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11传出将在上海关闭调整近20家门店,事实上,其在广州已经关闭了10多家。
7-11相关负责人表示,门店有开有关,均属正常运营,公司重视门店的经营质量,找到好的位置就会开,经营状况不好的就会关。
自2008年便利店行业经历“开店潮”后,一波声势更为浩大的“关店潮”似乎正在涌来。
除7-11外,罗森、可的、好德、OK便利店、全家、喜士多等便利店也在陆续收缩战线。上海全家表示,他们在当地关闭和调整了至少几十家便利店。今年上半年,香港OK便利店也在广州关闭了多家便利店。今年罗森由于业绩不佳等问题关闭的门店也有30家左右。
如今,对于品牌便利店来说,盈利是最关键的指标,对于持续亏损和几乎看不到盈利前景的门店,惟一的办法就是当机立断止损关店。尽管这对于规模制胜的便利店是痛心疾首的决定,但关闭业绩不佳的门店以控制成本,是企业控制投资风险,收紧投入的措施。
业内人士认为,持续亏损、区域门店饱和、租金翻倍,是便利店关店潮的三大“元凶”。
运营成本上涨蚕食利润空间。“房租和人力成本,是便利店行业最大的成本负担。”
便利店多集中在写字楼区域、主要商业区、大型社区出入口以及一些新兴商圈。便利店对人流量的要求相对较高,选择的也多是繁华地段,因此房租是其成本支出中的“大头”。事实上,品牌便利店关闭部分门店并不是要缩减业务量,而是为了降低日益上涨的租金压力。
此外,据记者了解,关闭的便利店不少是五年前签约,目前签约到期,面临租金的上涨而不得不另换他地,也有一部分是因为最初抢占市场而“撒网”开店,最终发现营业额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了不继续亏损而在签约期间关门。
人工成本上涨也是便利店的“不能承受之重”。来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研显示,2011年零售企业的人工成本增长19%,2010年上半年则增长15%。
业内人士认为,一个便利店企业一年亏损数千万元至1亿多元已属正常,故而止损、减负是业者们当前最关注的事情。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1年中国特许加盟行业投资景气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45个行业和业态中,便利店的投资回报处于较低水平;在近两年内并购和整合将会比较频繁的行业中,便利店排在第二位。报告认为,经历2008年以来的开店潮后,便利店将进入门店租赁到期的集中阶段。这意味着,连锁便利店企业已开始进入洗牌阶段。
品牌便利店谋求转型势在必行。
据记者了解,继5月试水委托加盟后,北京7-11又于近日开放了特许加盟业务。有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7-11通过门店扩张以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是通过加盟模式减少投资风险。
时富金融分析师廉波则认为,转型主打加盟店的确是一个减少总部成本的方式,但加盟运作过程中,管控风险很高,假如加盟商出现问题则会对品牌有所伤害。
有市场人士表示,未来便利店的中心一定在中国,按5000人一个店来算,中国13亿人,将来可以容纳26万家店,目前中国各种便利店数量加起来最多5万家,市场潜力不可估量。
收购也是未来便利店发展的一个手段,可以迅速打开市场,但是目前还为时过早,因为一方面收购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便利店普遍都还未盈利,还未到考虑收购的地步。
另外,随着我国二、三线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购买力的提高,进军二、三线城市也是便利店的发展方向。由于一线城市租金不断高涨,并且竞争程度激烈,便利店在一线城市发展的空间愈发狭窄,而二、三线城市的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空间很大。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高博轩建议,品牌便利店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提高服务意识,善于谋变,根据所在社区居民的需要进行商品的采购和铺货,不断地满足市场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