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从加大流通业用地支持力度,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降低流通环节费用等方面打出“组合拳”给予政策支持,以促进流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可以说,这是落实和深化中央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战略部署,对全面推进流通产业改革和发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流通体系指出方向、明确任务、落实政策和保障措施,对中国流通产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更值得一提的是,《意见》首次指出“流通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这不仅明确了流通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也给流通产业提出更加繁重、更加艰巨的任务。
时至今日,三个多月过去了,《意见》中的亮点、需要细化的重点以及贯彻落实的难点到底在哪里呢?
最近,在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与中国商报社共同举办的“促进流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研讨会”上,来自政府部门、流通企业、行业协会以及专家学者等流通业各方人士各抒己见,希望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流通产业的认识,认真贯彻和落实《意见》的精神,加快流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重在转变观念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流通产业期待着加强理论研究。如果没有理论的突破,认识上的统一,就不能从根本上加快流通产业的发展。
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一些指导经济工作的领导同志,他们的惯性思维和认识还停留在卖方市场时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消费对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消费通过流通对生产的巨大反作用。
今年“两会”期间,我向温家宝总理提交了关于流通产业发展的建议,希望总理能向各级领导强调解决认识问题的重要性,充分认识流通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只有首先解决各级领导和全社会的认识问题,才能加快推动流通产业发展。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荆林波:201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8万亿元,解决劳动就业人数超过1亿人。我国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引导生产、引导消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这么大一个流通产业中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成熟理论。理论工具的缺失不仅不利于流通产业的研究,更不利于提高社会各界对流通产业的认识程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国雄:发展流通产业重在转变观念。我国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无流通论”居于统治地位,不承认商品经济,不承认市场经济,不承认流通,不承认流通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导致流通业的地位低下。
如果不转变对流通产业的观念,不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共识问题,围绕流通产业的很多政策和措施就会流于形式,成为空谈。
中国流通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是在国务院文件中第一次提出“流通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第一次对流通产业有了新的定位,是观念上的一个突破,对于加快推动现代流通业的发展,具有根本意义。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除了首次对流通产业有了较高的定位外,还把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战略联系起来,这也是文件的一大亮点。文件明确指出,各地要将加快流通产业改革发展作为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完善配套政策和监管措施,保障流通产业改革发展所需资金,促进流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家乐福中国区总裁唐嘉年:近年来,中国流通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下发后,我们及时做了认真的学习和研究。目前,中国流通产业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能够真正地促进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作为零售行业多年的从业者,我认为流通企业应该要与时俱进。 众所周知,家乐福从1995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国内已经有五六万名员工,我们对中国区域市场的发展前景始终充满了信心,并且还将继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和发展,保持稳定的高速发展。因此,我们今后在中国的投资发展将是长期的,坚定不移的。
提高流通效率是核心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吴国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新型业态不断涌现,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发展,流通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但总的看,我国流通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网络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均衡,集中度偏低,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程度不高,效率低、成本高问题日益突出。《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最核心的指导思想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流通产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流通领域是最早率先主张市场配置资源的,也是中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支撑。如果没有商业流通业的改革开放,就谈不上市场配置资源。所以,政府主管部门要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则,强化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着力降低流通成本,建立流通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
中国流通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对于如何提高流通效率,实现流通现代化,《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两个基本途径:一个是现代物流,一个是信息化。在整个文件当中,涉及到现代物流和信息化的内容将近一半,这是因为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带动传统流通产业升级改造,非常明显。
因此,《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大力推广并优化供应链管理。全面提升流通信息化水平。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的战略任务。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目前,我国流通业发展存在着环节太多、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这其中有很多因素,应该由相关部门去解决。但是,其中最主要的是流通领域的税负过重,各种费用太高。
目前,我国流通领域中既有增值税又有营业税。营业税是全额征收,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服务外包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如果还征收营业税,那就意味着是在不断地加重税负。我国流通领域还存在费用过高的问题。我国公路、铁路建设成就在世界上是有目共睹的,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是,这只解决了“通”的问题,并没有解决“畅”的问题。
《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正在努力解决一些历史形成的问题,对降低流通产业各个环节的不合理收费,提高流通效率居功至伟,作用极大。
如何落实是关键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来之不易,接下来,推进落实各项利好政策尤为重要。《意见》明确指出要降低流通环节费用,优化银行卡刷卡费率结构。但降费方案至今迟迟不能出台,让越来越多的商家对盼望已久的利好政策失去信心。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多年的调查显示,零售行业平均利润率只有2%左右,而银行的刷卡手续费就高达0.5%至1%。这种不合理的收费格局,银行既与商家产生利益之争,也与当前“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减少流通环节收费”的国家政策要求显得很不协调。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不久前呼吁国务院尽快出台降低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方案,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着手研究出台促进银商合作的政策,推动产生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多方共赢局面,将银商利益之争转化为拉动消费的新动力。
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钱薇:在百货企业,1%的刷卡费率相对于1%至3%的净利润而言是极大的负担,刷卡费已经成为企业继房租、员工成本、水电费用后的第四大项支出。在个别刷卡比率比较高的门店,刷卡费甚至成为其第三大成本支出。降低刷卡费率,对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发挥流通业的先导作用、促进银行刷卡业务的良性循环和便捷消费都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希望能够更快、更早地来推动政策实施,在政策上给企业减负。
河北省商业联合会会长谭洪生:目前,一方面消费者刷卡消费比例以每年30%的速度在递增,超市行业平均刷卡消费比例达到35%,百货、家电行业已超过60%,企业每年承担的刷卡手续费少则几百万元,多则上亿元。另一方面,商家经营成本每年递增超过15%,利润水平逐年下滑。就河北省来看,目前,由于刷卡费率过高的原因,全省超市行业几乎没有盈利的。
此外,《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工商用电用水同价。目前许多地方电价改革后实行的是峰谷电价政策,河北流通企业的用电成本比改革前反而增加了13%。希望有关部门一条一条地认真落实国务院的精神,化解企业的后顾之忧。
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燕川:《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制定完善流通网络规划,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但目前并没有出台切实的政策细则加以解决。北京海淀区大钟寺地区1.5公里范围之内已经有四家外资大卖场、两家物美和一家超市发,如此密集的商业网点布局引发了超市扎堆抢客源,相互压价,甚至欺骗顾客,以及周边道路拥堵等社会问题。
但是在海淀区的北部却没有超市愿意设点开店,只有几家超市发。企业不愿涉足的原因是觉得那边的住户都是农民,他们收入少,给企业带来的利润也很低。这种布局不合理与没人管的情况衍生了市场的恶性竞争,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中国商报总编辑徐舰:《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肯定了流通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主要任务、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但我们更关心的是如何落实和实施。2005年6月9日,国务院曾下发《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家不难发现,这个文件与39号文有许多雷同的地方,也就是说,2005年国务院就要求解决的许多问题现在依旧没有解决。
“十一五”期间,我国包括流通业在内的服务业就业占比指标是没有完成的。7月份,国务院决定把就业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综合考核体系。而美国流通业的发展经验亦向我们证明,流通业绝不仅仅关乎内需市场,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实现就业和劳动生产率双增长,有效地提高整个社会经济增长的效率。麦肯锡的调查表明,流通业是兼顾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实现科学和谐发展的优质杠杆。
所以,我们呼吁,各级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流通产业的认识,认真贯彻和落实39号文的精神,加快流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河北宜家旺副总经理张建峰:作为一家定位于三四线市场的零售企业,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加快推进银行与企业的对接,出台一些针对商业项目的专项贷款,另一方面银行可以针对商业企业开发一些新的金融产品,帮助企业在解决资金的同时,走向资本市场。
继续深化改革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长高铁生理事长:在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避免讲发展多,讲改革少;讲规范多,讲创新少。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流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要看到我们仍然处于转型之中,现在还难言我们是一个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对流通现状也应该做这样一个估计,不能估计过高。
目前,我国流通领域中的许多问题,既要在继续发展中解决,更要在深化改革中解决。要解决各种既得利益的问题,那必须要深化改革,打破垄断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阻力。要防止各种区域性的政策滑向双轨制,滑向政策歧视。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形成一种制度,过分强调地区的特点,有可能导致价格扭曲,会使市场形成一种碎片化的局面,可能会在今后的流通产业中出现各种跑偏的问题。
中国流通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从名称上看应该包括改革和发展两部分,但是具体到改革讲的很少,许多涉及到改革核心的内容都没有提及。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讲,文件就缺少了新的动力。
流通产业中的许多问题,比如“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问题;分散的流通管理体制;流通与消费和生产结合不够;市场中的诚信体系建设以及市场体系各要素的协调发展等问题,如果不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为确保落实,《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建立分工明确、权责统一、协调高效的流通管理体制,建立由商务部牵头的全国流通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但是,商务部协调相应政策的时候,难度是非常大的。
例如,文件提出要加大流通业用地支持力度,但只是原则上提出了一些要求以及一些鼓励的方向,但是能不能落实,取决于商务部门和土地部门之间的协调。土地部门是否认同相关的政策,并且能够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等都是没有回答的问题,而商务主管部门在推动地方政府的时候,也缺乏相应的手段。
再比如银行卡刷卡费率问题,水电价的问题,道路收费问题等都不是商务部门一家能够完成的,必须协调有关部门。在协调过程当中,涉及到相应的行政成本问题,博弈的结果很难预料。
创新是发展动力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改革开放把世界上最强大的零售商引进国内,让我们与巨人同行,向它们学习,我国流通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目前我国流通产业从总体上看仍是学习追赶型进步、数量扩张型发展,远远谈不上超越。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如果没有创新,我们仅仅是一次又一次地复制人家成功的经验。创新是一个时代进步的永恒课题,我们要在商业模式、企业文化、管理、技术、组织和制度等方面不断创新。我们要在引进别人先进理念、管理与技术的同时,结合我们的实际,积极在各方面探索创新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流通业的发展道路。
家乐福中国区总裁唐嘉年:我们始终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动力源泉。农超对接是商务部为了提高流通效率而提出的一个创新模式,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更有助于消费者提高商品质量、价格更优的农产品。
家乐福中国从2007年开始实施农超对接项目,目前已经在全国30多个省市与五百多家农民合作社进行了合作,采购蔬菜水果超过了30多万吨,金额达到13亿元人民币,惠及农户达到100多万户。
2006年,家乐福推出了二维码的系统,农超对接的产品都有了二维码,这样可以加强产品的控制,同时也有可追溯性。把现代技术运用在农产品上面,只要是客户用手机对相关农超对接的产品进行一个扫描,产品的信息,原产地,采摘的日期,采购日期都一目了然。
家乐福还进行了制度方面的创新,就是社会非常关心的零供关系问题,家乐福推出了一个支持扶持中小微企业的计划。首先是扶持中小企业的融资计划。我们知道中国广大的中小企业都面临融资难题,但它们只要凭借家乐福的商品采购合同,就可以从授信的银行获得非常优惠的贴现服务。从今年开始,我们就收到了许多供应商的申请,大概有500多家供应商提出了这样的申请,一共向供应商提供了4.25亿元的贴现。
另外,家乐福还推出了一个创新项目,主要是跟食品安全有关,对蔬菜、水果和肉类进行食品安全的检测。在我们设立的实验室就有特殊的精密仪器,每天可以对65个类别的食品进行兽药、农残等方面的检测,检测会对外公示。目前,这个检测体系已经在北京和上海建立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