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谁能有效避免和控制危机,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最近公布的“2005企业危机管理现状调查”表明―――
企业永远无法避免随时可能发生的产品、价格、人才、信息、财务、信誉等种种危机。据有关资料,在中国,45.2%的企业处于一般危机状态,40.4%的企业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的企业处于高度危机状态。
《职业》杂志联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中青在线、中华企管网共同进行了“2005企业危机管理调查”,以深入了解中国企业的危机管理现状。
本次调查主要对象是企业决策层、总裁办、公关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等中高层管理者以及部分普通员工。
25%的人不懂危机管理24.5%的人没有危机概念
近两年国内外危机事件不断发生,使人们对危机的预防意识和应对经验不断增加,调查数据显示,50.4%的调查对象表示听说过“危机管理”这个词,25.07%的人对危机管理不太清楚,24.53%的人则根本没有概念。大部分人将关系到单位和个人前途的危险事件看作危机的含意,占42.32%;35.58%的人认为危机就是突发事件,还有22.1%的人误将“难以解决的问题”当作了危机。
由于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在众多事件中,杜邦公司的“特富龙”不粘锅含有致癌物质成为众人最为关注的危机事件,占14.62%。此外,北京新兴医院的虚假广告、雀巢奶粉碘超标、光明加工回锅奶再销售等被众人选为印象深刻的十大危机事件。
国内著名危机公关专家游昌乔曾经给危机下过一个定义:危机,就是一种使企业(个人)遭受严重损失或面临严重损失威胁的突发事件,比如肯德基突然被查出食品中含有苏丹红。无论对个人还是企业,危机都意味着两层含义,即“危险与机遇”,是组织和个人命运“转机与恶化的分水岭”。究竟带来转机还是恶化,就看危机公关是否成功了。
46.4%的企业危机集中在产品和服务上
当前,我国企业比较容易发生诸如产品、服务、国际贸易纷争、内部公共关系、企业高管行为出轨等危机,本次调查显示,将近一半人表示,所在单位、组织当前存在最大的危机是产品、服务危机,约占46.4%;认为由于人的问题为企业带来危机的占了49.09%。此外,企业和政府关系良好,只有4.5%的人表示存在和政府关系方面的危机。
关于人的危机中,认为企业高管“出轨”给企业带来危机的,约占20.32%;发愁企业没有接班人,并表示很可能成为影响重大危机的,占19.24%;认为员工流动性大,集体跳槽容易造成危机的,占9.53%。
危急关头,超过半数的人选择舍企业而去
如果所在的企业、组织真的遭遇危机,究竟谁应该负起危机公关责任,谁来处理难题?对此,众人各执一辞。28.3%的人认为应该由企业专门的机构,如公关部门负责,这样更专业,更有助于危机的转化,利于问题解决。25.94%的人认为,企业高管、组织领导责无旁贷,并且高层具有决策权力,能够随时做出决定。23.11%的人表示,谁的事谁负责,哪个部门犯下的错就该由哪个部门“摆平”,他们更熟悉情况,而且也不应该因为危机而影响到其他部门的正常运作。
当企业遭遇影响重大的危机时,大多数的员工会怎么做?在本次调查中,33.33%的人表示会积极地帮企业出谋划策,尽自己所能;15.19%的人表示人微言轻,什么都不做。此外,有20.51%的人比较明智,表示在企业、组织的危急关头会根据现实情况做出选择,如果企业不能重振声威则考虑更换工作;30.97%的人选择了未雨绸缪,积极寻求跳槽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