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天气有些闷热,尤其入伏后的桑拿天,让戴先生感到有些着急上火。戴先生是上海一家物流企业的财务经理。近来,戴先生遇到了让他挠头的事儿。
戴先生说,近期公司年中盘点,公司上半年经营状况不好,最近领导找他单独开了几次会,问题大部分集中在成本控制和税收问题上。他解释说,进入2012年以来,物流企业先后面临“营改增”的税制变化和物流成本大幅上涨的现实,公司上半年运营成本压力和税收转换的成本压力都非常大。
不能承受之“重”“对于我们这种运输企业而言,要为上游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由于增值税并未覆盖到全行业,我们衔接的下游很多企业却并不能开具增值税发票,两重因素叠加就导致我们的税负增加。”戴先生说。
与戴先生所在的公司有着同样苦恼的物流企业还有很多。“作为企业管理者,作为上海试点内的企业,‘营改增’后企业怎样才能税负最低?我相信这是所有企业负责人都在绞尽脑汁想的问题。”上海一物流专线负责人表示。
他告诉记者,企业原来缴纳营业税时,是营业额的3%,“营改增”后抵扣税率为11%。但是由于终端都是个体户,没有开出增值税发票的能力,而可以开具增值税的项目,也因种种原因无法全额开出。而税率由3%变成了11%。“拿不到票,无法抵扣,税率上升的部分就结结实实的变成了成本重荷,压得我们这类企业现在都觉得没法做了!”
戴先生也表示,“‘营改增’之后我们都把票看得很紧,因为少一张票,就等于少了很多钱。”
记者了解到,“营改增”后税负负担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是物流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无法索要发票或索要发票困难,没发票就无法进行增值税抵扣。而这些物流企业的客户为了抵扣他们的增值税就会要求物流企业开具发票,而这部分负担就着实落在了物流企业身上。
此外,物流涉及业务区域广、业务种类复杂,就造成了重复征税的问题。
浙江宁波一家物流企业吴经理就抱怨说:“物流业重复税收的问题给企业造成的运营压力实在太大了。正因如此,我们现在承接的货物都不敢外包出去了,原因是货物在运输中换了承运人,由于有发票往来,多一个环节,就要多缴税。”
而据记者了解,目前的情况是即使是同一公司的分子公司关系,如果有货物分拨转包也需要再次为同一单货物缴税。
重复收税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跨区域行政管理方面,由于地域不同而产生的重复收税;二是产业链上围绕同一业务的不同企业被反复征税。
除去以上税收外,还有其他税收,也都压在企业身上。邯郸一家物流企业财务负责人也表示:“在缴纳营业税的同时,各种附加税费也要由物流企业承担。”
实际上,物流业涉及的还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十余个税种。
“这个行业的利润就跟纸一样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等费用;养老、医保、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费,遇到业务行情不好,又加之像今年上半年油价跨入‘8时代’的时候,企业还得想办法生存,真是步履维艰。”上述负责人感慨说。
迫切待解之“惑”
受2012年整个经济形势影响,订单下滑、业务量下降的市场行情,以及全国正欲掀起的“营改增”大幕,一些企业管理者说他们“一直处于忐忑与困惑交织中。”
深圳市华佳安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史经理对目前的状况就这样形容:“今年比往年多了个活儿,就是在做物流的同时,开始从各处打听和关注‘营改增’的情况。由于目前全国还没有全部铺开试点,我们的困惑和很多企业一样——我该怎样‘营改增’?面对即将到来的全国试点,怎么改?税率是多少?如何算的?目前尚不清楚。因此也无所谓期待与不期待。”“担心是有的,因为没接触过,不知道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史经理补充说到。
据记者了解,目前对于实际税负究竟是增是降?上海试点过程中暴露的一些问题今后在全国扩容过程中是否会进一步完善?成为不少企业的困惑。此前,由于上海试点过程中存在的某些政策性缺陷,加增了部分企业的忧虑和担心。但更多企业表现出的是“无奈”。由于物流行业的特殊性,并非所有企业都能解决“票”的问题。一位企业管理者就坦言:“我们常常叫我们的司机和工作人员到处去‘找票’。现在实行增值税,企业总要想办法多弄一点发票来抵扣。物流企业能够抵扣项目的是汽油和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短期内没办法新增,无法抵扣,所以企业就要在抵扣发票方面下功夫。”他表示:“不管是迫不得已为了能够多抵扣一部分减轻压力的‘善意’取得;还是钻政策漏洞,不排除有些企业虚开增值税发票的问题出现。这些情况都是今后试点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亟待政策之“扶”
在上海试点半年、屡屡传出试点扩容。对于试点扩围,各界把目光纷纷聚焦北京。近期有报道称北京“营改增”试点难产,原计划于7月开始试点延迟到下半年。而据相关负责人透露,北京试点已经得到正式批准,具体什么时候开始试点,只等“发令枪一响”。对于延迟试点,可能是考虑时机还不够成熟。
此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整体来看“营改增”是一项重要的结构性减税措施。
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研究所所长赵广华认为:“结构性减税或税收优惠依旧是近几年政府主打。对于我国流通企业而言,税负负担相对较重,结构性减税或者税收优惠是降低流通成本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措施。”
他还指出,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物流瓶颈会成为整个经济的瓶颈。因此,解决物流问题才能够畅通国民经济。国家对降低物流成本非常迫切,在此情况下可能会出“急招”。就目前来看“营改增”的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而对于上海试点后出现的种种问题引发的业内担心的问题,赵广华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地方思路跟不上,而当前又没有配套的政策和措施,没有成套的套路可供操作,产生的‘消化不良’。”
他强调,目前在试点问题上国家很急,国家层面迫切要降低整个物流成本;企业方面也非常着急减轻税费负担;而地方政府或许因为从眼前政策关联度讲,试点后可能会影响地方政府的税收(太超前肯定会降低地方税收),因此地方政府不积极,就形成了“两头紧,中间松”的现象。
“政策挺好,还需要出台相关配套细则,在某些方面调动地方政府积极。使各地方政府跟得上,这样才能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的大政方针,这对刺激经济会有积极作用。”赵广华表示。“营改增”大势所趋,即便现在不会马上全面推开,也会在未来大面积铺开。因此,企业要对此有所预期。
物流业作为经济体系中的血液循环,其功能和重要性毋庸置疑。从“十一五”以来我国加快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分析,为物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是政策的主基调。而其中的重要政策是建立与物流业发展特点相适应的税收政策。
由于我国物流业目前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要想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需要建立与产业发展阶段、企业特点相匹配的税收政策。“减税”政策能否落到实处,能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仍是关注的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