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零售巨头欲在华三分天下 |
副标题:家乐福、沃尔玛、Tesco开店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 |
作者:金灶 来源:南方都市报2006-1-31 人气: 时间:2006-1-31 21:34:25 进入论坛 |
|
|
引子 好又多标售股权? 英国《金融时报》一则消息引发业界众多猜想。 有关台资大卖场好又多的出售传闻,在2006年春节前再次风生水起。 2006年开年,来自英国《金融时报》的一则消息击中好又多。该报道称:“中国最大的外资零售连锁企业好又多(Trust-mart)已将自己公开标售,预计这宗交易金额可达20亿美元,并将吸引沃尔玛、家乐福和特易购等国际集团的关注。”随即,好又多总部郑重否认了境外媒体的说法,称目前好又多已全权委托瑞士银行负责上市事宜。而根据香港联交所的要求,上市前要释售公司25%的股份给公众投资者,而不是出售公司全部资产。 尽管好又多方面言之凿凿,但有关“这25%甚至更多的股份究竟会花落谁家”的猜想仍令得业界浮想联翩。道理很简单,好又多在广州、上海、四川等地拥有超过100家的网点资源,如同一块“肥肉”,牢牢地吊起全球零售巨头的“胃口”。零售业一位资深分析人士认为,“海外超市在中国市场还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为缩短扩张时间,它们倾向于收购的方式。” 摊开目前跨国零售巨头正在驰骋的中国版图,2005年,沃尔玛长驱直入华东,却独缺广州市场;Tesco收购乐购进入华东,也只是偏安长江以北;家乐福因进入华南的步伐太晚,目前在华南仍处于竞争劣势状态。更是急于扩大版图。此外,根据中银国际的研究报告,2006~2010年,中国连锁超市零售额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9%。在此背景下,挟有“中国最大外资零售连锁商”的头衔的知情人士透露,其实,好又多最吸引国外零售巨头的是它经营良好的华南网点。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巨头都曾与好又多洽谈,好又多毋庸置疑地吸引了跨国零售巨头的眼球。 在外资巨头与好又多的接洽过程中,他们有的提出部分收购,有的希望互相置换门店,但好又多则不愿分割出售门店资源。道理很简单,和其他外资零售相比,好又多最大优势就在于它遍布全国的100多个网点资源,其分店数量接近沃尔玛、家乐福两大巨头在华分店的总和。 “随着竞争的加剧,门店选址正成为稀缺资源。”在即将拉开的“好又多25%股份标售”的争夺战中,谁将成为赢家?在某种意义上,这个命题甚至将决定它能否在中国零售业这块蛋糕里成为最终的霸主。 家乐福 暗示借收购保持领先 在“好又多标售”的传闻中,家乐福曾经几度成为传言的主角。 2006年1月,家乐福在中国通过收购方式开出的第一家大卖场——原乐客多上海七宝店正式开业。而在前不久,家乐福刚刚公布2005年其在中国的业绩——中国成为其销售增长最高的地方,家乐福2005年全球销售额增长6.1%。在中国,它的销售额提高了25%。为此,收购令这个全球第二大零售巨头“胃口大开”,家乐福今年已确定20家新店的开店计划,将创下其在中国拓展的“超速度”。 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伴随着国内对外资零售业的全面开放,家乐福一举新开了14家门店。同时,“饲料大王”刘永好2005年在连锁超市行业遭遇“滑铁卢”,成全了家乐福在中国的首个收购梦想。 伴随着家乐福入主乐客多七宝店,其上海门店总数增加到9个,并将与全国大卖场单店销售“亚军”——乐购七宝店“贴身而战”。据透露,家乐福中国2005年门店数突破70家,销售额提高了25%,突破了200亿元。 自1995年以“大卖场”形式进入中国之后,家乐福紧随台资好又多成为外资在国内开店数量方面的翘楚。而从家乐福近期的动作频频不难看出,随着外资零售业的政策“松绑”,家乐福已采用全新策略在国内开始第二轮扩张。 “现在零售业对外资的政策壁垒解除。在国家允许外资在国内收购的基础上,家乐福也可以尝试这种模式。”在年初举办的中欧食品安全研讨会上,家乐福总裁施荣乐如此表示。据悉,家乐福对2006年扩张定出的基调是,致力于开拓新的地域市场,而收购是其中的一步,企业可通过收购最大程度地节约竞争成本。而该企业一高层也透露,目前家乐福正在与国内一大型连锁超市洽谈收购事宜。 此外,业界关于家乐福与好又多的联想,缘于家乐福一直在华南重镇广州(同时又是好又多门店最强势区域)谋求自身地位。数字显示,家乐福2005年在广州连开了三家店,而如果加上即将开业的工业大道店和已签订意向的“花花世界”店,家乐福的广州门店数将达到6家。 尽管如此,家乐福在华南仍是腹背受敌,港资百佳、台资好又多早已凭借早起优势占据优势地位,若能在好又多25%股份的公开标售中谋得一杯羹,家乐福辛苦的华南战役将扳回一局。 沃尔玛 与家乐福比赛开店速度 截至目前,全球零售商之王沃尔玛仍未能将触角伸进华南重镇广州——此前,它以蚕食的姿态在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城市埋头耕耘,却仍难以排解这一市场隐痛。在此背景下,“好又多25%的股份标售”对这头困兽来说是不是一个机会呢? 近十年来,在美国式的沃尔玛经验和强大的中国消费文化博弈中,要使得中国这一新兴市场成为第二个美国沃尔玛的目标变得有些艰难。数字显示,作为沃尔玛风靡欧美的零售业态,山姆会员店这一销售模式却难以让中国人掏钱。为此,2005年,沃尔玛在中国实行三大“新政”——在中国暂时放弃会员制,抛弃郊区化路线走入繁华的城区,同时增强本土化的物流配送网络,以图进行基因重塑。 此外,在与竞争对手家乐福的开店竞赛中,一度老成持重的沃尔玛也在上年末发力——12月数字显示,沃尔玛在该月一口气新开6家卖场,除北京、深圳外,云南玉溪、芜湖、潍坊、岳阳等二级甚至三级城市都已出现了它的踪迹。至此,截止到2005年12月底,沃尔玛在中国26个城市的门店数量达到56家,其中,2005年新开14家店,除山姆会员店、社区店之外,其开店模式集中在购物广场(大卖场)上发力。 而之前,由于选址远、网点少,中国消费者对沃尔玛的印象一直不如家乐福,这也促使沃尔玛不断开新店。据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事务副总裁BracyRay年初透露,沃尔玛2006将在中国再开13家门店。到时沃尔玛中国的数量将达到69家。与此同时,沃尔玛通过不断增加的采购达到谋求自身利益的目的。根据商务部提供的数字,2004年美国沃尔玛公司采购中国商品出口180亿美元,法国家乐福公司采购出口30亿美元。 面对目前在中国落后于家乐福的态势,该公司发言人并不认为沃尔玛发展速度不足,“我们起步并不慢,但这(中国)是一个蕴藏发展机遇的巨大市场。我们有很好的运营机制,保证在未来发展强劲。” 为此,有咨询巨头建议沃尔玛在中国仿效家乐福的战略,采用多种商店经营形式以迅速进入中国的大小市场,而不是集中建立规模更大的特大级超市,将市场局限于大城市。 此外,通过并购赶超竞争对手,达到获取优势网络资源的目的。而从目前发生的种种迹象来看,沃尔玛正在觅着这条思路在中国谨慎前行。 Tesco 并购是最好的武器 作为世界零售商三甲,相比沃尔玛和家乐福的快速布局中国,Tesco显然姗姗来迟。而此次好又多25%股份的公开标售对于这个英国最大、全球第三的零售商是不是一个很好的超越机会呢? 而并购一向是Tesco的拿手好戏——2004年7月,顶新国际集团宣布,该集团与Tesco就其全额投资的下属公司顶超控股所有的乐购连锁店签署了合资协议,后者以1.4亿英镑(折合2.6亿美元)的价格取得顶超控股50%的股份。至此,Tesco终以并购的方式如愿已偿进入了中国市场。Tosco新闻发言人对外直言不讳,“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对中国市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虽然Tesco不认为自己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有些缓慢,但留给我们的选择道路也只能是用并购迅速打通网络,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面对来自沃尔玛、家乐福的竞争。” 对于此项收购,英国《金融时报》评价认为,这是Tesco向亚洲和东欧新兴市场扩张行动的一部分。而实际上,在欧洲,Tesco要面对家乐福强劲的竞争;在世界其他市场,沃尔玛更是Tesco的宿敌。Tesco与他们在中国市场上的较量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业内专家秋风分析认为,“虽然Tesco进入中国有些姗姗来迟,但是选择这个时候也是很明智的。如果它提前几年进入,政策的限制不会允许它在与中方的合作中占如此多的股份;它的中国经验容易被家乐福、沃尔玛拷贝,它还是没有能力与全球前两名的零售企业竞争。” 从2005年起,业界明显感觉到这一头狮子在亚洲市场的觉醒。2005年7月,Tesco全体董事先抵上海再飞北京,首次在中国召开了该公司的董事大会。实际上,这是一次Tesco董事会统一对中国市场认识的重要会议。该次会议确立全面介入乐购的管理,并着手在北京的选址,与此同时,其开拓华南的脚步也明显加快,2005年4月,有消息传出,英国Tesco正与容桂商业地标天佑城密切接洽,Tesco将在此设立首个华南旗舰店。2005年10月,Tesco与东莞市厚街镇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其将正式进驻位于厚街镇的鼎盛时代广场中央商业,此举被看作“欧盟通向中国门户”计划在东莞行程中的重要一步。 旁边报道 2005零售业:海外基金在行动 除了进入大众眼帘的跨国零售巨头在行动外,2005年中国零售业的麦田里多个知名海外基金的身影亦频频闪现。 7月25日,摩根士丹利房地产基金会同美国最大商业地产投资管理商西蒙地产集团与深国投商用置业有限公司(沃尔玛中国合作伙伴下属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位于上海等长三角城市的至少12个购物中心,此前,摩根士丹利已以10亿元收购上海广场6层高的商业裙房。更具意义的是,它还以5000万美元获得中国第三大家电连锁企业永乐20%的股份,成为永乐的第三大股东。 与此同时,新加坡嘉德置地集团与深国投签订协议,收购后者在国内15家以沃尔玛为主力店的商场的部分股份,同时还斥资17.46亿元收购了北京华联旗下的安贞华联商厦和望京华联商厦。2005年年底,曾获2001至2005年度全球杰出投资奖的英国著名投资管理公司Ashmore 宣布在3年内投资3亿元参股深圳民润,并使控股比例达到70%。专家认为,投资基金对中国零售业的渗透应引起业界的足够警惕,搞不好它可继续加大投资,进而掌控所投资企业而割据中国零售市场。
|
击更多【金灶】的文章 |
文章录入:kesum 责任编辑:kesum |
上一篇文章: 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
下一篇文章: 中外零售商“资本”博弈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文章 |
>>热门标签 |
|
|
>>相关文章 |
>>查看更多 |
零售业产业资本开始增持 行业并购空间开启
国际资本流动及风险防范研究
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初探
连锁销售民间资本运作骗局大揭秘
“新华联系”多元化躁动 “最后”的资本湘军
国际资本流入中国服务业 引资"洼地效应"显现
资本青睐零售连锁三大新型业态
我国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业
与资本对接 本土零售业前赴后继冒险立赌
国际资本转向工商业地产
民间资本再逢上阵良机
2009年中国零售-连锁企业资本运营状况分析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