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业内并不完全认同太平洋百货的这种稳健拓展方式,不过,这几年因为超速发展而倒下的百货倒是为李光荣提供了有力的论据。王德明主政的大洋百货,朱海翔力推的银泰百货,陈智大张旗鼓输出的铜锣湾百货,都被证明行不通。
用8000万元改造一家老百货店?太平洋崇光百货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事业本部总经理李光荣的这个决定令所有人大跌眼镜。
8000万元的概念,就是在上海市中心黄金地段开一家新百货店的费用,如果节省一点,这笔钱可以在稍远的地段开出两家百货店。
但是太平洋百货的这笔预算已经在董事会通过。他们计划在明年将已经开业10多年的上海徐家汇太平洋百货店,“整容”成上海最高档的百货店。
李光荣透露这次奢华“革命”用意:不仅更改硬件,更重要的是提升服务,“把客人当朋友”。1976年春天,李光荣大学毕业就分配到台湾崇光百货,已经在同一家百货工作了30多年的他,对现今百货业的积习有很多的不满。但是,太平洋百货出这张服务牌,能否叫好又叫座,尚待证明。
拨乱反正
2002年10月,李光荣临危受命,渡过台湾海峡,来大陆收拾原太平洋百货高管王德明、朱海翔先后带亲信集体出走留下的残局。
李光荣势必要亮一把新剑。但是,外界却很少看到这几年太平洋百货有大幅度的动作。以至于有人质疑,没有了王德明的太平洋百货,还算不算国内现代百货的鼻祖?
王德明之所以是中国百货历史上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是因为他掌管上海太平洋百货期间,利用自己广告行业从业背景,采用了大量吸引顾客的举措,如“劲折”和“满就送”,这些营销手法后来被全国各地的百货广泛应用。
如今,这种折扣、送券的百货已经遍布全国各地。现在也有人评价正是王德明将百货业带进了一个“恶性循环”——顾客对折扣与送券疲惫,商家只有开出更猛、更烈的低价药方。近年来,关于虚假送券、供零关系紧张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
李光荣力陈目前百货行业的种种弊病,他对记者举例说,前段时间北京一家百货提出60小时不打烊,购物可获高额返券,但是这些返券必需第二天凌晨3点到6点用出去。他说,首先这只是顾客后来的消费被提前了,无异于“杀鸡取卵”;大部分顾客可能不会再在非折扣、非送券期购物;另外,百货店越来越给人不可信任、没有诚意的感觉,“很显然,如果你请朋友吃饭,你不会说让他明早3点过来。”
李光荣又举例说,很多百货店将厕所选在楼层偏远的角落,非常简陋,而且大部分百货店都没有供人休息的地方,没有喝水的地方,将顾客当成“买东西的人”,而不是“客人”。这都是目前百货店给人感觉功利、缺乏诚意的问题所在。李光荣准备将董事会批准的8000万元资金,首先用来改造这些方面。
快,还是慢?
事实上,从2003年开始,李光荣就埋头于太平洋百货的内部改造。各家门店有过多次的品牌调整,向更高端发展。同时,他在大陆的4年期间,太平洋百货全国门店总数只从原来的9家增加到12家,其中包伙它的姐妹品牌远东百货。
他一度考虑进驻上海五角场,但考虑到这里的培育期需要3~5年,后来选择放弃。他曾计划在徐家汇附近再找一家门店,但是没有合适的地方,也转而将资金砸向徐家汇老店,因为这是太平洋百货自己的物业。
李光荣是不是错过了太多的机会?在过去的4年期间,太平洋的竞争对手们,如百盛、巴黎春天、百联集团旗下的百货店,快速扩张,发展速度都超过太平洋百货。徐家汇太平洋百货的对门港汇广场的母公司,也宣称要3年内在全国复制10多个高档购物中心。
对于业内的质疑,李光荣很笃定地回答:“中国大陆不会有‘来不及’这件事。商机无限,台湾百货业用了30多年时间,才到今天接近饱和的程度,大陆市场这么大,我们认为开店质量永远比速度重要。”
在房地产高峰期的那几年,几乎每个星期都有商业物业将资料送到李光荣的案前,但李光荣坚持太平洋百货现在的步骤,每年新开1到2家店。
尽管业内并不完全认同太平洋百货的这种稳健拓展方式。不过,这几年因为超速发展而倒下的百货倒是为李光荣提供了有力的论据。王德明主政的大洋百货,朱海翔力推的银泰百货,陈智大张旗鼓输出的铜锣湾百货,都被证明行不通。对事业的雄心,反而令这些业界英豪一一铩羽,不由令人感叹。
“百货不是超市、便利店,不能复制。”李光荣说。他是太平洋百货的第4号员工,至今,他的E-mail上的名字还是“000004”,而前3位员工,都已经不在岗位上。多年来,李光荣就是凭借这种超凡的耐心和毅力,在百货事业上长跑。
李光荣希望退休后能陪来自韩国的太太到韩国度晚年。在他结束这场长跑以前,他还有两个期望,看到太平洋百货大陆业务打包上市,另外,希望能开拓太平洋百货的网上购物市场。日前,太平洋百货·远东百货暨中国民生银行联名信用卡已经启用。李光荣透露,这只是服务计划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