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超市背后的商业潜规则 |
副标题: |
作者:谢思佳 来源:2005-6-25 来源:厂长经理日报 人气: 时间:2005-7-11 17:19:06 进入论坛 |
|
|
“无本开店”、“快速扩张”、“恶性竞争”等投机型发展模式,给我国商业发展带来了新风险。据统计,近一年半以来,我国已有150多家大型连锁超市倒闭。与此相对应的是,世界零售巨头开始快速渗入我国市场,其战略布局也出现新变化。
“倒闭风潮”凸现经营危机
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郭志军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18个月内,我国至少已有150家连锁超市倒闭。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小型超市倒闭不同的是,新一轮的倒闭风潮主要在大中型超市中掀起。
2004年10月19日,广东省本土最大的连锁超市家谊集团关闭所有门店。随后,家谊的国有股东申请破产。
2005年新年伊始,上海美亚投资公司关闭旗下500家效益不佳的21世纪便利店。此时,距离美亚以2亿元高价从上海城开集团等原股东手中购买21世纪便利店仅有一年半时间。
今年3月4日,曾号称中国最大零售企业之一的中国普尔斯马特企业,遍布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46家大型连锁店全部关门。
5月6日,沈阳市龙头连锁企业“绿色阳光”突然关闭了旗下68家连锁超市。
沈阳市供货商联合会秘书长杜连生说,2004年,仅沈阳市就有30余家超市倒闭。每家超市倒闭都像一个蓄谋的“陷阱”,大额供应商货款、银行贷款被拖欠,引发供应商哄抢货物、堵路、上访等问题不断。
郭志军教授说,国内一些商业企业采取依托银行贷款和供货商货款“无本开店、快速扩张”的投机型发展模式。一方面企业抗风险能力脆弱,一旦哪根资金链断裂,必将导致企业急剧崩溃。另一方面,盲目扩张导致商业网点严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问题突出,连锁商业整体效益大幅下降。
商务部评出的“2003年中国连锁经营30强”企业中,一半以上的企业在店铺数量剧增的同时,已相继陷入单店利润停滞甚至负增长的困境。
同时,外资企业却加紧在我国市场的扩张步伐。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介绍,世界500强中的跨国零售巨头已有70%进入中国。在全国27个大城市中,营业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的大卖场,外资比重超过23%。去年以来,外资商企布局也出现新动向,加速向二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扩张。
中外零售企业实力悬殊的状况引起业内人士忧虑。大连市连锁商业协会秘书长赵顺认为,零售业上连供应商,下连消费者,作为产业链的“龙头角色”日显突出。一旦流通渠道被外商垄断,将通过采购渠道控制消费者和制造商,影响国内生产企业的发展。
“潜规则”催化投机心理
今年3月和5月,商务部连续提出严打“恶意骗取供应商货款”等六类商业欺诈行为,并提出通过立法防止借开设连锁店圈取资金的事件再次发生。
郭志军说,中国零售业用20年的时间完成了欧美国家100多年的发展过程,尤其是连锁商业已迅速成为许多地方流通业的主流。但目前行业发展中的种种畸形现象,使一些企业的经营行为异化为“投机”行为,加剧行业风险。
辽宁三和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易才胜说,目前商业圈里有一个共识,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开商场赚钱越来越难。但商业圈里还有一个“共识”就是,开连锁店可大量“圈”钱。
辽宁三和百货有限公司营业面积5000多平方米,工商注册登记材料显示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公司倒闭后有关部门查实,投资方真正实际投入的资金只有190万元,企业倒闭后则拖欠供应商、业主、员工债务上千万元。
一家营业面积万余平方米的商场,每天的现金流上百万元,这本身要求企业有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辽宁三和等企业能以低成本甚至无本开店的“窍门”在于,商业行业进入门槛很低,也有供应商、银行的钱可供利用。
据辽宁省工商局登记处介绍,企业只要有法定最低条件(50万元)的注册资金,提供法定会计师事务所的验资证明,就可注册成立商业企业。企业注册成立后,零售商通过拖欠供应商货款、获得银行贷款就可维持正常经营。零售商和供应商双方约定一个合理的结款日期,原本有利于双方合作。不正常的是,零售商普遍利用渠道优势,单方面制定货款结算周期、恶意拖欠货款,强制收取名目繁多的费用,快速聚敛资金。
早在2002年,福建华榕超市倒闭时拖欠供应商货款4200万元,公司实际资产不足1000万元。两年多过去了,多数供应商的货款仍无从要回,许多人破产。商业领域的“资金易得”,催化了部分企业投机心理。
最近倒闭的沈阳绿色阳光超市集团在2003年创下开设65家连锁店的“速度神话”,公司曾宣称要用三年的时间打造成中国的“龙头”连锁超市企业。
产业保护亟需战略应对
郭志军认为,我国商业法规滞后、监管缺位、行业无序发展等状况,迫切需要从总体上,从法治、规划、机制等各方面予以战略应对,加快建立连锁商业发展战略。
辽宁省商业厅厅长赵颖奇说,这种战略调整主要应包括市场监控体系、流通法律体系和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具体体现在加强完善零售业的法制建设、运用对商业项目行政审批权加强对产业布局调整、加强行业协会建设等方面。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今年全国流通工作会议上指出,商业网点规划将逐渐纳入法制化轨道,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而商务部近日发布的《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报告(2004年)》中也指出:“各级流通主管部门加强了对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省级城市和地级城市的商业网点规划全面展开,制定了内贸领域标准化体系框架和发展规划。”商业网点规划是完善商业法制建设的开始。
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淑华说,我国连锁商业发展已有15年历史,但国内目前没有出台连锁商业的行业法规,只有一些零星的指导性意见。囊括零售业的市场准入机制、注册资金认证机制、财务状况监管机制等全国性法规建设对规范行业健康发展很有必要。
中国商业联合会零售供货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易中舸等专家也认为,整合建立起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商会分层次、专业化的商业损害预警机制也十分必要。即通过对重点企业、数量等重要参数变化的监测,分析其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发布重要产业受到实质性损害、实质性损害威胁或阻碍发展的预警,为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提供资料和依据,实现产业保护工作的前置化。
|
击更多【谢思佳】的文章 |
文章录入:britny 责任编辑:kesum |
上一篇文章: 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邸建凯副局长在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文章: 我国商业如何应对外资冲击?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文章 |
>>热门标签 |
|
|
>>相关文章 |
>>查看更多 |
流通业创新发展效率为先
零售革命,展望2025年的中国在线零售
国际服务贸易高峰会举行
流通业各方人士聚焦产业改革与发展
如何扩大居民消费
“人文岭南·学术圆桌”论坛举行
第九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28日召开
“第九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会议通知
广东:要像抓工业园区一样抓“流通革命”
流通业是经济平衡增长的优质杠杆
大新华物流“闪退”天天快递 申通原董事长或
韩国零售巨头调整在华战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