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达能在中国进退两难。
在遭遇“达娃之争”、与光明乳业(600597)分手之后,达能与蒙牛乳业(2319.HK)的恋情也意外宣告结束。12月18日,蒙牛乳业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与达能经过商讨同意终止在内地生产和出售保鲜乳制品的合资项目。
“一切以公告为准,日后蒙牛的酸奶业务该怎么发展还怎么发展。”电话那头,蒙牛总裁杨文俊并不愿多讲。去年此时,杨文俊和达能亚太区总裁范易谋为蒙牛与达能成立合资公司举杯相庆,这一画面现在被彻底翻了过去。
“合作终止的原因之一,是部分项目未获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达能内部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分手
对于达能与蒙牛的意外分手,业界在震惊之余猜测颇多。
12月19日下午,蒙牛营销副总裁赵远花对记者表示,由于双方在一些方面的外部合作条件尚不成熟,以及有关出资的先决条件未能在双方约定的时间前完成,所有合资合作均告终止。达能新闻发言人褚文的答复与蒙牛方面如出一辙。
2006年12月18日蒙牛公告称,蒙牛与达能共同出资在内蒙古、北京和马鞍山成立三家合资公司,蒙牛持股51%,达能持股49%,在酸奶领域进行合作。
记者查到的工商资料显示,达能与蒙牛的马鞍山合资公司和北京合资公司都已审批通过,但内蒙古合资公司至今未拿到营业执照。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管此事的外经贸厅拒绝审批,因而直接导致达能与蒙牛合作破裂。内蒙古自治区外经贸厅相关人士也向记者证实这个消息,但个中缘由拒绝透露。
“此前,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态度是支持的,但在发生达能娃哈哈之争后,地方政府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开始由欢迎转向反对,理由是担心民族企业利益受到外资侵害。”一位接近蒙牛的知情者说。
尽管达能发言人对记者强调,此事和“达娃之争”没有任何关系,但“达娃纠纷后遗症”的说法还是被业内人士接受。
“尽管蒙牛一直在游说政府,但地方政府态度坚决。”上述知情者说。由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拒绝批准,达能与蒙牛之间的协议便根据法律规定自动失效了。
达能与蒙牛的分手,导致达能不能很快扩大酸奶市场,从而拉开了其与光明等竞争对手的距离;而对于蒙牛来说,借助合资来弥补最弱的酸奶事业的算盘落空了,在日后的竞争中仍然较为被动。
迷局
与蒙牛分手后,达能的中国之行又陷入迷局中。达能在收购乐百氏之后,由于管理不善导致亏损;又因非合资公司控制权之争与娃哈哈兵戎相见;今年因光明重组而黯然退出;现因为地方政府“拒批”而终止与蒙牛的合作。尽管原因不尽相同,但达能似乎在中国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模式。
最初,达能在广州成立酸奶公司,由于缺乏资源以及对市场把握不足,一直处于亏损中。无奈之下,达能放弃直接设厂用产品打开中国市场的想法,转而借助资本的力量,在奶制品、纯净水、饮料等领域,先后参股了光明、娃哈哈、汇源、蒙牛等大型本土企业,并收购了乐百氏。达能在中国的路径演变绕不开乐百氏这个节点。
“达能收购乐百氏的好处,一是消灭竞争对手,二是可以不过分依赖娃哈哈。”一位原乐百氏人士对记者表示。但达能在管理上照搬法国模式,并未仔细研究中国市场,对中国的渠道也认识不深。而据记者了解,在乐百氏收购案中,起先是达能与宗庆后合谋,要交由娃哈哈管理,但最终条件没有谈成,令宗庆后大为光火。
这个时期,达能选择的合作对象都是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如此一来,达能的产品可以借助这些龙头企业的渠道快速占领市场,但也为日后的反目埋下祸根。因为这些企业往往很强势,在他们的计划中,达能不过是一个暂时需要的投资者,而在达能的算盘中,要尽可能控制这些企业,乃至全面掌管,获得最大化的利益。
当时的达能认为只要输入资金和技术,就可以用合作伙伴的工厂和销售人员为自己取得源源不断的利润,而对中方的企业来说,也需要达能帮助来发展壮大,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在过去的10年中,达能与娃哈哈能友好相处。
后来,娃哈哈从一个小公司变为世界第五大饮料公司,宗庆后羽翼已丰,摆脱达能这个利益分成者势在必行。此时的光明也在国内酸奶市场坐上头把交椅,达能对光明已形如鸡肋,借助大光明重组将达能扫地出门也是顺水推舟。而达能并未意识到危机来临,反而试图收购宗庆后游离于体制外的非合资公司,遭到强烈反抗;而后在光明增持,引起光明高层反感。此时达能面临被往日合作伙伴逐渐抛弃的危局之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达能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并不好,作为外资,在中国,它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相处方式。”一位业内人士说。在退出光明背后,是上海市政府的影子,而宗庆后的底气来自于背后的杭州市政府,与蒙牛的分手也缘自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反对。这背后一个深刻的原因在于,从大环境来说,中国政府对外资的态度正由欢迎变成谨慎。
下一步
达能在接连遭遇难题之后有意单飞。一位达能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合资遭遇困难之时,单飞可以省去很多麻烦,陆续退出光明、蒙牛就是计划中的一部分。”上述人士表示。
此事似乎也早有前兆。由于受到“达娃之争”的震动,达能集团全球总裁弗兰克·里布之前已经放出风声,暗示将全面调整进入新兴市场的策略,并认为达能在奶制品方面已经足够强大,可以独立进入一个市场。
上海壹言商务咨询公司顾问师汤志庆认为,达能在遭遇娃哈哈事件之后,对中方合作伙伴不遵守契约的行为感到失望,也对合资的前景比较看淡。于是目前达能的策略已经开始改变,从原来的输入资本和技术开始变为自己建厂,参与当地的生产与销售,因为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诸多矛盾,更重要的是也可以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汤认为,达能进入中国20多年,自己独立运作市场的条件已经成熟。在与光明合作之前,达能在中国打不开局面是因为:达能产品过于单一,市场定价太高,而利润率颇高的酸奶市场没有形成。但如今包括酸奶在内的乳业消费群不断扩大,达能有了这个底气。今年下半年,达能将饼干业务卖给了美国卡夫集团,将重点放在了奶制品和饮料市场,并将加大资金的投入,以确保自己的地位。然而,有乐百氏的前车之鉴,也让人对达能单干的前景疑虑重重。
“目前对于达能而言只是个过渡期,在奶制品领域,虽然达能尚未有工厂,但蒙牛的工厂将为达能代工大量产品,明年达能就会拿出其酸奶业务独立发展的具体规划。”上述知情者对记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