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八年,继7-11后,北京的便利店领域将再次迎来重磅势力。日本第二大便利店品牌罗森宣布,将陆续在京开数百家门店。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为了抵御强敌来袭,内资便利店品牌都在强化速食、物流配送等环节,以提升竞争力。不过在业界看来,内资便利店品牌的升级模式仍没有跳出模仿的怪圈。
内资品牌加速升级
全球拥有过万家便利店的罗森即将进入北京,让内资便利店的紧迫感加剧。国内大型便利店品牌快客为此开出了创新门店。“在商品结构上,速食的品种更丰富,与普通门店相比,时尚、进口商品比例也有提高。”据原北京联华快客便利超市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爱国介绍,北京区的便利店增长速度会更快、品牌会更丰富。
北京本土力量也在快马加鞭。“物美便利店一直在学习日本企业,最近还强化了速食品类。”物美集团北京公司副总经理种晓兵说,便当品类一直是其发展瓶颈。不过未来,物美会在店铺足够多的时候建设食品加工厂和物流配送体系。基于形势,物美将保持30-40家的年开店速度。京客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京生也表示,目前京客隆旗下的便利店在配送和物流上进行了调整和改造。好邻居便利店此前也通过推出网上订送餐和代收快递等增值服务来吸引客流。
阻止日系品牌掌控市场
内资便利店集体加速升级并非没有道理。上海通略零售业顾问公司董事长沈建国介绍说,在同为一线城市的上海市场,罗森、全家和7-11三大日资便利店品牌处于三足鼎立局面。其经营模式、店面形象和格局都代表了上海便利店的最高水平。如今,罗森挺进北京,势必对北京便利店行业产生影响。“一方面将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另一方面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并对现在7-11的模式产生冲击。”
业界认为,如果内资便利店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更多的机遇,未来,北京市场也很可能出现和上海市场相同的情况。
事实上,目前在北京,留给便利店的生存空间还很大。从便利店的发展规律看,每3000人需要一家便利店。例如日本东京,有约4000万人口,便利店总数超过4万家。北京常住人口在2008年就已经突破了2000万人,照此计算,至少需要6700家便利店。但据调查机构Kantar Retail今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北京的便利店仅有1200多家,距理想状态下的店铺数量相去甚远。
亟待跳出模仿怪圈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在商品品类、服务水平还是在消费者的口碑上,7-11处于领先地位。其他内资便利店暂时还无法与其相抗衡。一项数据显示,上海市场中,7-11日销售额是全家便利店的2倍、罗森的2.5倍、内资便利店的3倍。
商业专家认为,内资便利店要想成为中坚力量,首先要做的是赶上领先者的步伐。这也是内资便利店纷纷加紧升级的主要原因。
不过现阶段,内资便利店的升级改造还停留在模仿层面上。记者调查看到,7-11店内的主力产品饭团、三明治、中式餐包以及好炖,在快客、物美、好邻居等内资便利店中几乎都可以找到类似的产品。
事实上,目前,7-11等日系品牌的零售模式,也被消费者自然而然地认为是正宗的便利店。但中国和日本消费市场的需求不同,内资便利店品牌应该找到本土化的升级方式。
沈建国认为,内资便利店要赶超对手,店中鲜食和速食的比例一定要突破30%,这样才能保证35%的毛利底线。否则即使抢到了好店面,也会输在内部竞争力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