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购物中心作为商业后起之秀来势汹涌,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在广东攻城略地抢占百货业市场份额,亚运会前后,广州将有十多个购物中心要开业。我们也看到,不少商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传统百货都在走下坡路,在购物中心的追赶下,中国传统百货业未来发展之路在何方?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国雄
社区化专业化是百货业发展方向
不可否认,购物中心崛起正在分流百货业的客群。但我认为,购物中心代替不了百货业,百货业对城市的经济贡献非常大,在很多三四线城市,百货业已在当地发挥了主导作用。去年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万亿元,同比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创1986年以来最高实际增速,百货业是拉动GDP增长最多的一个领域。
需要正视的是,消费领域每个时期有主导业态,百货业有兴衰起落也是很正常的;面对竞争百货业要突出自己特色,不要盲目追求高档次、规模化,更不要走上雷同化。未来百货可能向两个方面发展,要么转型做社区百货,或者辐射范围缩小为社区商圈;要么专业化,从大而全过渡到细分市场,如最近北京、广州等地开出的“女性主题百货”。事实上,在国外,百货店未必规模很大,但里面的东西独一无二,要么是自有品牌,要么是买断经营,或者就是从世界的角落搜罗来的精品。
值得强调的是,目前大多百货店正从传统的自营模式转向由品牌商控制进、销、存过程的“品牌联营”模式,通过从品牌的销售额中提取折扣作为经营毛利,虽然规避了经营风险,但摊薄了利润,更导致当前百货业最严重的“同质化”问题,所以通过逐渐提高自营购销比例,聘请“买手”采购商品是百货业未来的趋势。
信息时报记者 林建敏
第一商业网总裁黄华军
百货业应重拾自营模式
目前百货业做“二房东”越来越多,行业毛利将越来越低。这使得商场必须重拾自营,买入商品自负销路,提升毛利率。我认为,百货业应向买手制自营方向发展。
百货自营方式一是通过自行采购、或者品牌代理成为一级总代理; 另一方面就是创立自有品牌。选择自营模式存在一定风险,但为了夺回自主权,还是应该坚决而慎重地迈出自营的步伐。
但值得庆幸的是,这几年广东百货业通过创新已找到新的利润空间。一是业态创新,二是管理创新。业态上,一部分百货往社区型购物中心转型或进入购物中心做主力店,又或者开出OUTLET等新业态;另一方面就是对供应商考核制度创新,或者引入买手制,向自营过渡,提高毛利率。
还有少数百货突破传统的品牌输出,向资本市场进军,通过并购扩张加大规模效应,这也是创新。
信息时报记者 林建敏
五号停机坪市务总监朱志文
未来传统百货与SHOPPING MALL会并存
从全球商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百货的业态已经老化。从消费行为来分析,传统百货的目标性消费太明显,而现代SHOPPING MALL的概念就是休闲性消费,消费者不是因为某种购买目的才到商场,而是被里面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所吸引。比如在香港,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一种理念,逛商场是一种节目,而不是为了买特定的商品,但最大的意义还是带动SHOPPING。
而从商家角度分析,品牌在传统百货店做的只是一种生意,而在SHOPPING MALL更是利用一个大面积的店铺进行品牌营销的问题。从世界商业的发展来看,中国商业的发展趋势也将是以无百货店的SHOPPING MALL为主流,不过我要强调的是,中国的百货公司有个很强的优势,就是信誉,这也意味着传统百货依然存在生命力;未来SHOPPING MALL与百货会并存,因为中国市场太大了,任何形式的商业都有其生存的空间。
信息时报记者 邓雪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