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甬城便利店可谓遭遇“多事之秋”:零距离超市拖欠供应商大笔货款,以至引发供应商集体追债,利用连锁“圈钱”的巨大风险也由此浮出水面;而前几年曾宣称大举进入甬城的知名便利店也大多放缓了脚步,有的甚至不得不临时调整店铺;本地的中小便利店更是关停频发,“开关现象”加剧。
品牌连锁调整布局
“灵桥附近一家‘可的’怎么不见了?”昨天,一位张姓读者向记者反映,他常去购买饮料的一家可的便利店最近改换门庭,要变成一家鞋店。
记者与宁波可的便利店的一位毛姓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她的解释是:店面租期到期了。而记者从周边的一些商户得了解到,店铺关门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该店经营情况不理想,公司于是进行了调整。实际上,由于竞争加剧,一些知名便利店也不得不面临关门的挫折,并且放缓了圈地开店计划。作为上海光明旗下的“可的”,三年前进宁波市场,同一天开了5家店,气势不小,但至今宁波也不过14家店,而另一家进入宁波最早的上海联华快客便利店目前拥有90多家门店,这两年在开店方面也有意控制速度,更强调稳健原则。
短期赢利并不现实
今年宁波将大力创建商业示范社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积极引导社区超市,在常住人口1.5万人以上的社区要配置3—5家便利店。但业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宁波便利店还需要熬过一个“培育期”,达到规模经济后方是掘金的大好时机。很多人希望开便利店短期赢利的想法并不太现实。
宁波联华快客营运总监王文英认为,相对于杭州、上海,宁波的商务客人、旅游客人比较少,城市规模小,主要是本地人消费,这是制约宁波便利店市场发展的一大瓶颈。但随着近几年的艰苦培育,便利店的市场慢慢做大了,像他们的加盟店已接近总量的30%,表明本地投资者对便利店的投资热情趋涨。
投资风险不可不防
今年2月份,零距离超市遭遇债主集中讨债,全线“撤退”,连锁加盟店损失惨重,这一教训也提醒投资者必须谨慎风险,对不规范商家的圈钱游戏保持警觉。
便利店的加盟连锁看似简单高效,但实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全球知名的便利店“7-11”一整套的管理体系、培训体系、配送体系,使每家便利店做到统一,从而彰显品牌效应,创造规模收益。这些恰恰是我市便利店经营者所缺乏的。业内人士认为,宁波本地便利店大部分脱胎于原来的社区“夫妻老婆店”,随着零售业外资特许加盟的放开,宁波的便利店即将面临更多海外、国内知名便名店的竞争与机遇,自身需要补课的东西还有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