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工作委员会(ECCGCC)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中国商业联合会三届四次理事大会上正式推出“2007-2008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及其分析报告。该报告基于对最近几年中国流通业发展状况的总结和梳理,分析并预测了未来一年内流通领域的重点发展趋势、宏观格局走向和企业战略难题。 据悉,这已是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工作委员会第五次推出的报告。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工作委员会负责人称,它对国内外流通企业、商务主管部门、内外贸运作机构及中外各类商业研究机构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2007-2008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分别为:国内市场销售升温,受奥运等因素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创10年来最大增幅;食品市场走势受到政府和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商业资本运作加快,流通企业并购重组更普遍地展开;外资流通企业在华发展进入战略调整阶段;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为主导的涉农市场网络进入加快建设、逐步完善期;发展社区便民商业服务,将成为完善市场体系新的着力点;政府商业行政管理职能转变加快,行业协会作用增强;商业地产发展面临风险与机会双重考验;连锁商业将从单纯的规模扩张,转向更加重视提升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反垄断法》等一批相关法律的颁布和完善,将使市场行为受到更严格的法律约束。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工作委员会认为,这十大热点从三个方面反映出中国流通业的基本走向:
首先,在宏观经济环境方面,中国流通市场仍处于快速成长期,但同时也遇到新的宏观经济因素的挑战。
对于明年的市场来说,奥运会无疑是最大的利好条件,它带来的国内外游客大规模流动和消费档次升级,将给中国流通业带来强力的刺激效应。当然,这种效应最主要是体现在城市市场。同时,股市走高带来的居民资本盈余也会影响很长一段时期的消费,财富效应首先会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并引发相关商品和购物环境的需求。
食品市场的价格普遍提升,其对流通市场的影响很难用“好”或“坏”来区分。国家统计局7月19日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2%,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6%,其中,粮食上涨6.4%,蛋上涨27.9%,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0.7%,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看来,CPI已经连续数月超过3%的警戒线。在西方流通业发展历史中,对于食品价格上涨期间的流通业变革早有研究,本阶段中,那些能提供较大成本管理优势的食品折扣店将得到更大的发展机会。
其次,在企业发展层面,十大热点的预测揭示了几个重要的问题:零售市场的企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这肯定也会进一步影响上游制造商和批发商的市场格局;而成熟的大型零售商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向“质”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外资流通企业在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在向流通环节的上游渗透;另外,流通相关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进一步的动荡和洗牌,重点即在于横跨流通和房地产的商业地产领域。在零售商发展求“质”的年代,商业地产商如果还在继续单纯求“量”和“面积”的比拼,而忽视对零售商客户的专业服务,必定会落入发展的困境。
当然,也能从“十大热点”中欣喜地看到,政府主管部门在内贸流通管理方面,其指导、调控的理念和手法也越来越成熟。根据专家们的分析预测,中国流通领域的政府主管部门将更快地转变自己的职能,并将很多应由市场调节的因素交给行业和市场本身去运作,这意味着行业协会的功能将会大大增强。
从营造公平竞争氛围的法制建设角度看,政府的功能正在增强,其行动也变得越来越积极。另外,从维护流通体系平衡和推动百姓生活提升角度看,政府的参与度也在提高;从政府近几年的主要工作重点来看,以往发展较弱的农村商业和社区商业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相信这两个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在未来都将得到很大的改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