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大洋百货日前宣布将于5月1日关门。这是自2011年以来新世界百货、英武百货先后关门后,无锡中心商圈内关掉的第三家商场。
百货业利润增长率已经从两位数下降到个位数。面临城市综合体、大型购物中心和电商的三重夹击,百货业出路何在?
百货业进入微增长时代
南京珠江路上的金鹰天地曾是时尚潮流的代名词。然而,记者最近发现,该商场的“潮流馆”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鞋馆,全场折扣。营业员称,生意不好做,许多大品牌撤柜了,“潮流馆”自然开不下去了。
在上海,去年以来,百货业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瓶颈期:先后有第一百货淮海店、金叶商厦、锦丽华商厦、春天百货等商场关门。
百货零售业的高增长时代结束,已进入“微增长”时期。前不久,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对国内81家大中型零售企业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百货行业销售额同比增长仅为8.92%,利润下降6.14%。而2006-2011年间,百货行业销售额增幅平均为16.5%。
就我省情况看,今年头两个月,我省限额以上零售业实现收入1193.7亿元,占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81%,同比增长11.4%,占比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增幅较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
“过去十多年百货零售业的高速增长深深得益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当经济转入减速周期,行业发展相应放缓也是必然;同时,多重红利的集中消亡,进一步侵蚀着企业的获利空间。”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张雁宁说。他认为,造成百货业增幅下滑的原因,既包括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经营环境不佳等外部原因,也与实体零售店之间竞争加剧、电商对实体店不断冲击等内部因素密不可分。 同质化严重,面临“三重夹击”
国内百货业多数针对时尚潮流人群,没做到细分消费群体,同质化严重,这是百货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据介绍,销售前十名的女装品牌在国内六成以上的百货商场中均可见其专柜。百货商场时常让消费者有“千店一面”的感觉。
拿无锡大洋百货来说,原先的定位是时尚百货,与周边的百盛相近,却没能在竞争中胜出,只能把部分场地租赁给星巴克、丝芙兰等商户。因为生意不旺,以致沦落为一些品牌的折扣店,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没有低折扣就没人购买。
目前,百货业的对手不仅是电商,还有城市综合体、大型购物中心。今年元旦前后,在常州,几家老牌百货店和新开的几家购物中心铆上了劲。某服装品牌供应商无奈地告诉记者,他们在常州几家百货商城的柜台被“封”了,因为他们都准备进驻新开的购物中心。
电商的迅速崛起更让百货业头疼。今年春节后,南京某大型百货商场已数次请来上海的专家做咨询、做方案,试图有所突破。南京新百党委书记朱爱华告诉记者,新百正在向大型购物中心转型,“现场消费体验是我们和电商竞争唯一的优势。”
记者了解到,南京的宜家家居卖场,清明三天的营业销售总额达75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其增幅远超百货商场,其原因就在于其所提供的“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正如《2012年度中国百货行业发展报告》所显示的,“加快改进百货公司千店一面的经营模式,向‘百货综合体’过渡是必然趋势。”
转型,百货业的唯一选择
在3月底的“第十一届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上,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发表演讲认为,商业不等于单纯的买卖,而是充满了文化内涵,“电子商务并不能横扫一切,因为购物本身是一种生活。未来百货业应该在方便消费等方面积极创新,只要在这方面下功夫,百货业不可能被电子商务取代。”
谋变、创新、转型和突破,正成为百货业发展的主旋律,这一变化在今年将尤为突出。现在,一些大的百货集团都已经有渠道下沉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百货商场开始在三四线城市布局。他们在三四线城市探索自营模式,采购符合当地消费者定位的中档品牌商品,甚至启动了自有品牌开发。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吴清认为,目前摆在传统百货商场面前的道路有两条:一个是要有明确的商品定位,有了鲜明的定位才能吸引固定目标人群,同时充分发挥百货商场的自身优势,例如定位高端奢侈品销售的商场受到电商冲击就较小,因为商品本身价值高,消费者还是希望能见到实物。还有就是转型向综合型购物中心发展,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身,通过提供电商不能提供的增值服务来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在游玩的同时完成购物。
一些大型百货集团则已向电商进军。就在日前,万达集团称,万达电商将在今年下半年上线,要把万达广场做成一个和淘宝等电商不一样的智能广场,“建一个‘需求数据库’,为商家服务。”老牌百货商场王府井百货则已投资1亿元人民币进军竞争激烈的电子商务领域。对此,吴清说,传统百货商场进军线上,也要有自己的想法,因为有调查显示七成以上消费者更趋向于通过大型专业的B2C电商平台进行网络购物,百货商店自己的电商平台很难再分一杯羹,而且搭建自己的电商平台也仅仅只是多了一条销售渠道,对于百货商场本身的发展并无多少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