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资巨头之惑
中国零售:主战场不设防
11月9日,中国最大商业集团上海百联集团张新生董事长与世界零售“老大”沃尔玛中国公司张嘉声总裁面对面地坐在了一起,他们是来参加第六届中国连锁业会议高端论坛的。从12月11日起,中国的零售市场将全面对外资开放,内资、外资和民营零售企业都将站到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在这一特殊时刻,两人的话题自然也被限定为“零售业站在全面开放的新起点”。
百联:未成年的中国零售业巨子
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百联集团(简称百联)正是为了应对中国零售业全面开放而诞生的。
2004年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京主持召开流通企业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为应对中国零售业即将全面开放的新形势,中央决定通过5~8年的时间,培养出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超级零售航母”。7月末,国家商务部确定并正式公布了我国拟重点培育的20家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名单,至此我国流通业“国家队”正式亮相。
在“国家队”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上海百联集团。在相关部门扶持下,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于2003年4月24日正式揭牌开业,由上海一百(集团)有限公司、华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友谊(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物资(集团)总公司合并而成,注册资金为10亿元。
实施行政性的资产化转后,百联集团拥有总资产284亿元,净资产84亿元(以各公司2002年12月31日数据为准)。销售规模达到778多亿元,商品零售额500亿元。拥有遍布全国20余省市4000多家营业网点,几乎涵盖了国际商贸流通集团现有的各种业态,如百货(15家)、标准超市(2000家)、大卖场(55家)、便利店(1162家)、购物中心(7家)、专业专卖(421家)和物流等业态,成为中国零售业中的“巨无霸”。
百联董事长张新生毫不掩饰想将百联打造成全国龙头流通企业的野心,“百联集团今后的向外拓展战略是由东到西,快速推进,抢建网点。”在百联看来,或许只有这样,在将来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时,百联才可以有回旋和反转的余地。
国家对于百联在中国零售业全面开放后的表现显然寄予了厚望,然而在第六届中国连锁业会议上,百联董事长张新生却十分低调:“从1995年到现在,零售业在不停进步。但我们看到的是和国外的差距,我们只是在追求形似。全面开放后,我们必须往神似的方面发展。”百联总裁王宗南的话语则更为直接:“中国零售企业都是‘未成年’,没有一个满18岁的。”
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在本次会议上表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我国的流通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竞争力弱。我国最大的流通企业上海百联集团2003年销售额921亿元,仅相当于沃尔玛公司当年销售额的4.2%。二是企业管理和信息化水平低。据对部分流通企业的调查,仅有6.84%的企业基本实现了电子商务。三是管理水平较低,主要经济指标与跨国商业企业相比差距很大。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