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流量”or“滞留量”
“五一”将至,各大卖场又到了活动如潮人如海的时辰,然而,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出游”相似,相当部分的北京人选择放弃扎堆购物,原因只有一个理由——太挤。上周,北京市安监局等5个部门据《北京市商场超市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草案)》(以下称《草案》)召开了立法听证会,主要内容包括“超市商场需根据自身面积和客流量限制人数,超市无购物通道设置、购物车数量及大型促销活动应配备一定数量保安”等,然而在普遍认为卖场安全性有待加强的同时,多数与会听政陈述人对《草案》细则都提出了质疑,尤其是“商场超市消费者公共活动面积平均每人不得少于0.8平方米”的规定,更被众多商家认为缺乏可操作性。
学者:安全标准已经降低
北京市社科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松表示,现在《草案》规定的标准和过去相比降低了。据他介绍,我国1989年开始实施的商场超市最高容纳人数的规定为,人均占用面积不得小于1.35平方米。此外,他认为应该强制要求商场超市安装人流计数器。而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杨静认为,《草案》仅仅规定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场超市举行大型活动时,应当配备相应的安全工作人员,杨静表示,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下的商场超市也应该有相应的规定。
据了解,1989年开始实施的《商店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普通营业厅内各售区面积可按不同商品种类和销售繁忙程度而定,营业厅面积指标可按平均每个售货岗位15平方米计(含顾客占用部分),也可按每位顾客1.35平方米计,若顾客使用手推车,人均占用面积不应小于1.7平方米。而在《北京市商场超市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草案)》中,相应规定被修改为“商场超市容纳的消费者人数按照营业区域公共活动面积计算,平均每人不得小于0.8平方米”。
商家:客流限量无法操作
参加听证会的菜百公司副总经理陈志荣表示,商场客流流动性很大,对于保证每个人不小于0.8平方米的标准,操作起来很困难,而且如果采用人均来计算的话,由于每个商场每个楼层的商品不同,顾客的容纳量也不一样。例如菜百1层的顾客就比较集中,而2层高档商品的顾客就比较少,很难达到均衡。“有很多顾客都是专程从昌平、延庆等远郊区县来的。如今年初在销售狗年金条时,甚至还有专门从外地赶来的。”陈志荣表示,如果按面积来界定,又如何对待不能进入的顾客?
记者就此咨询了中友、翠微、百货大楼、SOGO等各家卖场的宣传负责人,多数人表示并不知道该《草案》,而商场也不会对“五一”期间的客流量进行限制。物美集团宣传部人员告诉记者,所谓的客流量很难精确量化,更何况客流在卖场的分布大不相同,并随时随着卖场活动进行迁移,生鲜区域人满为患的时候,也许文教区正冷冷清清,不可能有上限标准。即使真的在门口记数“挡驾”,那么谁该被挡在门外,又怎么向顾客解释“闭门羹”问题?此外,针对拥挤状况,各大商场超市已经采取了相关行动,如活动期间加派保安、疏导安全通道等等,以物美为例,每天晚上五六点钟消费高峰期间,除了加开非购物通道外,收银员也加开一班,人员增加到白天的两倍。
顾客:打折促销量力而行
对于顾客来说,造成节日拥挤的最直观原因除了假期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商家的集中折扣。家住海淀区的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平时经常逛街,但是节假日反而不敢去,一看到“打折”两字就能想象空气污浊、水泄不通的场面,商场的折扣是否有必要如此扎堆,即使扎堆,是否真的要千人一面,全体返券,让越来越多的顾客为了凑券而滞留商场,是否也应该考虑自身的情况?
而一位商场经营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其实对于商家来说,节日打折返券也是你追我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商场都不拒绝人气,更何况客流量还不等于消费量,所以很多商家选择返券而非直接打折,在利润相似甚至更低的情况下,选择返券可以让同一时间更多的顾客滞留在商场,造成超高人气,成为吸引节日顾客最醒目的招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的客流量很大程度上是商家经营方式造成的“滞留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