有较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价值企业,而浙江却有杉杉、雅戈尔等知名的常青树式服装类企业;同样,广东制鞋业年产量近30亿双,约占全国产量的60%,但只有深圳“百丽”一个品牌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而浙江温州一个市的制鞋业就拥有3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产品。
王先庆简历
王先庆,男,1964年2月生,湖南石门人。现为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兼任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商业经济文荟》常务副主编、《中国流通研究网》总编辑,先后于1997年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特等奖”称号和1998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王先庆现主要从事流通产业成长、区域流通业合作、城市商业规划、零售企业战略、商业资本运作等方面的研究。出版各类著作30余部,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和参与各类课题40多项。
近十年来部分著作列表:《金融市场学》主编,广东经济出版社,1996年;《产业扩张》专著,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市场进入战略》专著,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年;《国际投机资本与金融动荡》合著,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国际游资大冲击》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国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副主编,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中国品牌研究报告》副主编,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年;《沃尔玛零售方法》主编,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零售企业员工培训》主编,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现代零售精要》副主编,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产业比较优势研究》专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5年;《广东与周边省区经济合作问题研究》合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5年;《现代资本运作》编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
|
击更多【范嵬】的文章 |
文章录入:wxj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2006年中国零售企业关门停业事件盘点
下一篇文章: 上海商业错失最佳发展时期?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文章 |
>>热门标签 |
|
|
>>相关文章 |
>>查看更多 |
商场是否应为 顾客被抢负责?
2011年消费者投诉呈现七大热点
探营星晨急便上海总部:千万欠款待追讨
中国距贸易强国还有多远
网络时代,实体书店“活路”何在?
多地快递公司爆内鬼 20%以上遗失为监守自盗
真功夫内斗再升级 蔡达标被指侵占公司3600万
达芬奇家居造假门又陷迷局 央视官方尚无回应
2011年零售业重大高层人事变动
2012年中国零售业发展20大预测
味千拉面承认虚假宣传被罚20万元
百事“卖身”康师傅内幕:内部行贿大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