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通时代,并购和创新将成为主题,而创新的主体应该交给市场
“资本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在宏观经济的大背景下,2006年资本市场也有自己独特的道路。
全流通:并购统一中国市场
2005年,股权分置股改启动,2006年,中国资本市场将迈入全流通时代。
“股权分置改革现在差不多做完一半,IPO和股改并行已经没什么大的矛盾。”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方星海说。业界预计,全流通IPO,加上部分上市公司非流通股限售到期,今年年中股市将跨入全流通时代,全流通下的企业并购将波澜壮阔地展开。
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王巍认为,并购市场将兴盛主要有几个原因:“十一号文”(《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完善外资并购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MBO,全流通。“MBO叫停之后,上市公司的并购减少,但并购交易的规模还在发展,因为外资乘虚进入。国退民进变成国退洋进,当然,中国企业到国外也做了很多事情。”
“并购统一中国市场。”普华永道北京企业购并部合伙人谢韬说,全流通会使得各种各样的并购手段层出不穷,并购将使行业整合加速,同时私募基金将大行其道,创造一些过去没有过的购并形式和购并规模。谢韬预计,将来中国并购市场上,IT、电器、重型制造业、零售消费品、运输配送等行业将较为活跃。“把企业并购放在全球市场的视野和环境之下,才能创造生机勃勃的市场。”谢韬说。
与此同时,全流通后的公司治理问题已引发专家讨论。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表示,应该关注的问题,一是大股东对上市公司高管的科学考核,市值考核有其缺陷;二是股权和期权激励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将在高管的人选上产生很大风险。
对于全流通后上市公司治理的形势,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表示,公司治理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职业经理人参与公司治理,职业经理人的主导力量将极大推进公司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一股独大和职业经理人的制约问题,值得讨论。伴随着对职业经理人作用的发挥,必须有另外一种力量制约职业经理人。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独立董事实际上正在步入治理结构的核心。对职业经理人的制约,从国际经验看主要看独立董事。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下一步的期权激励当中,一定要把独立董事的激励考虑进来,独立董事不给期权说不过去。”刘纪鹏说。
创新:交给市场
制度桎梏逐渐破解之后,创新能力的缺乏已成为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突出因素。全流通及开放的资本市场环境下,为市场的活力及竞争力计,建设产品创新的市场主导机制,更显出其迫切性和重要意义。
“产品创新应围绕发现价格的功能、提高市场效率展开。”银河证券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圣元认为,发现价格是金融市场创造价值的基础,金融市场其余功能都建立在发现价格的基础上。丁圣元认为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新产品替代不了市场自身的建设,市场基础更重要;二是分工和平衡,监管者的工作重点是市场基础的建设,中间商的角色是产品创新;三是信用评级机构、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的技术含量和公信力。
“怎么能够真正的发掘产品创新的潜力?”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副主任张光平认为,创新产品推出来更重要的是打好市场基础,使衍生产品真正迈向持续稳定增长的道路。“很多的作业还没有真正开始做,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利率市场化问题,衍生新产品没有准确的价格定位,很难期望它做交易。”
专家提醒,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部分,期货市场的落后大大压缩了资本市场产品创新的支撑平台。“期货市场发展远远落后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的安全与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表示,“中航油事件”、“国储铜事件”等一系列风险现象昭示,期货市场发展滞后将使中国经济在面临巨大风险时束手无策。“应将期货市场定位为战略性产业,提高到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来发展。”胡俞越称,期货交易品种的推出批准权赋予证监会是非市场化行为。
为资本市场长远发展计,重建市场主导的创新体制已成为市场共识。中信证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徐刚对此表示,金融创新的主体一向是政府,现在需要让位于市场参与主体,下放权力,把创新主导权交给市场。“未来金融创新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为资本市场的创新松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