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便利店逆流而上征战北京市场 |
副标题: |
作者:徐孟楠 来源:2006-11-17 中国商报 人气: 时间:2006-11-25 15:04:12 进入论坛 |
|
|
最近一年便利店在北京的生存状况每况愈下。据中国零售研究中心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国家限额以上(注册人员60人以上,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便利店均告亏损。有业内人士慨叹,24小时便利店目前在北京是“开一家赔一家”。
北京的超市发便利店上百家便利店已有近半数的门店歇业;物美、快客、好邻居等便利店也都有此窘境。笔者走访了一些专家学者,大部分人提出的意见是:定位不够明确,没有选择明确的消费群体。
北京的便利店几乎面临全线亏损,许多便利店已经开始退出北京市场。但一位业内人士却告诉笔者,便利店虽然遇到了瓶颈,但这只是暂时的。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占领市场。在便利店市场上,是“剩”者为王。7-11非但没有退却之意,反而逆流而上,继续开店,正是看准了其中的商机。7-11便利店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西先生向笔者透露,7-11在北京的特许加盟计划的步伐从未停止,而且他还表示,7-11在北京市场并未遭遇冷场,平均店面销售额甚至超过上海市场。他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一切顺利的话,7-11很可能在今年内就在北京开放特许加盟业务。”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便利店特别是直营店的投入较高,资金回收周期过长,许多便利店纷纷退出市场。而作为7-11这样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来说,赢利并不是一件迫切的事。7-11目前所关注的,是先选取店址,达到规模效应,进一步占领市场。众多竞争对手的退出,正好为7-11提供了好机会,抓住时机开店,占领有利地点,取得数量上的优势,站稳脚跟,再逐步扭亏为盈。有着雄厚经济实力的7-11完全可以等待这个漫长的盈利周期,而一旦实现了盈利,收益便会迅速增长。
笔者走访了几家7-11便利店,在与店长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告诉笔者说,便利店不是要和大超市争夺客源,而是分流大超市的客源。便利店与大超市的竞争,不是靠价格取胜,而是靠“便利”二字取胜。消费者去超市,买的是价格;在便利店,图的是方便。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一些人特别是年轻的消费者?熏他们所考虑的并不是每种产品价格之间一两毛钱的差距,而是如何节省时间,而便利店的方便正是在此,快捷、方便、省时。一家大超市周围有几家便利店,一部分消费者会考虑时间的问题,放弃去更远的超市而选择家门口的便利店。要是便利店能有一些特色产品,那就更容易吸引顾客。如果每天在去超市的人中,每20人就有一个人被便利店分流走,那么便利店的客流量将不再是问题。
中关村地区左岸公社的7-11店,就在居民区附近,而且临近海淀图书城、硅谷电脑城等众多白领工作区。店里的人气也不错,经营的商品除了食品、饮料、烟酒、日用品外,最具特色的是有很多自制的快餐和热食。中餐日餐都有,品种多达六七种,而且价格适中,口味很好;有热气腾腾的包子、蒸饺,甚至还有油条、豆浆。开放式冰柜中有各种沙拉、寿司、饭团,品种多但价格都相当便宜,口味一点都不比一般的日本料理店差。店中的装潢设计得也很周到,倾斜式的冷藏柜可以自动整理排面;液晶电视不停播放着商品广告;两台收银机方便顾客快速结账;甚至还装有与公安联网的报警系统。
“这家便利店挺好的,家里临时需要点什么出来就能买到。不算贵,也离家近。”一位从7-11出来的顾客对笔者说。笔者了解到,7-11在北京的一些店铺已经开始提供代收电话费、手机费、水电煤气费、彩扩冲印、干洗衣服、代售彩票、演唱会票、旅游票、代销报纸、杂志等便利服务,使便利店真正实现了便利。
7-11对于自己和对于北京市场的信心也告诉我们,便利店业态决不是连锁业的“鸡肋”,只要在经营上多下心思,小小便利店还是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
|
击更多【徐孟楠】的文章 |
文章录入:wxj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美佳”便利店品牌成长之路
下一篇文章: 蔬菜便利店开到家门口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文章 |
>>热门标签 |
|
|
>>相关文章 |
>>查看更多 |
中国便利店销售增速17%
中国便利店面临三大瓶颈
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命
迪亚天天亏损严重 北京门店将停止营业
中国便利店发展概况
便利店在中国发展浅探
物流成本高受标准模式限制 便利店无送货服务
西安便利店4年数量增长逾5倍 已有风投涉足
玫琳凯携手顺丰速递 推出便利店订单包裹自提
旺旺连锁业务在华折戟 旺仔便利店集体关门
三大招数,打通连锁便利店之“连城诀”
挺进北京 罗森能否后发制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