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进军中国 不能完全照搬 |
副标题: |
作者:辛云勇 来源:2005-06-13 10:48:04 eNet硅谷动力 人气: 时间:2005-7-11 18:37:51 进入论坛 |
|
|
沃尔玛2004年在中国的销售额还不到10亿美元(76.3 亿人民币),8年的时间只完成了这一目标的1/100,如果套用简单的数学运算另外,从1980年代末开始,沃尔玛就开始强制供应商与其进行信息系统对接,这也是沃尔玛信息系统在美国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而现阶段,国的商业环境束缚了沃尔玛这一优势的发挥。国内大多数供应商还没实现业务数据化,只能和沃尔玛进行简单地数据交换。
同时,由于受政策的限制,沃尔玛的卫星通讯系统在中国无法发挥作用,其全球采购系统、全球物流系统的有效共享在中国市场也大打折扣,后台物流系统各环节同样不能做到像在国外那样严密配合,无法发挥应用的效率。跨地区的连锁配送难以做到,极大地影响了沃尔玛低价政策的实施。
显然,进行简单的事实对比后就会发现,要将美国的经验复制到中国,沃尔玛缺乏坚实的基础。其中店面规模是最大的软肋。解决不了店面问题,一切无从谈起。
选址是零售技术中非常关键的部分。但是大量的政府公关和文化融合的工作更让沃尔玛感觉难以从容应对。
在一位前沃尔玛中国区高层人士看来,在与中国政府以及各种团体打交道的过程中,沃尔玛一直以来都恪守着美国式的商业原则----"business is business(商业就是商业)"。这种近乎客套式的交往,在中国是被认为不熟悉的人之间才会采取的。尽管有不少政府官员都会对此表示理解,但在具体的抉择上,就会表现出对沃尔玛的拒绝。
2003年,沃尔玛计划在位于上海城乡结合部的浦东新区三林乡西林村开店,工商部门放行之后,上海市政府方面却以"上海市外环线以 都不再批准建大卖场"为由拒绝。此前沃尔玛在上海杨浦、宝山等地找店址,都因为同样的原因遭遇流产。事实上,就在三林乡西林村附近, 上海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连锁大卖场"世纪联华"已经动工。直到现在,沃尔玛在上海仍无一家店面开张。
而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政策性的博弈是背后更大的紧箍咒。
与中国的根本对立
尽管一直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自己,但在更为深层次的意识形态上,顽固的沃尔玛文化与中国的对立已经越来越明显。
在美国,已经有许多社会学家指出沃尔玛的世界是达尔文世界(零售商场中的适者生存)。美国经济的“沃尔玛化”已经越来越明显。在这个世界里,虔诚的信奉着社会达尔文主义,把贫穷、竞争和剥削说成是生存竞争的一部分。低工资、极少的福利和医疗保健、被蚕食的美国城镇和乡村的土地及疲软的沃尔玛工会是这个世界背后的支撑。事实上,这也成为沃尔玛进入法国等高福利制度的欧洲国家的最大障碍。在不少负责任的社会学者看来,"社会达尔文主义给一个国家和民族带来的往往是价值取向的扭曲。"
保证这种丛林法则继续演绎下去的就是自由贸易者所推崇的全球化运动,沃尔玛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全球化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集大成者,并不断创造性地降低成本。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沃尔玛对供应商要求异常苛刻,对于绝大多数的供货厂家来说,要想得到沃尔玛的认可只有实力的不断增强。对供应商而言,没有关系型投资,没有长期的人际纽带,没有弹性的朋友条款,随时都有可能从沃尔玛的供货名单中清除掉。金王是沃尔玛全球采购体系中最大的蜡烛供应商。但这丝毫也没有带给这家企业安全感。因为沃尔玛随时可能去扶持它的竞争对手来打压金王,以便从双方的合作中获得更多的商业利益。
正是在这一场运动中,沃尔玛将其全球采购办公室搬到了中国。2004年,沃尔玛在中国的采购额为180亿美元。"如果将沃尔玛看成一个国家的话,是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沃尔玛(北京)投资有 限公司公关人员坦白地告诉记者。事实上,沃尔玛的全球采购与沃尔玛中国公司是并行的两套业务,在中国的采购也并不是看重中国市场这么简单。以2000年沃尔玛在中国的全球采购为例,100亿美元的采购额最后在全球的销售额变成270亿美元,其中的增值部分可以与任何一个暴利行业媲美,同时这一金额也足以弥补其在中国地区销售额中的亏损。
沃尔玛这种顽固的商业逻辑,淋漓尽致地向外界表达了它的美国价值观。对于任何一个民族国家来说,放任这一商业逻辑无限放大,带来的都将是多边产业灾难性的后果。显然,中国政府早已意识到这一点。
在2004年,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和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签署了《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流通业发展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规定,国家开发行将安排500亿元的贷款专项支持20家被称为"零售国家队"的大型流通企业。尽管引发争议,但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有义务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
在2004年两会期间,湖南步步高的当家人王填提出推行《商业大店法》,类似的法律只在法国、日本等少数国家得以推行,其目的在于阻止外资零售商大举进入国内。在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黄国雄称:"这一法律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不会通过。"但他同时表示,作为中国零售商业主体的连锁超市,可能会形成国有商业、民营商业、外资商业三足鼎立、互相制约的局面。对于中国零售企业来说,在全面开放市场的环境中,能够与沃尔玛等外资商业企业对峙已经是一种胜利。在2004年底,商务部要求各中心城市及直辖市完成各地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并提交商务部备案。对于一些没有按时完成的中等城市,商务部规定必须在制定这个规划之后才予以审批。在不少业内人士对这一规定的解读中,这一规划更多是针对沃尔玛这样的零售巨 头。过去有一些地方政府出于相对狭隘的利益原则,为了吸引外资零售企业落户,不惜牺牲本地产业的长期发展,给予了国外企业超国民待遇。比如沃尔玛进入太原,就事先得到了太原市政府免税10年的允诺,这在商务部看来明显有扰乱市场的嫌疑。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出台后,国外企业先前“搞定”地方政府就能进入的现象不再存在。今后沃尔玛要在中国扩大店面规模,必须面对来自商务部的审查,其中保证中国商业安全是一大底线。
另一方面,与直销领域的安利公司一样,作为美国商业的两大代表性企业,已经不自觉地卷入了中美贸易的纷争之中。这对于沃尔玛在中国的商业之旅来说,更为庞大的外在力量是其难以左右的。
这些都促使美国式沃尔玛在中国遭遇了一时难以逾越的困境。
必须对中国妥协
2005年7月,沃尔玛将进驻重庆杨家坪九龙广场。作为重庆市“五大商圈”规划重点引进对象,沃尔玛的任务是盘活重庆九龙坡地区这一商圈。有意思的是,重庆市商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商委)的一位官员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强调“这符合重庆市商业网点规划”,在沃尔玛与重庆市外经贸委谈判完成之后,重庆市商委将作为沃尔玛在重庆的具体政府接口部门,负责对沃尔玛的监管。
“在跟沃尔玛的谈判过程中,我们希望沃尔玛在本地采购和全球采购中能增加重庆本土的产品份额”,重庆市外经贸委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对于重庆本地企业来说,沃尔玛是一个很好的出口平台。”
而重庆市商委的那位官员则告诉记者,“今后在定期与不定期的商业数据统计中,我们会要求沃尔玛合作,向我们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这位官员认为,沃尔玛在零售业界的经验值得国内商业企业学习,让沃尔玛进来,“就必须让它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出来让我们借鉴。”在这之前,家乐福、麦德龙以及前不久倒闭的普尔斯玛特等外资零售企业都已经进入重庆,但当商委的官员向它们索要商业数据的时候,往往遭到拒绝或者不合作态度。
事实上,在沃尔玛要进入一个城市时,这已经成为当地政府部门对沃尔玛提的两个普遍的现实性要求。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说,沃尔玛提供了一个庞大而纵深的世界性流通平台,这样一个优质渠道也是沃尔玛在中国的最大价值之一,加上中国商业流通企业“拿来主义”中普遍需要的沃尔玛式的零售技术,这两个诱因也成为沃尔玛与中国各地政府部门在谈判时的主要博弈点。这也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沃尔玛在中国存在的最大理由。
但显然,沃尔玛不会仅仅希望自己简单的存在于中国。
钟浩威曾向记者讲过一个故事:在沃尔玛进入中国的时候,一度想推行其在美国让顾客办购物卡的做法。这种购物卡在中国被称为储值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则,这种在美国普遍的做法在中国属于非法集资,明令禁止。直到现在,沃尔玛仍然遵守这一规则,并成为为数不多遵守这一规则的零售商。
这只是沃尔玛作为“乖孩子”的一个缩影。进入中国9年时间来,沃尔玛在中国几乎是最遵纪守法的跨国公司,在深圳市多次被评为“守法纳税大户”。问题在于,与在中国常“打擦边球”、被指违规的家乐福以及有明显搞商业地产嫌疑的麦德龙相比,沃尔玛在中国却常常处于劣势,这种戏剧性的反差也一直让人唏嘘不已。
背后到底是什么在左右沃尔玛在中国的困局?本地化与其固有的集权主义之间的矛盾,全球采购与本地销售额的反差给人带来的投机和功利色彩,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本性表达与中国文化的根本立场冲突,还有可能给中国带来的产业伤害恐慌,以及更高层次的中美贸易博弈,这些问题最后都要回归到对沃尔玛对中国市场诚意的拷问。
“如果想让中国市场给沃尔玛带来1000亿美元的销售额,成为与美国同样重要的区域市场,那么就应该让沃尔玛中国公司与沃尔玛美国公司变得同等重要,”那位前沃尔玛中国区高层一语中的。沃尔玛中国应该被称为中国沃尔玛会更有利于这家公司的未来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沃尔玛应该学会做中国的企业公民,真正融入到中国本土,而不是一个与中国保持一定距离的美国巨人。简单的将中国市场看成是美国沃尔玛的一个分支,只能让沃尔玛离它的中国商业梦想越来越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沃尔玛的国际化就是它的中国化。
终结美式沃尔玛,在中国进行沃尔玛再造,是它通向1000亿美元的唯一途径逻辑,沃尔玛的中国奇迹要花上800年才能实现
|
击更多【辛云勇】的文章 |
文章录入:britny 责任编辑:kesum |
上一篇文章: 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下一篇文章: 商业地产与CBD争论升级东莞引爆全新创富模式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文章 |
>>热门标签 |
|
|
>>相关文章 |
>>查看更多 |
流通业创新发展效率为先
零售革命,展望2025年的中国在线零售
国际服务贸易高峰会举行
流通业各方人士聚焦产业改革与发展
如何扩大居民消费
“人文岭南·学术圆桌”论坛举行
第九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28日召开
“第九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会议通知
广东:要像抓工业园区一样抓“流通革命”
流通业是经济平衡增长的优质杠杆
大新华物流“闪退”天天快递 申通原董事长或
韩国零售巨头调整在华战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