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与永乐关于合并的新闻发布会在7月25日晚将近9点结束,大中、苏宁随即在当晚10点及11点半给媒体发来各自的声明,前者主题围绕撇清与永乐的关系,后者表态此次合并没什么大不了。
大中的声明共四点,其中三点都在做撇清:此次合并是国美的愿望、永乐的选择,与大中电器是否加入无关;鉴于永乐(中国)单方面与第三方合作,大中电器与永乐(中国)的战略合作协议有待重新协商;大中电器不排斥与业内优秀企业保持沟通,在合适的时间择其优而合。
苏宁的表态有三条,其中两条描述国美即将面临的难题:国美将在短期内在店面数量上有量的提升,其他信息系统、物流网络、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整合价值还有待挖掘;企业间的整合将是个复杂艰苦长期的过程。在这份书面表态中,苏宁有意提到了市值问题,7月25日苏宁收盘市值为182.5亿元,“是国美永乐两家的总和,因此苏宁同样具备并购永乐的实力,最后的选择还是基于价值观的问题”。
黄光裕在7月31日接受部分媒体专访时将苏宁此表态定性为“酸葡萄”心理,认为市值不能说明一切。苏宁作出如此反应,正说明国美、永乐的合并让它感到威胁,比较紧张。
至于大中的撇清,在31日的专访中,陈晓延续了25日发布会上的说法,他并未接到大中正式传递的相关信息,一切合作还在进行中。黄光裕对此事的答复则给自己留下了充分的余地,称对大中一事将会“积极争取”,“从情理上讲,从遵纪守法的角度看,大中不应该出现变化,商界有一句话叫一诺千金,说了就该算”,黄表示“抱着很大的信心”。黄的如此表述显然与25日所称,并购永乐并未考虑大中一事有了微妙改变。
业内人士分析,大中此时站出来撇清,可看成意在提高要价的一种策略,从目前格局看,苏宁、百思买无不对大中兴趣浓厚,大中尽可以待价而沽。
苏宁显然已经开始“趁火打劫”,永乐众多门店经理投奔苏宁的消息已在沪上满天飞,苏宁电器华北地区执行总裁范志军更是放出风声:目前国美、大中、永乐在北京共有129家门店,一旦完成并购,至少需关闭50家以上门店。苏宁哪怕收下一半门店,都将使北京苏宁门店数短期内暴增近1倍。
就在苏宁瞅国美、永乐的空档时,国美、永乐也已开始“算计”苏宁。黄光裕在7月31日表示,江浙市场是“一定要拿下的”,“将很快去做这件事”,“苏宁最主要的利润来自那里,根基也在那里,所以我们肯定会这么做。”
黄光裕:价格战肯定要打下去
“价格战肯定要打下去。”在25日的发布会上,黄光裕语气坚决,表示合并完成后,价格战的空间会更大,低价是家电连锁的立身之本。31日的专访中,黄再次强调了价格战,“只要有竞争对手的存在,价格战一定要打。”
陈晓从理论上分析家电连锁利润下降与打价格战无关。国美、永乐、苏宁、大中4家2005年度的广告投入超过10个亿,家电流通行业在广告投入上从某种程度上看已超越其他行业,此现象属中国特有。如果此块成本降下去,即便维持低价,家电连锁的利润仍有保证。
瑞士银行的分析报告指出,家电连锁业的利润之所以下降,主要原因是销售和渠道费用上涨。过去4年间,连锁企业考虑更多的是供应商,而不是消费者。
陈晓等也意识到这一问题,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4家企业在后台建设上的投入合在一起只是广告投入的十分之一,这一现象充分表明“我们的竞争是在很低的层次上。厂商关系的转型将是我们新公司接下来要探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神仙打架,凡人倒霉。”创维数码CEO张学斌用此俗语描述此前国美、永乐等各路“神仙”相互恶性竞争时家电厂家的尴尬及所受的挤压,上游企业更渴盼健康、良性的厂商关系。
黄光裕对此作了美好描绘:目前国美、苏宁、永乐、大中4家在全国有1000多家门店,每个品牌厂家平均往一家门店派两名销售人员,一名销售人员的月工资加上其促销提成平均为2500块钱,两个人就是5000块,一年就是6万多元,1000家店就是6000万,如果这6000万的工作转由商家做,上游厂家卸下了一个大包袱。此外,在物流环节,每个厂家、每个商家都有自己独立的物流体系,经测算,产品从工厂到消费终端,物流环节平均有5-6次的重复装卸,成本提升之外也造成残次产品比例提高,统计显示,制造企业在这个环节上每年的损失是其销售收入的1.5%。如果物流也由商家来做,厂家的负担又少了一项。 “所以这次合并以后,我们非常希望能够通过渠道的力量来提高供应链的价值。”黄光裕说。
话虽这么说,但当新国美强攻苏宁基地江浙市场时,两位“神仙”对打,同时为两家提供子弹的家电厂家能幸免于难吗?
资本的力量
“国美、永乐合并,是中国民营企业之间没有通过外力的一种自觉整合。”国美方面说。国美认为,这种自觉整合将中国家电连锁的发展速度往前推了将近6年,杜绝了稍后更为惨烈的恶性竞争。
但很多业内人士看到了此场合并背后资本的力量,特别是国际上大型私募股权基金的推动力。有媒体指出,“大摩在永乐和大中合作的时候减持永乐,造成股价大跌,同时增持了国美。大摩导演了国美和永乐的合作。”
有证券人士进一步分析,“在国美是华亭基金,在永乐就是摩根斯坦利,他们在操纵很多事情。因为国美和永乐相对于国际基金规模比较小,这些国际PE就要通过规模的扩张来提高它所投资的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资本逐利无可厚非,并且也达到了预期目的。 国际投行给以乐观预测。美林证券认为,这项交易可令国美2007年每股盈利预测提升约7%,并将国美评级由“中性”调高至“买入”,目标价为7.65港元。花旗更是给出了9.25港元的目标价,并称“如果中国永乐营运支出可减少50个百分点,估计国美2008年每股盈利可提升7%”。
7月26日,复牌后的国美电器大幅飙升8.66%,而此前一直低迷的中国永乐股价更一度大涨超过14%,达到2.34港元,并在最终收盘时收获11.22%的增幅。记者截稿前的7月31日,国美、永乐分别以7.06港元、2.31港元收盘,继续维持10%以上的增幅。
无人能掩盖投资者的喜悦,但是,资本对这场提前了6年的行业整合的推动到底是拔苗助长还是瓜熟蒂落?眼下还无法断定。
“不合并的话,永乐的投资者损失巨大。”“估计两家的股价不会再涨,永乐中报出来后,将是一道坎。”一位证券业人士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