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盛集团在中国内地市场潜行十余载后,开始在资本市场发力。
10月30日,马来西亚金狮集团旗下的百盛集团(3368.HK)在香港联交所挂牌,首日表现十分抢眼。该股收报12.15港元,较招股价9.8港元上涨23.98%,全日共成交6.42亿港元。 百盛此次发行1.656亿股,10%的公开发售取得超额认购约43.7倍。
背靠大树好乘凉
钟廷森,马来西亚金狮集团董事长,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总会长。由于钟廷森是从经营钢铁起家的,所以在商业界有着“钢铁大王”的称号据称他的个人财富达到6亿美元。
钟廷森是个胆大心细的人,在钢铁、汽车、啤酒等核心业务几近饱和后,他打开了金狮步入零售业的格局。他认为无论进入哪一行,都要有清楚的认识和周密的策划,知道自己的位置、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如果认为可以降低成本或有所表现,才能进入。
1986年-1988年间,马来西亚经济出现不景气,百货业陷入财务困境,连当时全国最大的超市集团英保良以及在中马地区广受购物者欢迎的友谊商店也不能幸免。但钟廷森却认为,这给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带来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利用钢铁生意中赚到的雄厚资金,不断收购、合并许多倒闭的公司,使金狮的子公司几乎以几何数字迅速增加。当时他准备进军百货市场时,行家却说不到三个月就会关门大吉,可是钟廷森就选择这个时候进军百货零售业。
这自有他的道理,他认为经济萧条已到谷底,过些时候自然会回升,在经济萧条时做出投资,表面看风险很大,而实际却因为同样的东西,到经济好转时,价值就会高出好几倍,竞争自然更激烈。当然这需要投资者具备准确的生意眼光,需要正确的判断力和胆量。于是,钟廷森以5000万马元投资百货市场行业,1986年创办百盛超级市场,在马来西亚各大城镇开设了4家百盛超级市场和25个百盛商店。百盛现在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超级市场集团,每年营业额超过5亿马元。百盛还向外拓展,在世界零售业大鳄“沃尔玛”、“家乐福”进入中国之前,金狮集团就率先来到中国,开始打造百盛百货的庞大帝国。
自1994年进入中国的10年来,金狮集团旗下的中国百盛百货集团已经在中国30多个城市开了约50家连锁店,年销售额逾百亿元。仅去年一年,百盛就在全国开了10家左右单店。“百盛现在应该是在中国最大的百货连锁企业。”百盛集团市场营销经理张葳告诉记者。
解决资金问题
而一直在中国维持着相当快扩张速度的百盛,其资金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在2003年,金狮集团董事长钟廷森曾经放出豪言——旗下的百盛百货计划在五年内将中国境内的网点发展到300家,让百盛百货在中国主要城市遍地开花。但是当年年底,百盛在广州的两家合资企业相继关门。这迫使百盛降低了扩张速度。
2004年,百盛公开宣布的目标变为2008年前在中国开出100家店。根据百盛的招股说明书,金狮集团未来五年将在中国新建30家百货店。
“上市计划可能是百盛2005年全国扩张减缓的主要原因。”此前在2004年年末,中国百盛总部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今年百盛会对其在中国的所有门店进行品牌和定位的调整,具体措施是,根据门店所在地的市场情况,“考虑提升旗下门店的档次”,同时,总体开店扩张速度也会放缓。
业内人士纷纷指出,“作为国内最大的外资连锁百货集团之一,资金对于百货公司的扩张是至关重要的。”
将扩充在中国的零售业务
百盛招股书披露,若以中价位每股9.1港元为定价计算,百盛集资净额为9.59亿港元。至于资金用途,其中4.81亿港元将用于未来两到三年内收购10至14家零售面积约2万-3万平方米的百货店;约2.4亿港元用于在未来一到三年内建立业务据点,包括在北京、上海设立新的百货店;1.92亿港元用作装修现有百货店;1900万港元会用以提升现有信息科技设施,余额则会作为一般营运资金。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百盛新开的门店极有可能位于北京、上海和重庆等重点城市,以进一步巩固该公司在中国内地一线城市的地位,而收购的10-14间大型百货公司,则可能都位于二线城市,中国百盛的相关负责人承认,百盛正在全国的二线城市,“寻找合适的机会”。目前,百盛在无锡、绵阳、德阳等城市已经设立了少量门店。
“百货业经历了2000年的持续低迷后,逐渐好转。相对于同质化日趋严重的快速消费品零售企业,家电专业连锁议价能力日益突出,而百货业则在差异化经营方面表现明显,这使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企业无法完全主导市场,为其他业态的经营留下了成长空间。”长城证券资深分析师徐文峰认为。
“内地上市的零售企业数量有限,百盛目前在中国的业绩正处于上升阶段,选择这个时机上市,不仅可以获得最好的效果,也能降低风险,而上市之后得到的充足资金,很可能使百盛在中国开始新一轮的快速扩张。”徐文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