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超市、卖场一样,便利店也是一个新的业态概念。从规模上说,它类似于传统的夫妻百货店;从业态上说,则类似于超市。而从辐射范围讲,业内对便利店的定位是8分钟生活圈,即主要面向居民小区的消费者。岛城便利店这些年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目前已遍布很多居民小区,也出现了益欣等有较大规模的连锁企业。便利店的兴起以及所取得的良好业绩,让我们看到了便利店广阔的市场前景。
便利:生存发展的最大优势
开过夫妻百货店的人一定有过这样痛苦的经历:随着超市、卖场的陆续进入,他们的生意也逐渐陷入困境,不少夫妻百货店被迫关门或转做其他。其实,小百货店本来就一直是在夹缝中生存的,他们在零售业中充当的是拾遗补漏的角色。当绝大多数消费者被充满现代感和人性化的超市、卖场吸引过去之后,他们的生存空间就更为狭小了。不过,小百货店的生存危机,与传统百货店当初的处境一样,受冲击的原因也大致相同。首先就是业态的落后。从业态角度看,能与超市、卖场并存后竞相发展的就是便利店,这是很多发达国家、先进城市里零售业态的经验。于是,夫妻店改造也在求生存中慢慢借鉴模仿超市经营特点;而岛城一些规模较大、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零售企业推出的加盟店,对于夫妻店的改造及整合也起到了助推作用。由此,便利店这一业态越来越多地被经营者所采用。
便利店之所以能与大型的超市、卖场包括升级改造后的大型百货店比肩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就在于所售商品紧紧盯住居民的菜篮子和米袋子,并把便利性发挥到最大化。有人把“便利性”总结为距离、时间、购物等三个方面,这些都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有关。
与超市、卖场相比,便利店大多设在居民小区,居民从家里出来,一般步行5到10分钟即可到达,这就是业内常说的“8分钟商圈”。惰性应该是与生俱来的一种习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大型超市、卖场新鲜感的丧失,就近购物将成为一种趋向,尤其是一些消费频率高的生活日用品,很多人开始不去距离遥远的超市、卖场购买,而喜欢在家门口解决,都是同样的商品,价格上也相差无几,何苦大老远跑到大超市转半天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拎呢?便利店的“地利”优势将会越来越突出。
严格意义上的便利店,每天营业的时间不少于16小时,有的延长为24小时。而大型超市、卖场一般为早上9点左右开门营业,晚上10点以前停业。那么,其他时间的消费需求,尤其是一些应急消费需求,消费者最先选择到家门口的便利店解决,便利显然也占据着“天时”之利。
前景:小载体大作为
便利店也存在很多劣势。首先,由于它辐射范围小,消费群体相对固定,靠顾客数量的增加来提高销售额度,空间不大。其次,所售商品品种少,且都是最普通的生活日用品,消费需求也相对固定。如一个家庭每天所需的面粉、食用油并不因为他们收入的提高就增加,这决定了便利店自身的增长空间弹性不大。第三,尽管人们对大型超市、卖场的新鲜感逐渐减少,但大型商业设施所具有的商品品种齐全、数量充足可满足“一站式”购物需要的优势,加之大型商业设施还设有的餐饮场所、娱乐场所等,仍然对大多数消费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便利店如何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这个小载体寻求更大作为,是便利店要研究的课题。
据佳世客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日本的大中型城市内,商业业态的分布已形成了明显的划分,在地产价格高的区域,低利润的普通百货、超市、卖场早已向外迁移,基本布局是:最繁华的城区,是高级百货店、地下食品超市加上高密度的便利店、专卖店;往外走,住宅区开始出现2000-5000平方米的超市,从中心城区开车几分钟可以到达;再往外走,差不多到城乡结合部,是大型购物中心,即集购物、娱乐、温泉包括金融、教育、保健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场所,购物只是其中的一个功能。从这种商业布局看,岛城便利店还仅仅处于发展初期,它将随着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居民居住的变迁而逐步走向成熟。
当然,日本城市的商业分布格局只具有导向意义。就目前看,通过规范自身来求生存、求发展仍然是岛城便利店的当务之急。
在便利店存在的诸多劣势中,单打独斗是现今岛城一些便利店的生存状态,这些便利店一没有资金上的优势,二没有进货上的价格优势,三没有宣传促销上的有力手段。在上有大型超市、卖场,下有升级改造后的农贸市场的夹击下,房屋租金成本上涨等所造成的压力,很容易使之难以为继。
一方面便利店在业态上有与超市、卖场并肩发展的潜能,另一方面多数便利店陷入生存困难,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有效的解决方案应该是由连锁企业通过规模优势和高效的管理进行资源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