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今年以来,大蒜、绿豆、辣椒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随着农产品涨价潮的出现,一系列诸如“蒜你狠”、“豆你玩”、“辣翻天”等网络热词诞生,对“疯狂的菜价”进行调侃。据有关资料显示:自4月中旬以来,全国18种蔬菜批发价格连续上涨,4月26日至5月2日蔬菜批发价格平均为3.84元/公斤,与三周前相比,累计涨幅为4.4%;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44.4%。特别是绿豆、大蒜等成为涨价高点。
几个月过去了,随着有关部门的强力干预,一路狂飙的菜价得到了根本的遏制,但进入盛夏以来,各种蔬菜价格集体上扬,逐渐回归正常的“逗你玩”、“蒜你狠”重出江湖,不仅突破了上一轮涨价的高点,而且呼朋唤友,将蔬菜家族中的生姜也推向前台。面对疯狂的菜价,普通百姓有着更多也更直接的切身感受。
纵观蔬菜从生产到百姓餐桌的整个过程,我们也许对这一预测不敢贸然停留在乐观的期待上,更需多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市民买菜精打细算
“两个辣椒、两角钱豆芽,三根香菜和两根黄瓜。”西安市长安区青年街的曹大妈在家门口菜店里东挑西拣,为午饭加餐做采购。儿子说好在外面陪朋友喝酒,结果约会突然取消,要回家吃饭,这让曹大妈真有些措手不及。“这样菜要一根那样菜要两根,那是给人吃的样子?简直是喂兔子嘛。”旁边的上班族主妇们则忙而不乱,仔细询问价钱,不愿掏冤枉钱,更不会因多买一根菜给自家造成积压浪费。
菜店老板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他说,原来顾主买菜都是开口要几两几斤,现在的蔬菜价格一直在高价位运行,有时菜价还有大幅波动,买主都学会了择时而购,消费很是理性,买菜都是论根不论斤。
年轻人有自己的办法,曹大妈却有着老年人独有的采购秘笈。曹大妈每天要买两次菜:每天一大早她要步行两公里到城南蔬菜批发市场,那里是长安区的蔬菜一级批发市场,以品种最多、价格最低吸引着像曹大妈这样精打细算的菜市场淘宝人。
傍晚是曹大妈在菜市场上捡便宜的最佳时机。如果说早市曹大妈还要货比三家,还要讨价还价的费工夫,傍晚则纯属碰运气,捡一些没有卖完蔬菜的便宜。曹大妈会在菜市场来回徘徊,绝不轻易下手,但也会抓住那些急于在落日前收摊的小贩最后的抛货时机。
来自市农业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蔬菜市场价格同比高出3到5成,少数蔬菜价格甚至高出数倍。“我们家每月买菜的开销已经从800元涨到了1000多元。我每次都是拎着袋子在市场里转悠好久,有些高的离谱的蔬菜只好暂时放弃了。”曹大妈说,以前在粮店买米买面心里要盘算,现在家人吃饭以菜为主,买菜成了家里一项主要消费,在菜市场采购无形中成了精明主妇的一门持家艺术。
看不明白的菜价“过山车”
8月1日,记者在西安市长安区、胡家庙等蔬菜批发市场了解到近两个月菜价的波动:西红柿从2.5元/斤降到了1.5元/斤、土豆从2.5元/斤降到了1.7元/斤、黄瓜从3.5元/斤降到了1.2元/斤、茄子从3.5元/斤降到了2元/斤、辣椒从3.5元/斤降到了2.0元/斤、蒜苗从10元/斤下降到了4元/斤。时令蔬菜,平均都有1元钱以上的降价幅度,其中数蒜苗降价幅度最大。但与此相对的是刚刚被政府严令控制的大蒜、绿豆及生姜价格却逆市飞扬,一路飙升,达到了让市民吃惊的历史高位。
在曹大妈的买菜秘笈里,有一条是屡试不爽的真理,就是“天气变菜价动,雨雪天气菜价升”。西安市农业信息中心有数据显示,前期受持续降温和阴雨天气的影响,西安市蔬菜价格普遍上涨,大白菜、茄子等同比上涨都在100%以上。
西安南郊瓦胡同菜市场的杨老板道出个中缘由:蔬菜的生长都是有周期的,季节性变化较大,入春后寒冷的天气是导致菜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再则,雨雪天气给蔬菜的运输造成一定的困难,成本加大,甚至道路不通造成某些蔬菜数量锐减,势必物以稀为贵,菜价瞬间飞扬。
“原来大棚茄子每隔3天采摘一次,每次出产1000斤,可到了今年1月,茄子5天摘一次,每个棚只能产800斤。”西安市高陵县菜农卢社民说,光照的多寡影响着蔬菜的生产。今年初春持续低温阴雨,光照不足,造成茄果瓜类、叶类蔬菜比往年同期上市晚了20多天,特别是3月初出现冰冻和严重倒春寒,造成部分蔬菜秧苗冻死,在田蔬菜减产2到3成;5至7月初,多次持续强降雨,使在田蔬菜几次受淹、病害蔓延,导致植株枯死,严重影响了蔬菜产量和品质。
倒手过多造成菜价高位
咸阳市秦都区马家寨村菜农马民民告诉记者,目前种植蔬菜所需化肥、运输蔬菜所需人力、物力费用都有所上涨,尤其是连续调整油价,使运费至少增长了10%以上。往年雇用一名村民帮忙每天付工资不到40元,今年涨到了50到60元。种子、化肥、农药等费用也都普遍上涨,每亩地种菜成本同比增加约20%。这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前的不少菜地被征用,蔬菜的生产开始向较远的长安户县高陵三原等基地种植转移,运输成本相对也提高了。
“上半年蔬菜价格高,是全国普遍现象。”经济专家龚志辉说,蔬菜为全国流通品种中最为活跃的农产品,现在交通物流业又十分发达,短缺的蔬菜品种一般都可以通过外调平抑市场价格,同时本地丰产蔬菜也会销往外地。
菜农马民民则认为,菜价上涨,中间商扮演着给价格“加码”的重要角色。蔬菜从田间运到农产品物流园后,还要再经过五六个环节,倒手3次,才能出现在超市,中间环节层层“加码”。在秦都区蔬菜批发市场,挑菜、装箱工的每天工资从60元涨到80元,装卸工工资涨到100元。“这些钱,全部都要计算到菜价里面。”咸阳市秦都区蔬菜批发市场是西北知名蔬菜交易集散地,在该市场有近二十年生意经验的史启超老板认为,西安市每天的蔬菜需求量在4000吨左右,约60%来自外地。今年上半年西安地区蔬菜价格“过山车”表现及大蒜生姜配料蔬菜价格的步步高升,除了受去年以来气候原因致产地蔬菜产量减产,供应受较大影响外,也有从股市、楼市退出的社会资金利用大蒜、辣椒等农产品产地集中、季节性强、产量下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特点,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因素。这些产品都是季节性生产、常年消费,便于储存,游资更容易炒作。
供需失衡导致菜价狂玩“过山车”
2006年10月的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新民村芹菜菜价暴跌,农民忍痛把1/7芹菜翻耕在地里的悲惨一幕,西安市民仍然记忆犹新。当年全国三大芹菜种植基地之一的阎良2.1万亩芹菜大面积丰收,但菜价遭遇滑铁卢,从以前1.2元到1.8元一公斤短期内剧降至每公斤0.12元,“一瓶矿泉水就能买13公斤大芹菜!”
“种芹菜是个费力费钱的活计,两天就得一浇水,一年下来一亩地水费电费至少三四百,加上买农药的400元,承包地费用360元,以及种菜出菜的人工费用,成本在1500元左右。”当年菜农并未因芹菜丰收而获利,反而从往年每亩芹菜可以挣2500元,到每亩地赔1000多元。
阎良区政府认为,阎良菜农当年看到往年极高的利润,纷纷新种或扩大芹菜种植面积,多种11000亩,人为增产5500万公斤芹菜。供需失衡是价格走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蔬菜种植相比上述产业有着周期长投资多的风险因素存在,在咸阳秦都区,屡受“菜贱民伤”之苦的许多菜农已经开始转行,当地流行“种菜不如在市场替人装菜,装菜不如贩菜”和“种菜是养家不发家,贩菜是发家难养家”之说,道尽种菜菜农和贩菜生意人的经营风险。
当农村经济与市场真正接轨时,矛盾突发不仅仅是深思,更关键在于农产品种植的指导调控。专家表示,稳定菜价,流通是重要环节。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冷库等仓储体系,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为保证关键时刻仓储和配送体系及时发挥效能,国有资本应确保发挥主力军和主渠道作用。
价格调控体系是解决菜价良策
针对很多地方“菜比肉贵”、一些蔬菜价格忽高忽低如同坐过山车的现状,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院长强力教授建议引入期货和农产品保险机制,增加种植户和经销商规避风险系数,用远期预见价格,干预市场经济,使供求保持基本平衡。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教授也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建立全国性农产品价格调控体系,积极主动地应对市场变化,对菜价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王先庆还特别提醒职能部门应严格杜绝游资对蔬菜的炒作,避免使部分农产品价格出现虚高,因为最终的埋单者是消费者。他说,过去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主要由自然条件和市场供应等因素决定,而现在有的蔬菜品种的价格“忽高忽低”,已经不是单纯由供求关系决定了,而是由市场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元素已经加入其中。
国际国内游资可能进入农产品领域,炒作农产品,不能增加供给,只会造成市场混乱与非正常波动,农民与消费者均不能从中获得利益,相反会因错误的价格导向和市场信息对生产和消费造成错误的价格引导,到头来损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王先庆教授重申,“对此,政府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及早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