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流通研究 | 下载共享 | 咨询培训 | 专家专栏 | 读书 | 流通企业 | 论坛 | 博客 | 书城| 城乡商业 | 开店指导
中国流通研究
English 繁體中文
关于我们
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合作导航
|零售百强 |业态研究 |并购上市 |网点规划 |商业数据 |供求信息 |商铺招租 |展会发布 |专家在线 |会员服务

  没有公告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现在的位置: 开商网 >> 中国流通研究网 >> 流通热点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上海商业错失最佳发展时期?       ★★★
行政干预过多 上海商业错失最佳发展时期?
副标题:
作者:胡 斌 来源:2007年02月09日 中国商报 人气: 时间:2007-2-10 10:48:50 进入论坛

   经过5年的入世过渡期,外资商业在中国取得了迅猛发展。截至去年年底,家乐福和沃尔玛中国内地门店数量分别增至91家和74家。同时,外资也加快了进入老牌商业城市——上海的速度。截至去年年底,家乐福在上海共开设11家门店,位居国内城市之首。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本土商业却没有把握住以上难得的“保护期”,百联集团旗下的联华超市、华联超市等以往上海商业的代表纷纷紧缩战线,把目光由全国放到了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

    而以上两种不同局面的背后,都能找到上海市政府那只“有形的手”。

百联减速

    自1992年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国内第一家经国务院批准的大型商业零售合资企业成立以来,上海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商业市场之一,在发展步调上一直保持国内的领先地位。

    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的超高速成长期,21世纪的上海商业率先进入稳定发展期和结构调整期。公开的数据显示,自2003年至今,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国中心城市中始终第一。更能代表上海商业骄傲的是联华超市和华联超市,二者从2000年至2002年,一直雄居中国连锁百强前两名的位置。

    与此同时,上海商业体制改革也迈出关键一步。2003年4月,百联集团资产重组方案实施,一百集团、华联集团、友谊集团、物资集团四家商业流通企业组建成上海百联集团。重组后的百联集团资产规模达335亿元,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销售规模900亿元。

    在中国商业2004年底全面开放的背景下,这艘商业航母的横空出世带给了政府和行业无限期待和无穷想像。这种由政府出面重组商业企业以求迅速做大做强的模式还很快在不同地方被克隆。

    可是,当今天人们提到“百联模式”时,却少了许多当初的兴奋而多了些许反思。

    去年,百联集团首任董事长张新生以及总裁王宗南先后被调离;随后,百联集团对购物中心的发展策略调整为“立足上海,发展上海郊区,延伸长三角”,而在2004年,它曾确立在全国极速扩张的战略,希望快速占据有利地点,形成网络优势;2006年8月,关闭北京20多家连锁店后,华联超市正式完成退市,其上市公司的“壳资源”由新华传媒收购,证券简称改为“新华传媒”。“一个曾经响当当的全国连锁品牌在股市中消失了。”上海商学院教授、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所长顾国建不无遗憾地说。

    这种情形下,一直雄居中国商业“一哥”位置的百联集团如何能加速扩张?今年1月16日,百联集团在召开2007年度工作会议时宣布:集团2006年完成经营规模1482.33亿元,同比上年度增长6.96%;年末既存网点数7180家,同比增加13.2%。而2005年,这两项指标的增长速度分别为7.2%和15.4%,2004年则为22.5%和25.1%。

    更值得注意的是,百联集团的效益也不尽如人意。根据“2006中国企业500强”的公开数据显示,2005年,拥有1386亿元营业收入的百联集团,仅实现3354万元的利润。

    不过,上海市政府部门似乎依旧青睐“百联模式”。2006年8月,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由上海益民食品一厂(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农工商(集团)有限公司等相关资产集中而成,资产规模458亿元,主营销售收入406亿元。

    对此,顾国建认为,上海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城市,商业资源却高度集中,现在除了家得利超市外,商业资源几乎都合并进了百联集团。商业本来就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现在归到一个集团下,难以合理竞争,也就无法进入全国市场。“由于集权,上海商业的活力没有了,竞争没有了。”

外资崇拜?

    与华联超市以及百联集团收缩战线相反,近几年,外资商业在上海却如日中天。

    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底上海地区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共有115家,其中外资的门店数,包括外商投资、中外合资、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三种类型的门店总数达到100家,占全部门店总数的87%。在全市15家品牌大卖场企业中,仅有2家企业为全部的本土资金投资企业,具有海外资金性质的品牌大卖场占到13家,占绝对多数。

    同时发布的上海大卖场密度指数显示,目前南浦大桥地区、普陀管弄地区,以及莘庄地区已经成为3个局部饱和地区,莘庄地区密度指数最高达到8.28。像浦东南浦大桥地区,以农工商杨高南路大型超市为中心,在半径1.5公里范围内,已经集中了5家大型超市,在半径3.5公里范围内集中了11家大型超市;在半径5公里范围内集中了17家大型超市;莘庄地区,以地铁一号线莘庄站的华联吉买盛大型超市为中心,半径1.5、3.5、5公里范围内的大型超市数量则分别达到了7家、12家、14家;而普陀管弄地区,以农工商大型超市管弄店为中心的1.5、3.5、5公里半径范围内,则分别为8家、28家和35家。

    根据《上海商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十五”期末,上海大卖场的发展数量控制在60家左右。并规定,在市内环线以外地区开设营业面积在1万平方米左右的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商店,于申请工商注册登记、核发企业法人执照或营业执照前,必须举行听证会。

    上海缘何在大型超市的网点规划管理上处于失控状态呢?这恐怕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外资崇拜”不无关系。
  其实,这种“外资崇拜”思想的还体现在上海商业市场中销售的商品品牌上。随着上海各区“十一五”商业规划陆续出台和推进,主要商业街都希望进一步提升定位,向更时尚、更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这意味着更多的被列为二、三线的本土品牌不得不让位世界品牌,或者不得不花费比国际品牌更高的代价才能进入这些黄金商街。

  例如,在南京东路所属的黄浦区官方网站上,《上海市黄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南京东路的规划有着明确的方向:加快提升南京路地区现代商贸功能,“留住外地人、吸引外国人、召唤年轻人”。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按照发展国际化、现代化、多样化特色商业的要求,进行“腾笼换鸟”,把“国际品牌引进来”。

    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指导下,上海商业市场上国产品牌比例连续6年下降以及大卖场被外资绝对控制也就不足为奇了。

该如何出手

    当然,百联集团扩张趋缓、华联超市退市以及本土大卖场没有竞争力与企业本身经营、管理水平有关,但这些事件背后都能看到地方政府的“那只手”。

    2003年8月份,上海市政府机构改革正式启动,在原市经委和市商委的基础上,组建新的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原隶属于市商委的国有商业集团全部划由市国资委管理。自此,以前独立的管理商业的专门性政府机构功能被大大弱化。

    从另一个角度讲,当时随着中国商业全面开放大限的临近,政府弱化管理、增强服务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不过,事实证明,在上海市商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插手”企业的事情反而越来越多了。

    例如,强势的上海市政府一直喜欢行政性的重组,搞“拉郎配”。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李禧华认为,拼凑的小船捆绑在一起为什么不是航空母舰呢?原因不在于规模而在于本质。在李禧华看来,有些企业重组在一起只是“量”的变化,并没有形成“质”的飞跃。

    在百联集团更换董事长、总裁事情上,体现的也是上海市政府的意图而非企业的意愿。上海市政府只给了张新生3年时间,3年后,张新生没能完成“同业整合”的诺言,只是为整体整合打下了基础而蓄势待发,然而上海市政府不再给张新生机会,也不把这个机会交给对百联非常熟悉的王宗南,而是交给了从未在百联集团任职的薛全荣。

    “政府作为出资人,只需尽到自己相应的责任就行了,至于董事长等企业高层的变更一定要规范、透明,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去做。”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认为,我国流通行业的职业经理人机制虽然还不完善,但如果要更换企业高层领导,政府完全可以提出自己的候选人,经过董事会选举决定。“政府不应该人、财、物都要管,要管那些企业自己做不了的事情。”

    去年,商务部商业改革司邸建凯司长在商务部网站“在线访谈”接受本报记者提问时也表示,“流通企业在做大规模的同时,一定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其实,国内商业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公平、良好的竞争环境——比如解决连锁企业统一纳税和内外资税收不平等问题,而不是干预企业、干预市场。而解决这些问题,无疑离不开一个强势的行业政府主管部门。

    “上海还是应该设立独立的管理商业的专门性政府机构,至少要和商务部对应起来。上海应该尽快考虑用以流通主导型商务管理的政府机构来代替以制造主导型经委附带管理商业的政府机构。”顾国建呼吁。

    不过,一向是中国商业领头羊的上海,在关键的5年入世过渡期后,是否已经错过了商业更上层楼的最佳时机?

 

击更多胡 斌的文章 文章录入:宋浩123    责任编辑:宋浩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商场是否应为 顾客被抢负责?
  • 2011年消费者投诉呈现七大热点
  • 探营星晨急便上海总部:千万欠款待追讨
  • 中国距贸易强国还有多远
  • 网络时代,实体书店“活路”何在?
  • 多地快递公司爆内鬼 20%以上遗失为监守自盗
  • 真功夫内斗再升级 蔡达标被指侵占公司3600万
  • 达芬奇家居造假门又陷迷局 央视官方尚无回应
  • 2011年零售业重大高层人事变动
  • 2012年中国零售业发展20大预测
  • 味千拉面承认虚假宣传被罚20万元
  • 百事“卖身”康师傅内幕:内部行贿大案
  • 普通文章大型连锁超市促销策略研究
    普通文章第五代便利店体系呼之欲出
    普通文章中日超市通道费盈利模式发展差异研究
    普通文章餐饮服务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探讨
    普通文章世界著名酒店集团管理模式探析
    普通文章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普通文章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
    普通文章浅析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
    推荐文章“黄金十年”结束 家电大卖场战略转型
    推荐文章身负扩内需重任 流通业发展迎来黄金契机
    推荐文章[图文]传星晨急便拖欠2000万倒闭 加盟模
    推荐文章西安供货商自述:超市坐地敛财变商霸
    推荐文章李宁深陷高层出走与高库存梦魇
    推荐文章快递业乱象调查:员工联手勾结 手机电脑
    推荐文章三大佬间的游戏:国美商城、当当密谋结
    推荐文章真功夫内斗再升级 蔡达标被指侵占公司3

    超市购物,要多留个

    全国百货单店销售排

    百货上市公司今年怎

    传星晨急便拖欠2000

    物流行业霸王条款被

    旅游业迎大发展 并购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来说两句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