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爆竹声犹在耳边回响,零售市场又传出企业并购的消息。2月初,北京连锁零售市场的两大重量级企业物美集团与美廉美超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物美以收购美廉美部分股权和对美廉美进行增资的方式,最终持有美廉美75%的股权,从而实现强强联手的战略整合。
本报记者从物美集团了解到,上市后资金实力雄厚的物美将为此次的联合经营投入约3.7亿元人民币。物美集团副总裁吴坚忠直言,此举将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在巩固物美北京市场龙头地位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竞争能力。
这起势将改变京城零售市场竞争格局的大手笔,实际上只是一个时期以来不断涌现的零售业兼并重组中的冰山一角。去年,百联集团和大商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中国零售业发展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强强联手;此后,物美集团收购了日本大荣在天津市的12家超市,开国内零售企业收购外资企业之先河;年底,王府井集团收购了全球最大的“7—11”便利店在北京合资公司的25%股权;随后,北京华联集团接手西友新加坡,正式进军国外百货业。
接踵不绝的兼并收购事件,显示中国零售业开始进入了新一轮洗牌,也预示着零售业的兼并收购时代正在到来。
并购是大势所趋
“中国零售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超市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进入到市场整合阶段。”对于目前方兴未艾的零售企业并购热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零售企业扩张多采用开新店的方式,速度比较慢,扩张成本也高。在市场空间日趋饱和的情况下,企业通过收购兼并,一方面可以达到快速扩张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少竞争对手,使过去的竞争者变成现在的合作伙伴。”
郭戈平断言,并购将成为零售企业未来规模扩张的主要形式之一。 据了解,在市场发育比较成熟的国家,零售企业的数量并不多,而企业大都拥有相当数量的店铺,真正实现了借助规模整合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功效。而国内的情形却不然,零售业市场企业群体庞大,但真正具备规模,有竞争力的企业却少之又少。
“零售行业发展到现在,通过企业的并购实现资源优化,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中海首家商业设计公司总经理徐毅认为,随着零售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尤其是商业网点规划的逐步到位,开设大店将受到一定限制,并购就成为大企业扩张规模的最佳选择。而与大企业实现战略合作或重组,也是竞争能力不强的小企业比较理想的归宿。
零售市场全面开放后,国际零售巨头在中国快速扩张。有关统计显示,在目前全国连锁零售30强中,外资已经占1/3强。在上海,尽管有整合起来的国有大型企业百联集团,但外资零售企业在上海大型超市市场的份额已逾七成。因此,近期纷纷涌现的国内企业兼并重组浪潮,既有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也有来自外资巨头的竞争压力。
作为此次物美与美廉美战略整合的主角,物美集团副总裁吴坚忠表示,外资零售巨头沃尔玛、家乐福、欧尚、易初莲花、万客隆等在北京加快扩张,如果北京零售企业不能尽快联起手来,捏紧拳头,就很可能形成北京流通资源四分五裂,被外资零售巨头各个击破的局面。鉴此,只有联合重组,在区域规模上、在网点分布上,迅速建立国内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才能抵御外资零售巨头的快速扩张。
“零售企业更关注在一个区域市场的规模,超市领域的市场份额至关重要,大企业通过在区域内并购,强化了在区域市场的优势地位,这是大部分中国企业应该采取的竞争策略。”郭戈平分析指出。
资源整合更关键
中国零售市场已经步入国际化竞争的阶段,并购作为企业扩张规模的手段,未来会被更频繁的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兼并扩张的良好愿望并不一定会带来预期的效果,普华永道的统计数据以及国内相关案例都显示,目前并购案例的成功率不高,而并购后的消化不良却并不鲜见。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并购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之后的资源整合才是关键。
郭戈平认为,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比并购本身更重要。 “从已有的案例来看,并购后企业文化的整合是最困难的,关键要看企业的领导者如何运作。”
业内人士分析,国外大企业的并购更多的体现了市场规律,是基于利益基础上的各自资源、技术优势的互补。同时,由于国外企业往往已有健全的管理体系,便于并购后的整合。相比之下,国内企业因为体制上和管理机制上的不同,人际关系复杂,并购后的整合更为困难。因此,即使并购是目前企业扩张的快捷而有效的方式,也同样要谨慎。
尽管如此,业界人士依然看好物美与美廉美的联合。郭戈平分析,物美与美廉美同样是以北京市场为主且在区域内颇具影响力的企业,业态上比较接近,在机制上都属民营企业,发展的时间也都不长,没有历史包袱,因此整合的难度不大,成功的机会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