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商务部门促进服务业发展十条证策在于明确推动、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行业重点;摸清每个类别的经济规模、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等“家底”;做好本地方对这两大门类服务业的发展规划。订标准、抓规范应该成为商务部门抓好商务服务业和居民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抓手”;开展认证;研究一些激励性的有政策支持的鼓励政策;加快商务与居民服务业发展,引导需求;加快立法进程,一方面规范政府行为,另一方面规范市场行为,形成有序、有效的竞争环境,把推进商务与居民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与国际化配合起来,相互促进、互动发展。
关键词: 服务业,执行标准,政策支持,产业化,制度环境,消费需求,产业规划 一、明确重点 从产业的角度看,商务部实际上就是一个“商务与流通服务业部”,无论内贸、外贸,还是住宿、餐饮,抑或美容、洗浴,商务部门管的都是服务业。
目前已由商务部门主管或应由商务部门主管的服务业涉及面很广。因此,商务部门促进服务业发展一定要有重点,并且突出重点。
根据新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年版),我国的服务业总共有16个门类,其中商务部门所主管的服务业主要集中在4个门类上,即:H―批发和零售业、I―住宿和餐饮业、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O―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从门类上看,商务部门主管的四大服务行业仅占所有服务业门类的四分之一,但就服务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和业务指标分析,这些服务部门在全国服务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依据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统计局 2005年12月6日公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公报(第一号)计算,至2004年年底,商务部所主管的服务业约占全国服务业单位总户数的33.7%,占全国服务业个体经营户数的77.2%;从业人员占全国服务业总就业人数的49.6%,占全国第二、第三产业总就业人数的24.8%。当然,这其中,传统的“批发(包括外贸公司的进出口)与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两大门类占了绝对大比重。
那么,商务部门推动、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行业重点在哪里呢?我认为重点是要推动另两个门类的服务业发展:一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二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这两个门类正好一个是生产性服务业,一个是消费性服务业;一个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一个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一个关乎内外贸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一个关系人民生活与和谐社会构建,都有大力推动发展的意义和必要性。
为了便于工作和推广,建议今后在商务部门的各种文件中,统一简称这两个服务门类为“商务服务业”和“居民服务业”。并且,要理直气壮地、理所当然地、大张旗鼓地宣传商务部门就是这两个门类的业务主管部门。除了“批发与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外,今后商务部门所主管的其他各类服务业态都可以“装”进“商务服务业”或“居民服务业”这两个“筐”里,避免商务部门主管的服务业自己都“说不清”的尴尬。 二、摸清“家底” 多年来,无论商务主管部门、统计部门,还是相关行业协会,都没有对商务服务和居民服务这两大门类的服务业进行全面的业务统计,使得掌握行业基本情况十分困难。商务部门所主管的“商务服务业”与“居民服务业”究竟应该有多少个行业类别,每个类别的经济规模、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等情况,恐怕谁都说不清。
据笔者依据新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逐一统计,不包括“批发与零售”、“住宿和餐饮”这两个门类,已由或应由商务部门主管的服务行业中,“商务服务业”(含仓储业和租赁业)共有3个大类9个中类、20个小类;“居民服务业(含其他服务业)”共有2个大类8个中类10个小类。其具体小类分别是:
“商务服务业”:农产品仓储、其他仓储(属物流业的一部分);汽车租赁、农业机械租赁、建设工程机械与设备租赁、计算机及通讯设备租赁、其他机构与设备租赁;图书及音像制品出租、其他文化及日用品出租;企业管理机构、投产与资产管理、其他企业管理服务;市场调查、社会经济咨询、其他专业咨询(包括策划、顾问、商务信息等);广告业;会议及展览服务(包括专业市场服务);包装服务(包括企业形象设计、公共关系服务等);办公服务(包括翻译、装订、打字、复印、印章、刻字等);其他未列明的商务服务(包括典当、拍卖、废旧回收、报关行、货运代理、劳务出口代理、境外工程承包等)。
“居民服务业”:家庭服务、洗染服务、理发及美容保健服务、洗浴服务(包括足浴服务)、摄影扩印服务、其他居民服务(包括生猪屠宰等);汽车、摩托车维护与修养、办公设备维修、家用电器修理、其他日用品修理。
鉴于服务业工作的重要性,商务部有必要尽快推动建立或者自行建立起上述两大服务门类的统计体系。既可以自建行政性统计体系,也可以通过抽样统计,或委托第三方调查公司统计的办法进行推算,参照各国服务业统计的方法来进行。
现在有许多服务行业,比如会展业、物流业、广告业、专业市场服务业、商务信息服务业等,都有别的部门在和商务部门争夺“主管”权。须知,谁掌握情况最充分,谁就是主管;谁统计得清,说得清“家底”,谁就有发言权。进一步讲,只有摸清“家底”,才有可能发现规律,找出问题,推动发展。 三、做好规划 在初步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要做好这两大服务行业的发展规划。商务部的宏观管理要体现在全国性的规划上,地方各级商务部门同样需要相应做好本地方对这两大门类服务业的发展规划。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的新兴服务业都缺乏规划,包括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对大部分服务业门类也都没有具体的规划。商务部门只要把这件工作实实在在地做起来,就是对这两大行业发展最有力的推动。
规划的内容应包括发展总体目标(经济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速度,地区布局,行业重点,发展政策,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等。要通过规划做好行业间、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并明确推进产业化、市场化和法制化。从商务部的角度来讲,通过规划要争取国家把发展商务与居民服务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并且把推进发展商务与居民服务业作为各级商务部门的重要工作职能。 四、制订标准 商务服务业近几年发展都很快,但这些服务业市场在快速发展中明显存在着竞争混乱无序,企业良莠不齐,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规范。许多新兴行业“看似谁都管,其实没人管”。
居民服务业存在或潜在的问题更加严重。居民服务业关系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和谐社会建设,有些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甚至会发展成政治问题。
从全国一些发展较成熟的服务行业情况看,订标准、抓规范一是有利于建立行业管理的依据,依法规范各类服务企业的经营行为和行政管理行为;二是有得于通过规范提升服务行业水平,促进行业发展走入健康有序的良性轨道。
因此,订标准、抓规范应该成为商务部门抓好商务服务业和居民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抓手”。商务部应力争自己所主管的每个类别的服务行业都有质量标准、企业等级标准,逐步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对于一些暂时不具备出台全国性标准的行业,地方各级商务部门可以制定或修订地方标准。
当然,这件工作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机构的作用,大部分的行业标准可以委托给行业协会牵头制定,也可以由一些研究机构来拟订。要积极支持建立商务服务业和居民服务业的同业商协会。
这方面各地可以学习北京市的做法。近年来北京市商务服务业和居民服务业是全国发展最快的,这和北京市商务局组织制定了大量有关服务行业技术、技能、服务质量标准和经营管理的规范,有很大关系。
从发展现状看,今后我国的大部分商务服务业和居民服务业似乎都应该有一定的市场准入条件,具体条件可由商务部门与工商部门联合制定,由工商部门在办理企业注册登记时据以把关。 五、开展认证 有了标准,还需要执行标准。这就涉及到认证。认证完全可以成为商务部门管理和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抓手”。
有人认为“认证”工作不应由政府部门来做,而应由行业协会或社会机构来做。这是片面的认识。“认证”一词的原意是一种出具证明文件的行动。我们现在所称的“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比如,ISO/IEC指南对“认证”的定义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认证活动最重要的原则是必须公开、公正、公平、有效。它要求第三方必须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信,必须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之外,必须与第一方和第二方没有经济上的利害关系,才能获得双方的充分信任。由国家政府机构或其认可的组织去担任这样的第三方,这样的机关或组织就叫做“认证机构”。“认证机构”可以是政府机构,可以是行业协会,也可以是有公信力的其他社会机构。
目前国内外由政府机构直接充当认证机构或与行业协会合作开展的认证活动很多,比如美国商务部就有一个“会展认证”,国家旅游局的星级宾馆认证,劳动部门的劳动技能培训认证等,也都是由政府部门来进行的,认证的证书也是政府部门颁发的,只不过中间的一些具体工作交由行业协会或其他机构(如事业机构)来进行罢了。
目前国际上的认证工作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有形产品的认证,二是管理体系的认证,三是服务的认证。前两者已比较成熟,政府机构直接充当认证机构的相对较少,而服务认证要复杂得多,有些认证涉及多个行业协会,不可能交由哪一个行业协会来办,因此政府充当认证机构的现象比较普遍。在我国,另一个原因是公信力的问题,在目前市场环境和现行体制下,毕竟企业和社会还是更认可政府的公信力。 六、出台政策 无论是商务服务业还是居民服务业,其发展都需要有政策的支持。目前这些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是很弱的,主要靠市场自发的力量成长。商务部和各地商务部门应牵头研究一些激励性的、有“干货”的鼓励政策。
一是在税收政策和公共财政补贴政策上对会议展览服务、翻译服务、公共关系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市场调查等新兴商务服务行业给予优惠。这方面可以学习德国、印度支持其咨询业的做法。
二是要制定扶持中小型服务业企业发展的政策,在税收、融资和财政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有条件的地方商务部门应争取本地政府财政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发展带动性强的重点服务业项目的引进、新型业态的推广运用、服务企业的技术创新。对年度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服务企业,可以采取奖励、项目资金贴息等方式进行扶持。
三是适当加大各级政府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投入,探索建立政府资金引导、市场配置资源的商务服务业投资机制。
四是制定商务服务业在用电、用水、土地使用、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七、提供服务 加快商务与居民服务业发展,既要按照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方向,从管理体制、法律环境、人才战略、市场机制等方面加快改革进程,为商务与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也要为中小服务企业提供一系列实用有效的公共促进服务。当前主要应考虑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培训服务和商机对接服务:
在公共信息服务方面,主要通过加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向企业及时提供相关行业情况与市场需求等公共信息,并通过平台将优秀服务业企业介绍给社会和市场。
在人才培训方面,鉴于我国服务业经营与管理人才非常紧缺,单靠市场的力量难于满足发展的需求,公共服务(可通过行业协会实施)应该也必须介入相关业务人才的培训,通过举办学习班、辅导班、研究班等加强培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在商机对接服务方面,政府商务促进体系中面向促进对象提供的信息咨询、市场调查、贸易展览、专业培训、技术辅导等许多服务项目,可由政府直接推荐有良好经营资质的研究机构、市场调查事务、会议展览公司、律师事务所等商务服务机构进行商业化服务(如服务市场较成熟,政府也可不必做任何推荐,由企业直接面市场即可),服务项目完成后再由政府对相关企业予以认定资助。 八、引导需求 据初步估计,商务部所主管的四大服务业的经济规模总量大约占全国所有第三产业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强。发展这四大服务产业对扩大消费需求显然是有重要意义的。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一是可以扩大就业,增加有效需求;二是可以增加有效供给,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三是可以搞活流通,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市场化、产业化改革,进一步推动这些服务行业需求的扩大。比如会展业的市场化改革,就会带来新的需求,给会展服务组织企业、买家信息公司、公关公司、广告公司、策划公司、礼仪公司提供大量的商机。
在居民服务业的需求引导上,要积极实施“双进”工程,并大力推广宁波社区服务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81890”的经验。因为宁波的这一做法既有利于服务产业的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为居民寻求服务提供安全、便利的渠道,提高居民寻求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通过对居民需求信息的分析和预测,引导加盟企业适时拓展服务项目,还可以满足居民不断出现的新的服务需求,扩大居民服务消费。
据统计,仅2004年一年宁波加盟的500多家服务企业年营业额就达到2.18亿元,上交国家税收1290万元,比加盟前增加了5倍多,而政府投入成本仅80万元。优质的服务供给刺激了新的服务需求,拓展了新的服务领域,形成了需求与服务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 九、完善法规 目前绝大部分商务服务行业缺乏法律法规和规章,缺乏必要的市场准入制度和资质认定制度。即便已有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也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没有相应的法律、法律依据,既使商务部门作为主管部门缺乏行业监督管理依据,更严重制约着商务服务与居民服务业的规范化经营和有序发展。因此,加快服务业的立法工作非常紧迫。
要加快立法进程,一方面规范政府行为,另一方面规范市场行为,形成有序、有效的竞争环境,特别要重点解决市场无序、恶性竞争等问题,建立有利于商务和居民服务业发展的公平经营环境。
如制定法规的条件不允许,商务部应先出台部门规章,并鼓励由地方自行制定地方法规。 十、扩大开放 我国商务服务业和居民服务要有一个大的发展,需要学习国外服务业发达国家的经验,需要推进国际化,进一步扩大开放。最重要的是要把推进商务与居民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与国际化配合起来,相互促进、互动发展。
一是要按照国际通行的发展准则与标准发展商务与居民服务业,废除或调整那些不利于商务和居民服务业走向国际的规定和做法,制定鼓励服务出口发展的相关政策,规范服务业出口的法律、法规。
二是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市场的对外开放,以开放促进传统服务产业的改组改造,形成新的科学的营销方式和业态。要通过开展国际合作,使商务与流通服务在国内得到发展的同时,逐步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争取为扩大我国的服务出口做出贡献。
三是要鼓励企业大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引进先进管理和优秀人才,带动服务业水平提高;鼓励服务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支持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并购等方式逐步扩大服务业对外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