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五一黄金周"里人头攒动的各个百货商场和商场里排着长队的收银台,老李笑了:"我手里有三家百货集团的股票,看这情形,8号一开盘还不得猛涨?"而一年前,对于零售业,算得上"资深"股民的老李,态度还是"不屑投资"。
这种转变不难理解。
2000年至2003年之间,由于连锁超市、大卖场、家电专业店等性质的商业新业态的涌现,使得传统百货业的销售收入与销售毛利率同步下降,不少门店消失于闹市。但从2004年下半年以来,百货业的销售收入与销售毛利率均出现同步上升的趋势。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06年,该协会214家会员百货店的总营业额同比增长18.8 %,而利润同比增加19.8%。
专家的分析更给老李们吃了定心丸。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所长顾国建近日表示,由于零售周期的存在,零售业态的发展转轮又落到了百货店头上,"中国百货业正进入新的黄金起点"。
第三次消费高峰导致"第二春"?
这也许是佐证之一--2007年3月底,两家外资百货店同时在北京CBD商圈开业。4月19日,台湾百货巨头新光三越也在华贸中心开张内地最大的单体百货店。上演类似情景的还有王府井商圈和西单商圈。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今后两年内,将有数十家百货店和Mall(购物中心)涌入北京市场。
还有另一组数字。据不完全统计资料,中国目前的商业地产项目中,已建成和在建的超过1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已超过300个。"现代百货店会当之无愧地成为大型购物中心中的核心业态与旗舰店。"广发证券的一位资深分析师如此表示。
在他看来,中国百货业此轮的新发展具有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含义。"进入零售轮转新起点的百货店,不是以往的传统百货店,而是现代百货店。"他指出,中国传统的百货店在带有折扣百货店性质的大型综合超市高速发展起来的时候,已经迅速地消亡。
但最重要的还是导致这轮新发展的根源。"由于新的消费浪潮兴起,才让现代百货店获得新的发展起点。"他说。这就是被反复提及的"第三次消费高峰"。2005年11月,巴黎百富勤发布一份研究报告:"1982年到1998年出生的独生子女,总人数已经接近3.2亿,他们生长的环境比1977年至1981年的独生子女更好,更加不喜欢储蓄,追求个性品牌,预计到2008年左右将成为中国消费的主力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百货业第一个黄金时代就是受益于1 992-1997年的第二次消费高峰(以服装、自行车和家电的消费为主)。随着消费主力军结构的更替,中国将步入历史上的第三个消费高峰。届时,百货业的机会将更为显著。
申银万国零售行业研究员金泽斐分析认为,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将发生跳跃性变化,享受型和服务型消费热点将支撑消费品市场的持续活跃与稳定增长,消费升级已成为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 此次消费升级带来的消费爆发式增长,将呈现一个长周期的特征,与此相伴的国内百货业,也将会有一个长达5-10年的景气周期。"按她的推断,中国百货业才"刚刚步入一个景气循环的黄金起点"。
此外,百货业态虽然丧失了零售市场的主导地位,但在零售各种业态中,属竞争最为缓和的业态,且对本土化要求最高,无论是外资进入中国,还是区域外的内资跨区域整合市场,百货业态都能很好地产生对竞争者的本土化制约,因而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
原日本八佰伴集团的一位高层曾向媒体表示,相对于超市扩张的可复制性,百货业在中国连锁的难度很大。而且,百货业采用的联营扣点盈利模式,使整条供应链偏短,在采购和物流上不存在明显的集约化效应,反而更强调百货门店单店的经营质量。"北方热销的皮草、大衣,在南方就是滞销品。"他说。
潜藏新一轮洗牌压力尽管这一业态普遍被看好,但不同的声音仍旧存在。日前,一家长期从事百货业分析研究的市场顾问公司表示,国内百货业面临新一轮洗牌,而且时间不会太久。
此外,有证券机构也认为,与龙头百货企业不同的是,中国的大量区域百货还尚未进行市场整合,或者刚开始进入整合阶段,因而投资期还会较长,不确定因素也较多,所以不能用单个表现突出的企业以偏概全,认为百货业进入全面的高速发展期。
有业内专家分析,百货业面临洗牌的压力正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首先是"千店一面"。"这是个老话题,但经过多年的努力,绝大多数企业还是不能走出这一怪圈。"对此现象,这位专家颇有些无奈。"千店一面"加上经营理念落后,使众多百货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竞争力持续下降,与国外30%的毛利率也还有很大的差距,使百货业经营压力长久存在。
第二个压力与商业地产有关。近年来百货业对外的扩张,无论是收购还是自建或租赁扩张,都集聚大量的商业风险,而真实的投资回报风险通过几年的沉淀,有可能在今年爆发。
此外,尽管连锁经营已经成为百货业的不二选择,但目前国内许多百货店连锁经营定位忽视本地化特色,只是进行简单复制,而不强调区域化、个性化的百货店连锁,显然存在巨大风险。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秘书长楚修齐曾在一个行业论坛上直言,目前国内百货业面临着包括营销、人才、管理在内的多方面不足,比如,促销手段单一,价格竞争仍然是主要手段;服务缺乏创新;品牌资源不足;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同质化现象严重等。
对此,国际百货店协会秘书长MaartenDeCtroot建议,百货店的市场会越来越窄,百货店需要在品牌上投入更多,应该通过创新,通过提供给顾客某种价值来吸引和留住顾客,而不能仅仅靠价格来吸引顾客。
"这种富有个性化价值的商品、营销及服务,在百货业竞争激烈的大城市,尤其需要。"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有一点,投资者和经营者都应该谨记--尽管目前百货业规模稳定增长,但在其他零售业态的竞争下,百货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其实不允许过于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