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仍然交出了一份称得上是漂亮的成绩单。对于即将过去的2009年,中国零售业是有理由自豪的。短暂的观望过后是更厚重的发力,企业的信心和实力均有所提升,中国经济也仍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行驶。
然而,危机是否已经过去?谁也不知道答案。最权威的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也无人敢做出肯定的结论。我们需要从一些规律与现象的分析中,找寻到答案。
预测 1:企业开始发力拓展 2008年底的金融危机,使得零售商开始放缓脚步。一来年,零售企业受到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而且,大部分零售企业的销售业绩保持了增长,当然,2009年利润有所下滑,但这并不会成为影响零售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相反,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好转,零售商的信心开始恢复,对市场的判断和预测向好,零售企业将重新驶上开店快车道。
预测2 :“争夺”三、四线城市 一、二线城市对于零售企业来说,既有的网点和市场份额已基本被蚕食。因此,三、四线城市将成为新一轮竞争中的主要战场。尤其是中部和西部一些三线城市,已经吸引着诸多大型零售商的目光,2008年一些外资零售商主要就围绕这些市场在扩张。 目前已经有更多的零售商制订好了进军这些市场的战略和计划。外资零售商已经走在前头,本土零售商需要审时度势,及时把握市场机遇。否则将与一、二线市场的发展轨迹一样,在三、四线市场的拓展中仍然处于被动局面。
预测3 :区域龙头异地扩张 中国零售企业尤其是中小零售商从2006年底开始战略大转折,即从一味注重规模的盲目扩张开始调整为做强区域市场。在当时很多零售商因盲目扩张的战略 失误而倒在市场竞争中时,这一战略及时“保”住并成长起来了一大批中小零售商。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再加上内外资零售巨头的围棋布局发展,这些各地的“龙头”开始担忧,如果不与时俱进,创新变革发展,就有可能固步自封,再过几年就可能被实力更强、规模更大的企业挤垮,或者被自己打败。因此有实力的区域龙头企业将会重启异地扩张的步伐。 事实上,从2008年起,武汉中百和福建永辉就以进军重庆的成功向业界证明,有足够的实力和理性、正确的战略,区域零售商完全有能力走出去。2009年,永辉甚至迈出了向北京市场进军的步伐,而且成效斐然。中国区域零售商的走出去战略正在成形,这一趋势在即将到来的2010年将更加凸显。
预测4 :外资企业借机抄底 很多专家在2008年底时预测,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资零售商在中国市场的扩张步伐将会大为减速,但一年即将过去,这种预测被证实是错误的。事实上,这些外资零售商减缓了其在本国市场上的扩张,却唯独对中国市场青睐有加。 种种迹象显示,外资零售商正从沿海省份的二、三、四线城市向内陆省份纵深挺进,试图打造出一个网点的“包围圈”。 不过,外资零售商在中国的市场地位也在发生变化。2009年,台资零售企业大润发销售超过家乐福,一举跃为外资零售在华霸主已无悬念。目前,沃尔玛加上好又多的门店也已经超过家乐福。新一轮大卖场“老大”的残酷竞争也正在上演。
预测5 :中外百货加速圈地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回暖,外资百货巨头纷纷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投资。不仅已有的外资企业继续在中国增开新店,一些新的中高端百货品牌也开始大举进入。本土百货企业也不甘落后。 金融危机虽然给百货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企业的开店速度并无明显放慢,2010年仍然是中外资百货的鏖战之年。
预测6 :并购整合蓄势待发 一些外资零售商如百盛、沃尔玛、TESCO、家乐福等,都通过收购合资公司股份,开出独资门店来加速整合其所据市场。而韩国乐天玛特也于10月正式宣布并购江苏时代超市。 同样,内资零售商物美在2009年8月引入战略投资2亿美元用于并购,其旗下的浙江供销零售也在与浙江区域零售商就并购进行广泛接触并有望有所斩获。 毫无疑问,2010年的并购整合将会更加凸显,这从沃尔玛最近的动向中更是可见一斑——沃尔玛甚至开始觊觎家乐福在中国的业务,并发出了收购要约,尽管被家乐福明确拒绝,这依然显现出表面平静下的中国零售市场是暗流激涌。
预测7 :联合之路亟需突破 目前,一个以SPAR、IGA等外资自愿连锁,浙江连锁零售采购联盟、四方联采、中国零售采购联席会等本土自愿连锁组织为主的内外资联合体系正初步形成,尤其是内资联合体,除去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中永通泰等,一些目前较为成功的组织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探索,也总结了不少经验。 几年的联合之路,自愿连锁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大部分中小零售商面临的共同桎梏是,如何将联合之路,继续推向更高的水平和更深的层次。如果不能逾越这一障碍,联合的生命力将在未来受到严峻挑战。很多企业老总和专家学者也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已经有所行动,希望能够改变这一状况。2010年,实现联合上的突破与创新是零售业尤其是中小零售商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预测8:便利业态稳中有进 便利店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太大影响,是出乎意料的。中国市场的便利店企业的发展依然平稳有序。尤其是全球便利巨头7-11也逆市加快了开店步伐,计划未来5年在上海和天津分别开设300家及200家便利店。而四川的WOWO便利更是脱颖而出,有望登陆资本市场。 沃尔玛、TESCO等外资大卖场零售商也瞄准了便利业态,今年上半年已有3家“惠选”便利店在深圳开业。而2008年底,TESCO的新业态TESCO EXPRESS(乐购快捷店)登陆上海,目前在上海已有6家分店。这意味着外资零售巨头开始注重渗透细分市场,这将给中国本土的便利店企业带来新的挑战。
预测9 :社区商业或受追捧 几年来,社区商业一直都是“叫好不叫座”。但在区域市场大卖场业态已经饱和、区域零售商又难以外围突破的情况下,如何避免从“区域之王”沦为“瓮中之王”,重新重视并做好社区商业,或是一条新路子。 在这方面,天津津工零售可谓典范。不过,津工董事长兼总经理卢代盛的一席话,值得想尝试社区商业的企业借鉴:社区零售一站式服务,不是做零售,而是做服务。另外,一定要注定对量本利——规模、成本、利润的控制,否则,社区商业的成功便无从谈起。
预测10:专业连锁风头正劲 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家电专业连锁,正在实施由规模扩张向单店效益与盈利能力的战略转变。苏宁还开始了国际化的步伐。尽管有百思买这样的外资巨头,但短期内还难以撼动国美与苏宁在市场中的地位。此外,各地区域市场也有家电连锁零售商,仍占据不小的份额。这为国美和苏宁在区域市场的进一步整合提供了机会。
其他专业连锁在中国市场正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周期。以屈臣氏、万宁、莎莎、娇兰佳人等为代表的药妆专卖连锁近几年发展迅速。但在高速扩张后,与传统的连锁零售商一样需要面对的问题是,企业的管理和供应链建设仍然会成为其在突破与创新征途上的枷锁。
预测11:“农超对接”更加深入 生鲜食品经营能力的提升是中国零售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突破口,也是打破零售企业经营管理瓶颈的突破口。不仅是未来一年,生鲜经营应该是零售长期坚持的重中之重。而“农超对接”给了零售经营生鲜商品一种新的思路和利润突破口。 随着商务部加大力度推进“农超对接”,企业从“农超对接”获得实质效益,零售商参与并深入“农超对接”将会成为2010年的主流。而企业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建设,以及作为零售灵魂的生鲜经营,也有望在“农超对接”的实践过程中找寻到更大的突破。
预测12:加强改善销利平衡 这是零售商在2010年尤其要重视的。2009年的促销的确提升了销量,但与此同时,包括京客隆、大商、新华都等零售商的净利润都有所下降。在保证市场份额不萎缩的情况下,如何平衡销售业绩与利润的双增长,是零售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型零售商如此,中小零售商就更突出,因为光有销售业绩而没有强大的利润支撑,很难维持一个实力并不强大的中小企业长期可持续的拓展。当然,在零售卖场逐步由规模效益转为精细化运作,向单店效益转变的过程中,销售与利润是可以通过调整商品结构、压缩开支、降低损耗等各种方式达到双丰收的。
预测13:品类结构调整深入 调整商品结构将是零售企业的一大重点。零售的百货化已经收到效果,模糊零售与百货店的界限的策略吸引了很多客流。2009年,出口的严峻形势迫使很多外贸制造企业转向内销,而在内资零售商的呼吁下,一向只对外贸企业开放的广交会也首度向内资企业开放,零售商也抓住时机,一方面为制造业分忧,另一方面引进许多以前不销国内的新品,完善品类结构。 另外,自有品牌是零售竞争的一大利器,也是零售利润的新增长点。2009年,零售企业都加大了自有品牌的开发力度。甚至有的外资零售企业开始推出蔬菜类的自有品牌,这标志着零售商在自有品牌的开拓上新的突破。2010年,除了外资企业,内资零售商也将在自有品牌上大做文章。
预测14 :店铺改造渐入佳境 零售企业的节能措施主要包括节能改造、系统节能和智能控制技术三类。 经过几年的铺垫和实践,对店铺进行节能升级改造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目前,零售企业已从局部照明、空调等见效快的节能设备更新,逐渐进入到门店全局架构节能统筹改造阶段。对零售企业而言,尽管初期投入较大,但经过节能改造后的店铺基本能在2至3年内收回投资成本,此后的节能费用将成为净利。因此,节能是纯粹增加投资的观念将逐渐改观,零售企业的节能降耗将渐入佳境。
预测15 :盈利模式加速转型 首先,大规模、长时间的促销虽然增加了销售额,但却没有带来利润的增长,甚至反而出现下降势头,这显然不符合零售商的心理预期。 此外,无论是超市、百货、家电还是其他专业连锁,自营能力的提升已经迫在眉睫。尤其是危机下,自营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很多超市企业都在调整联营策略,将生鲜等品类逐渐纳入自营体系,促进利润直线上升。而百货企业也在培育品牌和买断品牌方面有了新尝试,内资百货业对“买手”的重视程度日渐凸出。依靠盘剥供应商、当个二房东这样的盈利模式将被逐渐淘汰。
预测16 :零售人才门槛提高 受益于金融危机,很多制造企业裁员,大批人才流向社会,再加上大学生的求职期望降低,使得许多原本瞧不上这一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人才开始向零售企业抛“绣球”,零售企业自然乐得其成,大量吸纳高素质人才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 零售业从业人员学历低的状况将在未来几年得到根本改观,这也将提升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从而提升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水平。包括TESCO、物美、步步高等内外资零售商,都在2009年借机大量储备人才,为将来经济转好后的“春播”作准备,步步高甚至还在10月引进了一支专业的外籍高管,专门负责超市业态的运营管理。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大学生与零售企业对上眼,既有零售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吸引因素,也有目前就业大环境并不乐观的因素。招人易,留人难。零售商还需妥善处理好人才与其职业规划的问题,以及教育程度高的员工与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员工在彼此融合与发展中的问题。
预测17 :供应链成竞逐热点 在与外资零售企业的竞争中,商品陈列、布局、环境这些我们样样都能模仿,只有供应链短时间内根本无法与其比肩。 外资零售巨头最具优势也是最可怕的地方就是供应链。因为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它能控制供应商做到最低价进货,将供应链压到最短,而这一点却是内资企业的短板。而在生产企业和经销商需要快速回笼资金以应对金融危机的情况下,零售商还面临着缩短供应商账期的压力,这也会给零售商的现金流和经营成本造成不小的影响。因此,内资零售企业如何通过物流配送、信息技术、与供应商携手合作等既有方式和其他创新,压缩自己的供应链,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 是2010年尤其需要重视的。
预测18 :配送中心建设高潮 SPAR广东物流中心4月全面动工,山西美特好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配送中心年底可投入使用,福建永辉将在北京建立物流中心,武汉中百7月募集了6.2亿元资金主要用于新物流和配送中心的建设等。 商务部等国家部委和各地政府部门也从前几年起,就一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流通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随着连锁零售企业规模的扩大,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正迎来高潮。物流配送中心的成功制胜将使零售商在商品结构、周转以及缺断货现象等方面得到极大改观。同时,大量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也给提供这方面技术支持的供应商带来了难得的商机。
预测19 :供应商迎来新商机 目前,大量的店铺升级改造、外资零售商的借机抄底、节能设备的广泛采用、零售商开店的重新发力等诸多因素,将使商品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迎来新一轮宝贵的商机。 广大供应商尤其是设备供应商,应该更多关注二、三、四线市场。这些市场的零售商,大多正处于卖场设备、信息系统、环境提升的时期,无论是宏观环境还是企业自身的微观处境,都已经迫使他们必须对此进行投资。而新店的拓展,更是需要大量的设备设施的采购,尤其是外资零售企业目前正在三、四线市场密集布点,并且所开门店都将以节能为重要原则,供应商在2010年乃至未来数年,商机无限,只待发掘。
预测20:外包服务更加凸显 随着规模逐步增大,区域零售商也再度向异地省份扩张,外包服务也将迎来发展良机。 首先得益的是零售物流外包。对外包物流来说,物流供应链信息化建设一定要足以支撑零售流通业大量的信息传递需求,否则就有可能出现配送延误等问题,而这对零售商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供应链的外包也受到零售商的重视。选址和拓展的外包也备受商家青睐。零售商异地扩张,把这些交给专业的公司去完成,既能充分利用资源,节约成本,还能集中精力做好市场和经营。毫无疑问,2010年,外包服务的趋势将进一步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