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卖场、超市的竞争中,外资零售开始把中国变成自己的主场。很快这股竞争的风开始在中国的百货业蔓延,比如日本的伊势丹、韩国的乐天、马来西亚的百盛、英国的马莎都已经在国内的一线城市圈地经营。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达成一项共识:百货业具有区域性的特质,所以应该立足于区域发展战略。
外资百货业有其管理优势,而本土百货业也有自身所长
“外资百货企业在管理经验、差异化经营方面占据优势;而本土百货企业则在传统特色和区位布局方面占有优势。”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范艳茹在接受《中国商贸》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百货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门店位置和布局。”
照目前来看,外资百货均致力于中国一线城市的布局,对二三线城市还没有放太多精力。所以区域性企业在区域内经营的精力集中,可集中资源进行密集布点,并通过这一方式抢占某区域的商业资源,从而使得外资在该区域内可选择的商址相对减少,并获得竞争上的优势。
“规模化发展对区域百货讲势在必行,尽管一些区域的百货只是单店形式的存在,并且取得了很大成绩,比如杭州大厦去年成为全国百货单店销售冠军。但是长远看,区域百货还是要规模化发展。”范艳茹表示,“从区域百货的发展方式看,门店数量的增长是规模发展的主要方式。”
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2006-2007年,国内百货企业门店数量的增长幅度达到了33.64%,大大高于销售规模、营业面积、从业人员的增长幅度,也是近年来的最高水平。这说明,通过门店数量的增长扩大企业规模,是国内百货企业广泛采取的发展方式。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二三线城市正在成为区域性百货企业扩张的热点地区。近10年来,由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以每年1%的速度提升,至2006年底,我国城市化率已达43.9%。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向市场持续输送了新的、巨量的消费群体,从而为门店网点的扩张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一批经济发达、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二三线城市已经成为诸多百货企业扩张发展的重点市场。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人均GDP差距很大。新增的百货店更多集中在石家庄、青岛、郑州、武汉、西宁等二三线城市中,而且增长速度高于大城市中门店数量的增幅。
中国地域的巨大差异化,使得百货商更要因地制宜
为了适应本土化、区域化,国内区域百货商的零售额和门店数发展迅速,区域强势百货商的时代已经到来。但是,中国地域的差异特点非常明显,所以百货商需要因地制宜谋求发展。
首先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北京长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清长期从事零售业的研究,他向记者举例,“如果我们在浙江或者江苏随便找一个县的百货商场,它的面积和销售额可能比某些省会城市的百货商场还要大,还要多。在江苏比较厉害的宜兴,而浙江的余姚等地区一个县的百货都比西部的要大。”
其次,还有消费习惯的差异、地域文化的差异、气候的差异。“百货店给人的是一种体验和文化,所以地域文化不同,对百货店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地域间交通不便,一定会导致物流费用的差异。另外,气候的差异也是非常之大的,中国最南边的广东、海南跟最北边的黑龙江气候差异很大。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在中国做跨区域经营有很大难度。”宋清认为,“百货业未来发展的格局应该是以地域性和区域性为主。”
目前,区域发展得较好的百货企业是一些以相邻省为发展区域的百货企业,像南京中商;以省为中心的销售集团,像欧亚、利群等;以地级城市为中心的零售集团,像南通文峰等等;甚至以县城为中心的百货企业。从区域来看,区域百货企业都在本地区拥有多家门店和多种业态,显示出强大的优势。良好的商业信誉和顾客群是强大的保证,所以区域百货商应该熟悉本区域消费特点的经营团队,并拥有相当数量的本地网点资源。
“因地制宜就是拥有当地政府的有力支持,发现适合本区域零售发展的创新能力,百货业创新不是搬别人的模式,而是能够因地制宜,而且还要因时制宜,就是要与时俱进。”宋清认为,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是结合本地特点进行创新最重要的一个要素。
百货业面临三种变革
“每一个企业都不愿意消亡,但有一些传统的百货企业必然会走向消亡,而经过转型的现代百货企业正处在很好的上升周期。”上海天女至爱饰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康炳华表示。 中国的市场非常复杂,中国的市场等于欧洲若干个国家的市场,在中国的市场里面有不同等级的城市,每一个等级城市的百货行业所处的竞争环境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其发展策略也不一样。“对于整个区域市场的发展,百货行业正面临着三种变革。”
首先是经营体制的转型变革。百货店现在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把自己的业态扩展到超市、便利店,甚至是专业店,家电连锁,再甚至将药店连锁都放在自己的一个区域性发展里,而这个基础是企业在整个区域内进行各个业态的整合后形成的规模。另一种是,有些区域百货店坚持走区域性的百货发展,先在某省会城市进行连锁发展,然后回到自己所在城市,跨地域的方式发展。
其次是经营业态的变革和转型。“关于经营业态,以前的百货店往往以单店为主。很多商场在建筑设计规划时都是选择传统的建筑,而不是根据新的商业设计公司所给的建议做出来的,所以,平米数小、内部的功能和布局都不是很合理。”康炳华告诉记者,“消费者对单店百货的要求更多趋向于是综合性的,也称为迷你购物中心。”
最后是经营模式的转型和变革。从整个百货店来说,百货店经营的是高端品牌,在这种价值链上,品牌商更占据主导地位。在中国往往出现这种情况,企业作为百货店的区域连锁在省会城市做得很好,但跨区后就比较麻烦,因为运营商的供应链是区域代理。这样的话品牌的价值链是割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