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来看,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消费潜能巨大。同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百货店经营管理水平日益得到提升,自营基础逐渐牢固,联营空间正在收窄,回归自营从而提升百货店核心竞争力是大势所趋。
改革开放至今,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以及市场供求形势变化,百货店经营模式经历了从自营到联营的转变过程。最初的转变获得了不小的成功,但随着宏观环境的发展变化,目前联营模式所引发的一系列负面问题逐渐暴露,甚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百货业发展的内在障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及时转变百货店的经营模式,扩大自采自营规模,挖掘商品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
联营模式下的诸多问题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香港利丰集团研究中心对百货店的经营模式进行了联合调查,发现当前百货店自采自营存在总体规模较小,不同类型商品和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差距很大,采自区域性供应商居多,百货店自有品牌极少等问题。这表明我国百货店联营占主导、自营为点缀的客观事实,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采自营的总体规模极小。从采购角度看,自采规模总体偏小,比例较低;从销售角度看,联营销售是商品销售的主流,自行销售和柜台租赁模式使用较少。
第二,自采比例因商品类别而异。自营比例高低与商品性质有关,性质不同自营比例高低也不相同。时尚性和季节性强、使用周期短、百货店经营风险大的商品自营比例低,反之自营比例高,不同商品之间差别巨大。
第三,区域性百货自采比例较高。全国性百货企业规模较大,定位相对高端,开店选择主要布局在省会城市和大城市,旨在打造全国竞争力和影响力。区域性百货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定位于中低端百货,开店选址倾向于一个省或经济区域内的二三线城市,旨在打造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后者的自采规模普遍高于前者。
第四,自采于区域性供应商居多。一般来说,百货店自采渠道有三种,一是百货店直接向品牌商、生产商或基地等进行采购;二是百货店向全国总经销商或总代理商进行采购;三是百货店向区域经销商或代理商采购。调查显示,百货店进行自采时,更偏爱区域性供应商。
第五,自有品牌商品数量极少。这是造成百货店千店一面、盈利渠道单一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联营比例高,引发很多问题,包括经营商品功能丧失、服务顾客功能退化、渠道影响力弱化、盈利空间难以拓展等。
自营将成发展趋势
当前百货店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已经无法在联营模式中得到有效解决,而自营模式具有的先天优势则有利于百货店摆脱困境。调查显示,提高百货店核心竞争力、提高顾客忠诚度、改善毛利水平、降低交易费用、有效保证质量、实现差异化经营被公认为是自营模式所具有的主要优势因素。
百货业回暖需要首先依靠经营模式转型,缩减联营比例、扩大自营规模将成为下阶段百货店发展的主要任务。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百货店经营管理水平日益得到提升,自营基础逐渐牢固,联营空间正在收窄,回归自营从而提升百货店核心竞争力是大势所趋。未来百货店的主要趋势包括自营商品比例逐步提升、选择性推进自营品类、东部城市自营转型较快、自有品牌拓展进程缓慢以及两种经营模式的长期共存。
主要转型困难及措施建议
改革开放至今,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以及市场供求形势变化,百货店经营模式经历从自营到联营的转变过程。1990年,由于零售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百货店的经营模式由自营转向联营。
经过二十余年的高速发展,联营模式早已被普遍应用,这给当下百货店的经营转型带来了不少困难。资金占压、分销体系、管理水平、专业人才及利益再分配被认为是转型中的五大难点。
幸运的是,欧美和亚洲地区的百货店在实施自营或自营转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国内同行学习和借鉴。欧美地区百货店自营与联营比例大致为3:7,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则正好相反,就发展趋势而言,东亚地区有向欧美百货店经营模式靠拢的迹象。国内百货店的自营转型,既可效仿欧美,主动采用自营模式,也可采纳东亚经验,被动向自营模式转型,逐步扩大自营规模。而无论是学习欧美还是借鉴东亚,国内百货店都应重视专业买手、实行买断经营、开发自有品牌并细致顾客服务。这是自营百货店获取竞争优势、维持高盈利水平的法宝。
此外,企业还应切实研究顾客需求、循序渐进探索自营、尝试开发自有品牌、突出卖场个性特色、加强自营流程管理并建立买手管理机制。从政府角度而言,相关部门则应加强商业领域秩序管理、设立专项发展引导资金、减轻百货企业税费负担、创新商业企业融资渠道、加快高端贸易人才培育,为百货店的转型营造一个理想的经济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