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回放
200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增长23.2%,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在一个关税和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的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中国以更为开放的姿态走上世界经济舞台。自2004年4月新西兰率先承认以来,目前已有51个国家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作为值得信赖的贸易伙伴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的信任。
但国际贸易并非总是表现其公正、包容的一面,利益冲突之下,矛盾与纠纷不请自来。2005年,贸易摩擦直接影响中国出口近百亿美元,且呈现诸多新特点:摩擦领域向服务贸易扩大,摩擦对象向发展中国家蔓延,摩擦形式向反补贴、特保、知识产权、技术壁垒等多种手段扩散,应对难度也不断加大。
持续高速增长的外贸成为拉动中国经济飞速前行的重要动力,伴生而来的贸易摩擦也成为不得不承受之痛,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贸易摩擦为何频频发生?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心态去应对贸易摩擦?
热点评说
嘉宾: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 柴海涛
观点:中国出口规模迅速扩大,正在深刻改变部分商品原有的市场和利益格局,这是贸易摩擦频发的根本原因。作为世界上新兴的贸易大国,中国商品正在迅速提高竞争力,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发生深刻变化,贸易摩擦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将继续存在并且日益激烈。今后,摩擦是一种正常现象,对待贸易摩擦要有平常心。中国将完成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产业结构性矛盾,贸易摩擦不会减少,反而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东西,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嘉宾: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 张燕生
观点:缓解贸易摩擦,首先,还是要破“三驾马车”的题,不能把出口排在第一,要把内需排在第一位,虽然消费不是一时之功,但就是十年之功也要把消费这驾马车培育起来。中国是大国,如果我们能够内需立国,将拉动别国的外需,它们的经济会对我国有依赖,就不会轻易动手。此外,要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要在出口保持继续增长的情况下,考虑扩大进口,尤其要扩大提升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所需要的资源、能源储备和重型装备制造设备、技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