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探索与实践 |
副标题: |
作者:杨树林 来源:2008年第29期《财经视线》 人气: 时间:2009-2-20 14:31:26 进入论坛 |
|
|
内容摘要: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始终没有很好的得到解决,融资困境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本文紧密结合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省实际,重点分析浙江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剖析融资难的成因,寻求解决浙江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困境 外部融资 浙江民营企业融资状况调查 经测算,2006年浙江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为9898.85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62.9%,其中个体私营经济为8639.61亿元,占GDP的54.9%。1979-2006年,按现价计算的浙江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9.0%,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年均增长28.9%,大大快于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与其他经济较发达的省市比较,浙江省民营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2006年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比江苏(35%)、上海(19.7%)、山东(40.2%)、广东(40%)高出19.9、35.2、14.7和14.9个百分点。
有关调查显示,超过五成的民营企业认为目前资金情况“紧张”,近六成认为从银行贷款“较难”或“很难”。融资难是长期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尽管从宏观上看,货币投放规模和贷款的增长速度较高,但民营企业仍感到资金紧张,民企融资难的问题尚未得到缓解。为此笔者对浙江民营中小企业实地走访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自有资金构成主要资金来源
根据世界银行的调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很大部分来自于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大体是50%-60%,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不到1%,银行贷款大约在20%左右。浙江民营企业初创时初始资本构成,其中自有资金占33%,民间借贷占26%,集资占17%。浙江省民营企业的流动资金主要靠企业自有资金,其次为银行贷款。在目前资本市场仍然对私营企业有诸多限制的情况下,一些私营企业还选择了向亲友借款和社会上的高利贷等渠道来筹集企业流动资金。依据对浙江省136家民营企业流动资金调查,自有资金占相当大的比重,90%以上企业流动资金中有自有资金,其中企业的流动资金完全是企业自有的占22.8%。自有资金比重占80%以上的企业占30%;自有资金比重在50%-80%的企业占调查企业的33.8%。其次为银行贷款。当前中小企业融资过于依赖内源融资是一个长期问题,既反映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也反映了我国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缺陷。
(二)银行信贷成为外部融资的首选
依据以上的调查分析,目前银行贷款还是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外部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银行信贷又呈现两方面特征:第一,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成为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主要方式。银行倾向于保证贷款,信用贷款越来越少。在保证贷款中,抵押贷款的比重日益提高。第二,中小企业信贷活动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产品销路好,资信质量高的中小企业越来越成为各个金融机构的争夺对象。各金融机构纷纷实行客户经理制度和“黄金客户”制度,建立绿色通道,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但是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存在着不符合金融机构贷款条件和寻求担保难的问题,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这导致了中小企业信贷活动两极分化。
(三)民间融资是融资的重要渠道
浙江是中国私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民间借贷历史悠久,在缺少外源资金注入和正规金融供给不足时,民间融资成为其发展的唯一选择。据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估计,整个浙江省民间融资1300亿—1500亿,2006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005.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757.8亿元,民间融资占存款的5.5%,贷款的7.5%。
在浙江省乐清市调查时发现,主导行业低压电器生产企业中,有集资行为的企业占当地全部有集资行为企业家数的52%,集资额占71%。中小企业的民间借贷资金主要用于生产经营。
总的来看民营中小企业对民间资本的依赖和民间资本的利益驱动是浙江民间金融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四)商业信用已成为重要融资渠道
据一项对温州民营企业的调查显示,商业信用,即应付款在企业外源融资中的比例平均为23.1%,仅次于银行贷款。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信用状况总体上是比较好的,63.75%的企业认为熟悉对方企业内情,可收回货款,风险不大;20%的企业认为存在较大风险隐患;而已经发生坏帐的仅有10%。应付货款虽然成为民营企业短期融资的一部分,在应收应付关系中,由于与大企业相比处于弱势地位,所以中小企业被大企业占用资金的情况较为普遍,因此,对上述被调查民营企业的汇总报表显示,平均应收帐款是应付帐款的3.7倍。
浙江省民营经济融资呈现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形成通过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融资,与通过发起人股权融资、民间借贷和商业信用等非正规金融融资并存的格局。即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外部融资为支撑,在外部融资上银行信贷为首选,民间融资,上市融资等其他形式为补充,把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有机结合,共同支持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浙江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融资渠道狭窄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造成的后果是银行系统承担了大部分风险,商业银行出于安全性和赢利性考虑,在控制贷款总量时首先把中小企业作为控制重点。同时,由于容易受银行政策的影响,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也具有不确定性,从而抑制了创新活力,大大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小企业转而选择了非正规的金融途径。
直接融资渠道不畅,在外源融资方面,对于股权融资进入股票市场门槛高,民营企业不易取得公开发行上市的资格。虽然设立中小企业板块,但是对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来说还是有很大距离。而从债券融资来看,由于我国债券市场政策的控制,很多企业都很难通过此种方式融资,民营企业现阶段更是难以进入这一领域。
金融支持不足是融资难的最主要障碍。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金融支持都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我国的中小企业之所以得不到金融支持,是跟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的不完善有关。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反映出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我国虽然建立了中央银行体制,开始了银行商业化日程,也建立了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然而这种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主、股票市场为辅的金融体制并不能很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目前,我国银行占金融中介的比重高达90%,其中国有银行占62%,贷款占比为59%,在信贷市场上继续保持着国有银行垄断的局面,国有金融机构仍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其他的金融机构虽然存在,但数量不足且能力有限。浙江省和其他地区相比较情况要好些,但是金融体制不健全的深层次原因最终影响浙江民营企业融资的解决。
信息不对称、综合竞争力不足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次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难在担保难寻保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致使融资渠道难畅通。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经过外部审计的财务报告,其盈利能力和真实盈利情况,银行难以掌握;其次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少还实行家族制管理,内部管理较不规范。当中小企业寻求信贷支持时,银行因信息不对称,难以准确判断其信用程度,往往会做出逆向选择,使中小企业贷款难。为克服融资困难,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千万百计隐瞒与己不利的各种信息,又会产生另一种与市场规则相悖的逆向选择,形成道德风险。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关键是要畅通融资通道,消除银企隔膜。让银企之间建立一套信息及时互动、渠道十分畅通的绿色通道。 解决浙江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加强沟通与协调,政银联手制定银企合作计划。 浙江省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不断转换服务理念,加强沟通与协调,积极出台政策措施支持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形成了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的合力。主动搭建银企合作交流平台,密切银企信息交流,提高了银企合作的有效性。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机构与银行联手制定银企合作计划,例如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已与中国民生银行杭州分行共同推出了中小企业成长计划,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提供100亿贷款重点扶持1000家最具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与广东发展银行在浙江省共同推出了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民营100计划”等。
积极扶持发展地方民营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地方民营中小银行,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比较优势看,地方民营中小银行在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方面拥有信息、区位和监督上的优势。浙江省积极推进民营中小银行改革,像台州的台州市商业银行、泰隆信用社等地区性中小银行,在提供当地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呆坏账的比例非常低。
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加强金融创新,推进小企业信贷改革。从国外经验看,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主要基于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的特点展开,针对浙江省实际情况开展金融创新,浙江成为中国银监会小企业信贷改革前沿阵地。根据中国工商总行要求,该行浙江分行将花两三年时间,对现有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模式实施整体流程再造,成为国际先进的零售银行, 按照浙江工行形成的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模式改革试点,其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模式改革将分以下三步走:第一步是对小企业信贷现有的传统的贷款标准予以放宽。贷款期限最长可达三年信用放款的比例可由目前的10%增加至50%对生产流通领域的中小企业实施期限管理。第二步是进一步完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第三步是对贷款规模进行资本约束,施行风险限额授信。
打造“信用浙江”,提高经济社会信用水平,完善信用担保机制。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信用浙江”的口号。目前,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以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为主体建设的企业与个人信贷征信系统实现全省、全国联网,为金融机构贷款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用信息支撑;以浙江省政府为主体建设的“浙江省企业信用发布查询系统”在全国率先建成运行,汇总了政府各部门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责过程中生成的与企业信用状况有关的记录,对企业的信用行为构成了强有力的社会监督。
为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浙江省一些地方政府陆续成立一些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担保机构。浙江省鼓励担保公司给民营企业提供担保,着力降低其担保风险,为此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建立再担保机构和坏帐准备金制度。另一个措施是强化对中介性信用评级机构的约束。由浙江省中小企业局牵头,集中浙江省10家优秀担保机构“抱团增信”建立的浙江省中小企业成长贷款融资平台,已为14家企业获得了2500万元成长贷款。该平台与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合作,利用国开行开发性金融充裕的资金,为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梁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及融资状况调查报告.金融研究,2005 2.倪光.对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财会研究,2005
|
击更多【杨树林】的文章 |
文章录入:黄丽丽 责任编辑:黄丽丽 |
上一篇文章: 国际资本流动新趋向对我国服务业的深层次影响
下一篇文章: 企业债务融资与企业绩效研究述评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文章 |
>>热门标签 |
|
|
>>相关文章 |
>>查看更多 |
连锁销售民间资本运作骗局大揭秘
“新华联系”多元化躁动 “最后”的资本湘军
国际资本流入中国服务业 引资"洼地效应"显现
资本青睐零售连锁三大新型业态
我国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业
与资本对接 本土零售业前赴后继冒险立赌
国际资本转向工商业地产
民间资本再逢上阵良机
2009年中国零售-连锁企业资本运营状况分析报
温州组建民间资本服务中心
中国资本市场仍处初步发展阶段
企业债务融资与企业绩效研究述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