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出台十项措施旨在降低物流成本。数据显示,我国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8%左右,与发达国家8%~10%的数字相去甚远。其中,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繁冗、成本难降的问题最引人关注。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十项措施是众望所归,但执行起来仍有较大阻力,还望相关实施细则尽快出台。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降低流通费用十项政策措施。
农产品是重头戏
记者发现,这十项政策措施中,有四项是专门针对农产品流通的,包括降低农产品生产流通用水用电价格;规范和降低农产品市场收费;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开展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这意味着,如果政策落实得较好,包括主营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经营农副产品的超市在内的涉农流通企业将受益最大。
此前就曾有专家指出,由于农产品加工、运输仓储和流通环节受农村物流体系相对薄弱等因素影响,农产品流通环节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物流成本在农产品价格成本结构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根据调研数据,我国蔬菜水果在流通环节中的损耗率平均达30%,而农产品物流发达国家的该项数据仅为1.5%。
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耿书海表示,近年来国务院领导非常关心菜篮子的商品价格,特别是菜价,主要原因是流通环节太多,增加了成本。归根结底,我国的流通体制太原始,没有发挥经济规模优势,创新农产品流通体制应该提到日程上来。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从这十项政策中可见政府对农产品市场发展的重视。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鲜活农产品则占60%左右,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以内。
物流成本早成痼疾
中国商业联合会的资料显示,2005年以来我国物流总成本占当年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8%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同类指标是8%~10%,差距十分明显。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创造的很大部分财富消耗在流通环节上,这给中国经济造成沉重负担,阻碍经济转型,同时还会推高物价水平,阻碍消费的释放。”
在流通行业从业多年的深圳时代物流企业的袁先生表示,从整个行业来看,今年受收入下滑、成本上升的影响,大部分企业利润回落。2009年国务院下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但是物流企业的负担依然很重,企业经营效益呈下滑态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透露,政府十分重视物流成本高企的问题,降低流通费用工作在2012年年初的时候已经布置下来。崔忠付表示,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偏高。物流企业税负较重,包括各种过路费等收费项目太多,物流成本高的直接结果就是推涨物价。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做过统计,2011年我国物流成本是8.4万亿元,占整个GDP的17.8%。因为物流成本的增长速度高达11%以上,2012年我国物流成本很有可能超过9万亿元。从2012年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看,仍然会回升到18%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也就是8%~10%,我国比它们高了大约1倍。也就是说,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成本要高出4万亿~5万亿元。
期待政策落实见效
对于如何解决流通成本高企问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降低流通成本的核心问题是降低物流成本。实际上,我国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非常大。因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成本高出4万亿~5万亿元。如果能将其省下来,在7%的经济增长水平下,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解决企业效益问题,就有了基础。
但也有分析人士表示,虽然这次出台的十项措施中的一些是业内长期以来呼吁的,而且是对行业形成实质性利好的,减免流通领域税费也已达成共识,但实践中每一项税费的减免却都阻力重重。业内人士多数认为,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后期各项政策的落实。对于一些目前仍比较原则性的提法,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实施细则。
有专家提议指出,我国流通领域存在的核心问题仍是组织化程度低,流通环节过多。根治流通顽症,切实降低流通环节费用,最终的解决方案还是要落实到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创新流通方式、提升信息化水平、培育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具体问题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