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外资品牌而言,在节能减排方面本土零售企业还有很大差距。尽管现在已经一改当初外资品牌唱“独角戏”的局面,涌现出了华润万家、武汉中百和山东银座等不少本土企业,但资金的制约以及标准和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善,始终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零售”已是大势所趋。零售业是经济社会的窗口行业,连接着生产和消费两大经济领域。其节能环保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门店、物流中心的节能改造和环保改善,更深远的是零售业利用其辐射作用,影响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的消费者,促进整个供应链的低碳化发展,发掘更大的潜在节能空间。
为此,商务部商贸服务司司长邸建凯在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将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引导零售业节能工作的推进,同时将通过政府专项基金形式带动企业增加对节能设备及管理技术的投入。
绿色零售大势所趋
2007年6月,商务部制定了“节约型零售企业”评价规范,并确定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太原、沈阳、青岛、武汉、广州、西安10个城市作为开展“零售业节能行动”的试点,重点抓好营业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百货店、专业店的节能降耗工作。
调查显示,对现有门店进行节能改造投资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54.1%,节能效益平均为16.5万元;投资金额在100-500万元之间的企业占27.1%,节能效益平均为87.8万元;投资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18.8%,节能效益平均为271.7万元。数据表明,企业投入越大,所获得的节能效益也愈加明显。
根据《绿皮书》执行单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9年中国连锁百强”数据显示,连锁百强总耗电量比上年减少16.96亿度电,下降幅度达16%,估算减少CO2排放162.68万吨,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十分显著。
而且,零售企业的节能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高。100%的企业“有相应的部门或人员负责整体节能工作”,41%的企业“设有独立的高层管理机构负责推动节能工作”,86%的企业“制定节约使用水、电的管理制度”。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表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零售”是零售业未来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调查显示,零售业未来节能环保一定要综合节能新技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单位能源成本,打造绿色零售企业;充分挖掘门店的低碳发展空间,创建低碳超市、零碳超市;开展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建立更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和流通费用水平的绿色物流中心等。
郭戈平说,客观上讲,零售业节能的空间肯定不如钢铁等制造业,但零售业上承制造商、下连消费者,其辐射作用优势明显。所以零售企业还要努力带动上游供应商的低碳化发展,帮助制造企业拓展更大的低碳空间;发挥零售业的窗口作用,担当社会责任,向消费者宣传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
节能改造三大瓶颈
经过近3年时间的发展,部分大型零售企业的节能效果是显著的。但不容否定,整个行业仍处在起步阶段。根据“2009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节能状况调查显示,有40%的企业总部在2009年对旧有门店进行了节能改造,其中80%的企业节能改造店铺的数量不到总店铺数的1/3。
目前零售企业尤其是本土零售企业在节能环保过程中依然面临不少现实问题,急需解决。首当其冲的仍是资金的制约。据《绿皮书》显示,多达53.5%的企业希望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32.6%的企业希望有政府补贴,由企业、政府、经营户相结合,或与厂家共同承担等其他方式;只有10.5%的企业考虑全部由企业承担节能费用。
这与实际的实施情况形成显著差异。据商务部商贸服务司司长邸建凯介绍,从企业对每家店铺节能改造投入的平均金额看,额度在50万元以下的比例最大,达45.3%;从资金实际来源分析看: 84.9%的企业是自主投资,7.0%的企业与设备商共同投资,还有7.0%的企业采用部分或全部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融资。
而标准的缺失也导致节能效益衡量困难。据了解,我国目前既没有节能审核的强制性法规和标准,也没有进行节能审核的可操作性方法标准。即使第三方审核,采用的标准也多数为国际标准IMPVP,缺乏配套的执行标准和细则。
节能改造后多数企业没有考评或仅仅依靠企业自评,第三方审核的比例仅占10.5%。第三方审核的缺失导致一方面无法确切衡量节能效果,另一方面很难保证系统处于最佳节能状态。
另外,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节能缺乏持续动力。郭戈平透露,虽然部分零售企业建有基本的管理制度构架,但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以及管理细节的强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出台政策积极引导
“零售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效益不高,行业平均纯利为1%,让企业自己拿钱投资非常不易,通过政策引导企业技术改造增加投资,把企业节能效果和奖惩政策结合,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节能机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邸建凯表示,商务部将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引导零售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
事实上,目前许多地方对企业节能环保出台相应的优惠或补贴政策,只是许多商业企业感觉享受优惠和补贴难度较大,而且小企业难度超过大企业。企业希望由国家或地方商业主管部门牵头,联合各企业共同申请优惠政策,以提高企业实际获得补贴或优惠的可能。
基于此,邸建凯认为,通过建立“流通业节能环保扶持基金”,并由商业主管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形成系统性、持续性的扶持政策,引导零售业节能降耗的长效工作机制,通过政府专项基金形式带动企业增加对节能设备及管理技术的投入也是重要的扶持途径。不过,邸建凯一再强调,政府出台扶持政策也只起到引导作用,节能工作的最终实施还是要融入到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当中。而对于标准缺失问题,邸建凯称,商务部目前正与统计局协商建立节能减排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形成零售业监测平台,完善零售业法规和标准体系,开展节能减排方式、考核体系等的研究,将来一定会在这方面有重大突破。
另外,商务部未来还会在企业间推广“合同节能改造制度”,即在企业节能工作开展初期,由专业节能改造公司给予帮助,由此产生的费用则由企业从节能中获取的利润里抽成。邸建凯说,这样不仅可以让企业节能改造的成本降低,又很好地发挥了改造公司的专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