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补贴104亿元,将拉动9200亿元农村消费市场……这是一个何等可观的数字,尤其是放在目前全球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要说到这个让大家心动不已的利好因素,其源头还是自2009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不可否认,作为2009年的第一股暖流,“家电下乡”给处于危难之中或者自认为将处于危难处境的信息通信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是应对经济危机、扩大内需的一个好政策。不过话说回来,好政策与好效果之间并不能划等号,“家电下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确实遇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从目前业内外许多媒体上我们都能看到,“门槛”、“瓶颈”、“争议”、“冷场”甚至“死法”等词语频频出现。的确,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对待“家电下乡”我们需要持一种冷静甚至是怀疑批判的态度,这都无可厚非。然而正如温家宝总理说的那句话一样:“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虽然讨论“家电下乡”的“死法”能够让我们规避风险,但是与之相比,目前我们最关心的其实是“家电下乡”到底有多少种“活”法?
“活”法一:量体裁衣
要真正实现“家电下乡”拉动内需、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消除数字鸿沟的这些初衷,在记者看来,首先就需要从“家电下乡”的对象着手,要站在农民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家电下乡”的实施策略。就好比一个裁缝要做好衣服,首要的一个原则就是“量体裁衣”。那么对于“家电下乡”来说,到底该如何“量体裁衣”呢?通过在许多省份的广泛调研,记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做法可以供政府、运营商乃至厂商参考:
“手机下乡”不仅要让农民朋友用得上手机,而且还要能用得起手机、用得好手机。
首先,“量体裁衣”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端正态度。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具体到“家电下乡”这项计划与行动,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这样一个原则,“家电下乡”并不是做慈善,而应该是一种极具战略眼光的公益行为甚至投资举动。中国农村绝不是“垃圾桶”,我们必须坚决杜绝“什么垃圾产品都可以往农村扔”这一错误认识。如果不能走出这样的误区,“家电下乡”其实就变了味,惠农反而可能变成了坑农。另外,再退一步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许多农村地区与城镇之间的差距正不断缩短,这些都要求我们与时俱进,用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农村、审视农村的需求。
其次,“量体裁衣”还要做到求同存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域广阔,差异化特征明显,“家电下乡”遵循一种模式,需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创新与丰富推进策略。在坚持国家“家电下乡”政策的“求同”的大背景下,要做到“存异”就必须研究不同地区、不同农业形态、不同消费水平农民朋友对“家电下乡”的需求,降低农民的消费支出成本,充实后续的服务内涵,让农民“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记者在河南开封采访期间就了解到,开封移动结合“家电下乡”活动的开展,集中采购质量可靠、价格低廉的品牌手机投放到农村,对购买手机的农户还进行了话费补贴,推出了多种适合农民使用的低资费套餐,让农民花不了多少钱就能买到像样的手机,享受到物超所值的信息服务。
再次,“量体裁衣”还要立足自身实际。就以“手机下乡”为例,必要的补贴以及适当的促销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些举措都要建立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尤其是对于移动网络覆盖不占优势的中国电信来说,在推进“手机下乡”的同时,网络升级改造的线路投资和设备投资等问题其实更为头疼,也更为现实。毕竟手机下乡必须有相应的网络信息服务进行跟进,不然手机就是个摆设。因此在投入与产出方面,在规模与效益方面,对于“家电下乡”,我们要立足企业自身实际,保持一个冷静的乐观态度。
“活”法二:渠成水到
相信大家都听过“水到渠成”这个成语吧,而如果放到“家电下乡”这个具体行动上,记者觉得用“渠成水到”来形容更为确切,在渠造好了的条件下,再把水引过来就相对顺畅许多。从目前来看,在“家电下乡”的过程中,因为农村渠道不完善,造成认知不广、购买不畅、服务不力等问题比较突出。在采访调研的过程中,很多厂商代表及运营企业相关人士都纷纷向记者表示,目前安全可靠、覆盖广泛、高效便捷的销售渠道、服务渠道等仍然是“家电下乡”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手机下乡”更是如此。因为许多中标的手机企业在农村的销售网络并不发达,而卖场渠道更是不可能延伸到广大农村。而且经过代理和中间商等渠道之后,手机的利润已经压得非常低,从而导致许多代理商的积极性都不是很高。
在这种情况下,记者认为运营商应挺身而出,借助庞大数量的营业厅缓解这一矛盾,这也有助于进一步发挥运营企业在“手机下乡”中的作用。毕竟和其他社会渠道相比,比如手机销售连锁公司或者大卖场,运营商在农村市场渠道的覆盖深度和广度上都占据优势。不仅如此,“手机下乡”乃至整个“家电下乡”都不是短期行为,需要相对完备的售后服务、终端维修、业务支撑、维护管理等。这其实也是目前运营企业的相对优势,正如河南移动原建国总经理向记者说的那样:“我们高度重视‘家电下乡’工作,不断强化支撑管理,整合各种资源,目前已经在全省建立了超过2100多个销售网点,组织了40多款手机,推出了许多针对性套餐,不断完善销售、服务渠道,还搭建了农村商务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和1500多个信息采集点,从而实现了将手机及相关服务高质高效地送到农村,不仅让农民朋友用得上手机,而且还能用得起手机、用得好手机。”
与此同时,为推进“家电下乡”活动的全面启动,扩大认知程度,运营企业也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渠道资源优势来大做文章。新疆电信总经理肖金学在接受采访时就向记者介绍说,为促进“家电下乡”活动的深入开展,新疆公司主动发挥全业务信息渠道优势,通过手机、小灵通和固话同步发布“家电下乡”政策及消费信息,帮助自治区农民真正了解“家电下乡”政策带来的实惠,调动农村消费积极性。广大农村用户可以拨打118114号码百事通和160人工台咨询,或使用天翼手机登录http://wap.118114.cn查询“家电下乡”的补贴范围、标准和时间、购买和申领补贴程序等政策信息和产品品牌、型号、价格、销售网点等消费信息。全方位、全覆盖的信息渠道极大地促进了“家电下乡”活动的顺利进行。
“活”法三:借鸡下蛋
要说到近年来招商引资方面的热门话题,“筑巢引凤”、“借鸡下蛋”可以算是“上镜率”最高的了,这其实对目前推进“家电下乡”尤其是“手机下乡”非常有借鉴意义。在这里,让我们首先看这样几个有趣的数字:据统计,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761元,大概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而这个阶段正是家电迅速普及的阶段,由此可见“家电下乡”正好契合了阶段性的居民消费需求,市场前景广阔。与此同时,商务部综合司司长刘海泉日前也表示:“今年用于‘家电下乡’的财政补贴资金有200亿元左右,大概能拉动约1500亿元的农村消费。”不难看出,“家电下乡”的“钱途”也是一片光明。然而自2007年开始试点到今年的全面铺开,“家电下乡”的进展一直都比较坎坷,目前在许多地区都存在“叫好不叫座”的情况。
要有效缓解这一矛盾,我们应借鉴“借鸡下蛋”之法,借“家电下乡”之名行“信息、业务、服务”全下乡之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背后广阔的农村信息化市场。只有这样,对于运营商、终端厂商、芯片厂商、服务及内容提供商等产业链各个环节,甚至是对于广大的农民朋友,“家电下乡”才真正成为一次不容错过的机会。尤其对于运营商而言,“信息、业务、服务”下乡在扩展市场、增加收入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为72135万人,占到人口总数的54.3%。在城市地区通信市场逐渐饱和的情况下,如此规模的农村市场将成为未来业务发展的主要阵地。运营商应抓住“家电下乡”的契机,一方面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增加收入,为自身的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当然,借“家电下乡”之名行“信息、业务、服务”全下乡之实能否落地开花,其关键还是取决于运营商、终端厂商、内容与服务提供商以及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是否能充分合作,并找到合理的推广策略。从目前来看,政府推动“信息、业务、服务”下乡的力度越来越大,“信息、业务、服务”下乡的条件已经初步成熟。首先,在终端方面,手机和电脑在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性价比普遍较高,有了政府补贴,价格将进一步降低;其次,经过多年的村通工程建设,农村的通信基础设施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为固定及移动业务的提供奠定了基础;再次,农民对信息业务的需求日益强劲,在娱乐、农业信息传递、远程教学以及远程医疗等方面,信息通信技术将在农村大有作为。在此基础上,在推进“家电下乡”尤其是“手机下乡”的同时,产业链各方更要积极推出深受农民用户喜爱的信息业务,为农民用户提供一些培训服务,并在资费上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对于信息通信业而言,只有使农民想用、会用且用得起信息业务,实现了“用得上、用得起和用得好”,“家电下乡”尤其是“手机下乡”才真正落到实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移动江苏公司总经理王建就表示,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江苏移动积极开发基于农信通的多种新信息服务,尤其是就业和创业信息,为农村返乡人员和富余劳动力提供出路,为农村的幸福和农村的稳定创造了条件。
“活”法四:举一反三
相信很多人都熟悉这句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那么什么才算是认真?较真儿?不完全是吧,记者觉得应该是比较理性地、着眼长远地看待一件事情。对于“家电下乡”而言,“认真”二字则应体现在要时时刻刻能够“举一反三”,能将短期策略与长期战略有效结合。毕竟“家电下乡”并不是作秀,也不是“运动”,它更多层面上是一次立足长远的实际行动。正应了那句话:“细水长流,涓涓不息。”尤其是要真正使其在拉动内需、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消除数字鸿沟等方面发挥实际作用的话,无论是对于政府来说,或是对于运营商以及各个厂商而言,甚至是从农民的角度来考虑,构建着眼长远、互利互惠、力求共赢的长效机制是必需的。那么怎么才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呢?那记者就从“惠”字入手,简单地剖析一下“家电下乡”在“惠”上应该思考的一些问题。
首先,“家电下乡”到底惠了谁?正如记者在前面所说,“家电下乡”这么好的一项惠农政策,在推进过程中却出现了两头不落好的奇怪现象。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最近在“家电下乡”官方网站上就会看到这样的奇怪现象:一方面农民消费者投诉某些“家电下乡”产品价格过高,另一方面“家电下乡”经销商投诉“进价太高赚不到钱”。要缓解这种矛盾,需要我们明确这样一个原则,只有“家电下乡”在农村落地开花,才能真正实现扩大内需的初衷,才能推进新农村建设,才能推进企业自身发展,才能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这其实也回答了“家电下乡到底惠了谁?”这个问题。因此对于广大信息通信企业来说,农村用户需求洞察和市场研究、适销对路的家电下乡产品和服务开发、符合农村地域特色的渠道建设以及协同高效、因地制宜地推进模式应该是他们要努力的方向。
其次,“家电下乡”到底如何惠?正如记者在前面所说,“家电下乡”并不是做慈善,而应该是一种极具战略眼光的公益行为甚至投资举动。更形象一点来形容,慈善更多的是“授人以鱼”,而公益则是要做到“授人以渔”。前者是输血,后者是造血;前者是短期效应,后者是长期效应。显然,在“家电下乡”这个相对具体的概念下,我们应该看到其引申出来的“授人以渔”的深远内涵。在河南尉氏县张市东万村采访时,村民韩喜来就向记者介绍说:“我养猪已经有十多年了,起初因为没有技术和经验,不懂得猪病的预防和治疗,走了不少弯路。自从定制了‘农信通’养猪信息后,每天都能收到诸如卫生防疫和科学养殖等方面的信息,致富门槛一下降低了很多。不仅如此,通过这个信息平台我们的市场也得到了拓展,目前每年我经手销售的就有几万头猪。我的养猪规模一再扩大,还带动了其他村民办起了多个养猪场。”而就像韩喜来这样因为“信息下乡”而致富的现代农村经纪人,每个月的话费大约为500~600元,“信息下乡”的“钱途”可见一斑。
再次,“家电下乡”到底惠多久?记者在采访调研中发现,广大农民朋友对此次在全国全面实施“家电下乡”计划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纷纷表示这是将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的主要举措之一,“是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好政策”。不过在欣喜之余,也有不少的农民群众向记者反映了他们的忧虑:“不知道这项惠农政策能够持续多久?”想想也是,虽然我们看到了4年的暂定实施时间,但是还是难免会有跟农民朋友一样的担忧:“家电下乡”会不会成为一场看上去很美的秀?一阵风似地就过去了?其实有担心完全是正常的,也正是因为这些担忧,才说明“家电下乡”政策正好点到农民兄弟的心坎上。因此,包括政府、运营商、制造商、服务商等在内的各方应积极寻找解决之法,建立健全一整套的长效机制。尤其是对于广大信息通信企业而言,更要着眼于长远利益、长远发展。光想着短期内赚钱,而不是为农民朋友服务,期望只会落空;光依靠促销低价等手段抢占市场,而不关注服务、业务等方面的积极跟进,到头来伤害的将不仅是自身,还会殃及农民朋友的信任与热情,甚至是国家的整体利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贪图眼前利益,一定会有后患。对于那些有志于农村市场的企业来说,眼光应该放远一些,潜心培育农村需求,只要定位准,建立端到端的完整的服务体系,那么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
每年的这个季节,相信大家都会深有同感:“先有倒春寒,后有春风暖。”其实“家电下乡”对于略感“倒春寒”的大环境来说,无疑是一股春风。而对于我们来说,唯一要做的就是,决不能让农民兄弟只听闻政策的春风,却感受不到春风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