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达到107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和豪华车)。同时,据《世界奢侈品协会2011官方报告蓝皮书》显示: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经超过全球总量的1/4,预计2012年2月至3月,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世界奢侈品协会国际特约研究员Andy Kline在发布会上介绍,由于人民币升值且欧元贬值,增加了中国消费者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目前中国人境外消费奢侈品已经是全球第一。
不断上升的奢侈品需求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奢侈品的消费份额越来越大。继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后,金融危机让欧美市场对奢侈品的需求普遍呈现萎缩状态,中国奢侈品市场却反其道而一路走高,不觉间,中国或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许多国际顶级品牌熙熙攘攘进入中国,如阿玛尼(Armani)时装、古奇(Gucci)皮具,雅诗兰黛(Estee lauder)化妆品等,欲在中国市场这个大蛋糕上分得一块。
今年两会期间,有记者问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近几年国内很多人喜欢到国外去买东西,因为国外有些商品比国内还要便宜,这是为什么?对此陈德铭坦言,中国居民到国外去购买本国制造商品,这个现象是存在的,而且这个情况还在增加。“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高档消费品牌还不足和不够,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很多人更崇尚于名牌的消费。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中国对高档消费品的需求现在处于世界第二位,略低于日本。国内这些高档消费品去年增长了23%,而且在境外消费这些高档品的人群增长了30%。预计到2015年我国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高档消费品需求最多、最大的国家。
奢侈品代工背后
2007年,《环球奢侈品报告》曾预测,到2009年60%的国际奢侈品品牌在中国有自己的生产线,并实行品牌授权。花费上万元购买了一款来自意大利或者法国的奢侈品牌包袋,却看到标有“Made in China”的字样,很多奢侈品消费者陷入纠结。奢侈品也有代工商。
2010年初曾有媒体爆料称,以普拉达(Prada)在内的多个欧洲奢侈品牌,在东莞及温州等地设立生产线,生产某道工序乃至成品,不过普拉达予以否认。近日,以普拉达(Prada)、蔻奇(Coach)为首的奢侈品牌,由于香港上市需要,不得不透露详尽资料,道出中国企业代工的秘密。
奢侈品外包这一不能说的秘密在业内早已是心知肚明。英国的Burberry曾不顾英国国内多重阻力关闭了其位于南威尔斯朗达谷地区的英国主要厂房,依照其“全球化”的计划,将生产线正式迁往中国的广东深圳。而市场定位为中端奢侈品牌的Coach在今年公开承认其在中国的产能占到全球的80%。
一位业内人士点破其中的玄机,国际品牌国产化的现象越来越多,国产化的程度是分阶段式的。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目前鳄鱼(crocodile)和皮尔卡丹(pierrecardin)等早已进驻中国的国际品牌,已经开始本土化生产,而像路易威登、阿玛尼等品牌进入中国时间较晚,即使在国内有生产线,也不愿意提前公布。 《环球奢侈品报告》中文版执行出版人欧阳坤显然更了解市场,他表示,由于成本和运输上的压力,中国制造国际奢侈品已经是一个必然现象。
距离产生美?
中国人讲究距离产生美,所以一些人更热衷于国外生产的奢侈品。按照国际奢侈品协会北京办事处代表欧阳坤对于奢侈品的解释,奢侈品品牌应该是让人有雾里看花、神秘缥缈的感觉当这些奢侈品品牌不在国外原产地生产时,这种消费者与奢侈品之间的距离感就消失掉了。当你了解到穿在身上的阿玛尼、杰尼亚、BOSS等价格奇贵的国际服装大牌原来出自中国的加工厂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其实,并非距离产生美,距离也会使你对产品缺少了解,造成奢侈品消费的不理智。毕马威最新发布的《中国奢华体验》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正在提升,中国富有的消费者最钟爱的商品包括法国的化妆品、香水、服装和手包,意大利的鞋,以及瑞士的手表,而在选择酒精性饮料时,中国人会选择“中国货”。
墨尔本商学院副教授的Mark Ritson指出:“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成长中的一个障碍就是,在中国市场有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消费者不喜欢在自己国家制造生产的奢侈品牌。”同时,中国自有的奢侈品行业也已经渐渐萌芽,进入品牌初创阶段。但是,中国除了在烟酒茶等传统行业有几个世界级奢侈品牌外,其他领域几乎都被国外品牌占据。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中国奢侈品品牌该如何发展。
然而,今年3月华尔街日报的专访中,普拉达首席执行官贝尔泰利表示,只要产品质量有保障,“普拉达制造”与“意大利制造”一样。Mark Ritson还指出:Coach将中国视为美国和日本之外最重要的市场,针对中国一部分消费者距离产生美的心理,为增加其产品在中国的销售额有可能尝试向其他国家转移产能。蔻奇(Coach)总裁Lew Frankfort也表示,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未来五年寇奇在华产能将从占其全球产能的85%削减到40%-50%,并将生产能力转移到印度、越南和菲律宾等工资较低的国家。因此看来,奢侈品消费不是距离就美。
注重产权彰显“大牌”本色
有人问,奢侈品缘何如此昂贵?专家指出,奢侈品当然有其贵的道理。奢侈品贵在稀缺,稀缺性有自然因素,因产品产地的地理环境和原材料是稀缺的,但创造能力、技术水平更为关键;奢侈品贵在品质,不断追求卓越的工艺、设计,以保持奢侈品的高端品质,是一些奢侈品能够不断吸引消费者眼球、保持长久生命力的不二法门。
更为重要的是,奢侈品贵在品牌,奢侈品通过其品牌视觉识别传达人们“富贵”的本能需求。可见,技术诀窍、艺术创作、创新设计、地理标志、品牌声誉等知识产权元素在奢侈品的价值中占据了核心的地位。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奢侈品是知识产权造就的,奢侈品贵在知识产权。
其实,奢侈品这些“大牌”并不是轻易练成的。一个品牌的知名度的提高、美誉度的增长、高端品牌形象的打造,是需要经营者精心策划、小心维护的。当一些企业在为自己通过仿造奢侈品获取一点蝇头小利而窃喜的时候,殊不知,假货的出现对一些奢侈品牌是大吉大利的。
如张五常先生所言,“假货的存在替真货免费卖广告。只出得起钱购买假货的人根本不会问津真货,但有朝一日收入多了,要买真货来过瘾一下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这绝对不应该成为一些企业仿造奢侈品的堂皇理由,而应该成为他们反思自己的经营模式、确立自己的品牌策略的起点:与其冒着违法的风险替奢侈品牌做免费推广,为什么不去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呢?
坦诚地说,中国企业并不是没有制造奢侈品的能力,而是缺乏打造奢侈品品牌的意志和能力。比如,中国不缺乏精品瓷器,但中国几乎找不到国际知名的瓷器品牌,欧洲瓷器反成为世界顶级产品的主流。而一家国内以仿造某国际奢侈品牌产品质量出众而闻名的公司,最后竟然成了该奢侈品的在华授权生产商。也就是说,中国人造的奢侈品,贴了洋品牌,卖给中国人。
当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买得起奢侈品,这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这些奢侈品品牌的主人中几乎难觅中国企业的身影,却是件高兴不起来的事。只有当中国的企业都埋下头来努力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通过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创新自己的设计理念,推出自己高品质的奢侈品并能赢得全世界消费者的青睐和推崇的时候,才是真正高兴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