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独家报道的“商联通卡遭商户停刷风波”、“EBC停刷风波牵出预付卡潜规则”、“商业预付卡曝四大乱象”引发了业界对商业预付卡的热议。一边是频频被曝乱象,一边是发行规模突破2万亿元,商业预付卡已然成为继信用卡后的第二大支付工具。商业预付卡参与主体日趋多元,北京商报记者将从发卡机构、合作商户、“黄牛”、消费者入手,多方解读商业预付卡催生的利益链条。
发卡方
借利息、手续费“以钱生钱”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在高速成长的商业预付卡市场背后,发卡机构分食了其中最大的利益蛋糕。据某大型发卡机构负责人介绍,在获批《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支付机构中,主要收入来源为客户备付金利息、商户以及客户的手续费。
央行发布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在支付了备付金银行账户利息10%的风险准备金后,可将剩余利息划转至其自有账户,这就意味着发卡机构可获得90%左右的备付金利息。目前,央行3个月定期存款利率为2.6%-2.86%,活期存款利率为0.35%-0.385%。上述负责人表示,支付机构以“活期存款”存储的备付金能够满足日常支付业务后,其余备付金可按照不超过3个月的“单位定期存款”等形式存放。“支付机构将过亿元沉淀资金寄存银行3个月可获得超百万元利息。”
除客户备付金产生的利息之外,发卡机构对商户佣金的收取是其另一重要来源。数据统计,美容美发返佣金比例最高,约为8%-20%;餐饮娱乐与之相近,约为5%-20%;休闲健身约为8%-10%;生活服务约为1%-5%;最低的商超百货的返佣金比例为0.1%-2%。同时,发卡机构还向客户收取手续费,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商通卡、高汇通卡购卡手续费为3%,连心卡为2%,华瑞卡为1%。
事实上,发卡机构的赚钱野心远不止此。据知情人士透露,发卡机构还将“以钱生钱”,滚大利益雪球。“发卡机构会将各项收益以及部分沉淀资金进行风险性投资,这其中的收入数目更加庞大。”
合作商户
共享发卡方客群
合作商户是发卡机构最密切的合作伙伴,根据易观智库统计,截至去年6月,在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发卡机构中,最高合作商户数量为4154家。北京商报记者查阅多家发卡机构官方网站发现,行业平均合作商户基本维持在1000-3000家左右,并涵盖了百货、超市、餐饮、专业店、家居建材、旅游酒店等各类业态。这也意味着只要持有商业预付卡就将成为合作商户的潜在消费者。
在业界看来,商业预付卡在促进消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春天百货日前披露的业绩报告中显示,春天百货发行的单用途预付卡销售额约为2.18亿元。有知情人士透露,京城某大型百货商场90%的收入均来自商业预付卡。
商业预付卡已成为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某大型百货商场财务负责人表示,商业预付卡能够增加用户黏性,消费者持现金选择消费的场所更加多样,但持商业预付卡多集中在商场中消费,这无形中为商场带来了更多顾客。“商场通常选择与区域范围内发行、推广量大,有较高信誉的5-6家发卡机构合作。”
有业内人士认为,发卡机构对合作商户1-3天的短暂回款周期也是商业预付卡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不过,在部分发卡机构负责人看来,短暂回款周期并不是主要的合作需求。“银行借记卡、信用卡的回款周期与之基本一致,商场主要的现金流也不来源于此。”
消费者
“免费”心理激发购物
调查显示,商业预付卡的主要目标群体是企业客户,并以礼品馈赠和员工福利为主要用途。这也就造成了“买卡人不用,用卡人不买”的怪象。
在大中电器、国美电器内,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满额消费的赠品多为超市的商业预付卡。某家电连锁负责人表示,将商业预付卡改做满额消费的赠品、以商业预付卡的形式向员工发放福利,便于企业获取发票“走账”。
分析人士指出,企业的行为更加助长商业预付卡市场的兴隆。以赠送发放的商业预付卡还易使消费者产生“免费”消费心理,进而刺激消费。同时,消费者还可为发卡机构带来更长的资金沉淀时间,使其获取更多收益。
消费者陈先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其持有的商业预付卡多以礼品形式赠送。在陈先生看来,赠送的商业预付卡就是“免费”得来的。因此,陈先生在消费时会选择平时不舍得用现金购买的商品。“如果没有商业预付卡,我不会买售价在1000元以上的新款服装。”于女士表示,她会将商业预付卡积攒起来,购买一些金饰、电器类等价格较高的商品。
由于商业预付卡不能提现、不可找零,消费者未使用完毕的卡内余额也壮大了商业预付卡资金链。一位接近发卡机构的工作人员透露,卡内残存的几毛到几元钱不等的余额将会被消费者遗弃。被遗弃的余额积少成多,成为一笔数额庞大的纯利润。“虽然央行规定卡内余额不得计入发卡机构利润项目,但是这笔资金仍旧掌握在发卡机构手中。”
“黄牛”
捞取多轮差价
除为发卡机构带来了丰厚收入外,商业预付卡还滋生了“黄牛”经济。由于消费者难以符合发卡机构颇多的退卡要求,期望退卡的消费者也就会从“黄牛”手中退卡变现。
在百盛复兴门店,北京商报记者就曾注意到,“黄牛”往往以3-5人的小团队把守在商场门口,每逢有消费者进入商场,“黄牛”都会低声询问是否要卖卡,在商场内的每层电梯口也均有“黄牛”倒卡。“黄牛”的多方布局也印证了倒卡业务的火爆。北京商报记者也不止一次看到,的确存在消费者持多张商业预付卡寻找“黄牛”变现的情况。
一位资深“黄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黄牛”收卡一般低价收入高价卖出,稳赚50-100元不等的差价。“一般我们每天净赚千元,最差的也有数百元。”另有“黄牛”介绍,他们会将收购的商业预付卡返售给发卡机构或企业,再从中捞一笔。“不少企业为规避相关税费,会用现金从我们这里购卡。”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为消费者提供增值服务使“黄牛”拉拢了更多客户。通过集中大额消费,“黄牛”获得了商场高级VIP待遇。在倒卖贩卡的过程中,“黄牛”会把自己可享折扣的高级会员卡借给消费者使用,从中再次牟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