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满足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各大超市都努力在各个领域寻求利润增长点,经营服装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于是众商家纷纷试水。可目前超市服装经营面积往往与销量不成正比,使得一些经营者无所适从。
日前有消息称,有些地方的超市服装正面临着“大空间、低销售”的窘境,超市服装经营似乎成了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记者近日随机走访了北京包括家乐福、易初莲花和物美等在内的好几家大型超市,正值春夏服装换季之际,它们也和商场一样正在进行着类似于“服饰清仓打折”和“春夏换季促销”的活动,一套纯棉家居服29元、一条免烫休闲裤39元……价格不可谓不低,驻足观看的人也不少,但真正买的人却寥寥无几。
据家乐福马连道店服装区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内衣和鞋袜卖得还可以,但其他服饰一般都不好销。该店服装区占了二楼整个日用百货的近1/4,但销售额却低的可怜。面对记者“如此大的空间、如此低的价格,再加上家乐福的高客流量,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窘境?”的提问,该工作人员也只是无奈的答道,“我们也没有办法。”
多元化与低销售的尴尬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现在,大家都提倡“一站式购物”的消费理念,超市也正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卖服装正是业务拓展的一个方向,而人气、人流更是蕴藏了无限商机,因此各大型超市都纷纷在日用百货区开辟了不小空间准备在服装上掘金。
记者看到,除了家乐福开辟大空间销售服装外,易初莲花六里桥店甚至把一楼近2000平方米都拿来陈列服装,应该说是北京超市中服装区面积最大的了,在规模上,有种欲与服装商场比高的架势。其服装品种比较多样,包括婴儿、儿童、青少年、中老年服装等,基本都是中低价位,可消费者们就是不买账。其他超市的服装区域也都显得门庭冷落,顾客寥寥。
据了解,服装销售目前在整个超市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像家乐福等超市所售的服装有40多家生产商,而易初莲花则多达到70至80家,但销售额却只占整个超市销售额的5%至8%。被调查的其他超市没有明确的数据,但都表示情况差不多。
“服装销售占超市的经营面积不小,却没有带来相应的销售额。”易初莲花一位工作人员露出如此的无奈。但他同时也表示,经营服装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大家都在摸索着前进。而且,长期经营品质好、价格低廉的服装,能够树立超市的价格形象。现在超市拿出大空间来卖服装,也可以说是在培育市场。
价低质同服务不到位
“在北京买衣服的选择太多了,有商场、专卖店,还有街边小店。”问起超市服装销售为何这般冷清,几乎所有的超市都给出了这个答案。
据介绍,目前超市里销售的主要是中低价位的服饰,而这样的服饰,在北京的各个批发市场,如大红门、动物园等服装批发市场等都可以随意买到,而且款式的更新要比超市的快很多。另外,还有一些特色服装店,为了吸引人气平时也会做一些打折或促销活动。况且那里的衣服比较时尚,一般都是当季最流行的款式。至于价格,也就在一二百元,像夏天的衣服则更便宜,而且还可以砍价,很容易就能买到既好看又便宜的衣服。
有超市坦言,“如果超市的服饰也有街边小店那样的更新速度就不愁卖不动了,但是如今超市平均一个月才会有新货到,像小店那样几乎不可能,服装从采购到上架,都要经历一个个程序,缩短过程超市操作起来则会太麻烦。”
通过记者几天的走访,发现服装销售的各种业态的挤压的确是超市服装遭遇窘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决非全部。
低价格应该是超市服装吸引消费者的一大卖点,但现在的“低价格”却成了“低档货”的代名词。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的超市服装品牌,大多是本地或外地小厂生产的三四线品牌,消费者对其知之甚少。大多数超市服装的花色款式没什么个性,加上货品更新慢、质量一般等问题的存在,其销售范围就缩到很小了。
在某超市,消费者张女士推着购物车走进了服装区,最终车子仍然空着推出去。本来想买件吊带裙的她告诉记者,超市里实在挑不出她想买的服装。“年轻人的衣服做得肥肥大大,工艺也不是很好,中年装裁得土里土气,老年人的服装尺码又不足。我看了这样的服装,还没考虑价钱,就没了买的念头。"“买衣服,看的是款式、质地和价钱,但如果款式、质地都不能吸引消费者,那价钱多少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消费者李先生也摇着头说。
由于借着大型超市超人气和高客流的东风,方便性是超市服装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另一特点。虽然购买超市里的服装并不是消费者的主要目的,但是大多数的消费者在选购家庭用品和食物后,顺便选购服装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比较自然的事,而且自由挑选服装也显示其方便性。另外,超市延长营业时间和提供宽敞的停车场也方便了消费者。但现如今,超市服装的“内容”并不方便。与大商场百货店相比,不少超市的服务也不够贴身。其一,许多服装杂乱地堆在一起,感觉买衣服就像是在买大白菜。其二,目前有部分超市没设试衣间,当消费者提出要试穿衣服时,售货员说只能原地在身上套一下。凡此种种,也难怪我们的消费者不肯赏光了。
大方向的新定位
如此的低回报率,如此的恶性循环,也着实让经营者们无所适从。它们有的一味从降低成本上考虑,现在有很多超市的服装区日渐萎缩,有的干脆将销售服装的专区分租出去。但不管怎样,正如易初莲花那位工作人员所言,这无法阻挡超市经营服装这一大的方向。
据英国媒体调查,英国超市服装深受青少年消费者青睐。所以,如何调整定位,改进营销策略应成为超市服装的当务之急。
有专家认为,占超市如此大面积的服装区需要不小的固定成本,如果商家想从中获利又不想付出太大成本是不可能的。造成超市服装商品利益回报不够的原因还应归为超市本身决策不准确:一是目的不清楚,超市的服装区不可能像专业服装商店那样满足顾客特殊需要;二是对象不清楚,超市的总体走向是便利店的发展方向,经营对象是大众,即超市服装的质量和价格的定位应满足大众的需求。
但也有专家认为,超市卖服装不能一味以低价来吸引顾客眼球,应该有其独特的定位。尤其现在,白领人士上超市购物已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如果超市有其喜爱的服装,肯定会顺便购买。针对目前一些超市服装销售杂牌多、款式单调的现状,专家建议,品牌化是超市服装销售跳出“怪圈"的有效途径。商家可以采取错位竞争策略,向供应商采购专供超市的批量产品,把重点放在款式变化相对较小的衬衫、内衣、鞋袜等方面,把“超市服装"与“百货服装"彻底分开,凭借超市的优势真正做到物美价廉而又吸引顾客。
当然,也可以直接同生产商接洽,创立出经营成本低,又把控得了品质,并具有自己特色的服装,像百佳超市就生产了“百佳牌"衬衣,价格仅为49.8元,这应当是超市服装拓展销路的一个很好的尝试。惟有如此,才能够走出超市服装经营尴尬的困境。
□相关链接
据英国媒体调查,在英国,年龄在18到24岁之间的消费者比较喜欢购买超市服装,因为价格低廉他们可以接受。另外,他们倾向于自我消费。
年龄在25到30岁之间的消费者认为超市服装的价位的确很有吸引力,但是他们只是偶尔购买。
年龄在31到39岁之间的消费群体可能有更好的经济条件。他们中的一些人偏爱一些百货商场或者专卖店的服装而从未购买过超市里的服装。他们提出超市应该有更多品牌的服装。反之,他们中的另外一些消费者却经常购买超市服装。
年龄在40到49岁之间的消费者中,100%的消费者认为低价位的超市服装是吸引他们消费的主要原因。这个年龄消费者不仅为自己而且也为他们的家庭成员购买服装。他们希望超市能继续保持低价格和实行多种促销活动。
年龄在50岁以上的消费者似乎从未购买过超市服装,也许他们受到文化的影响。另外,他们也抱怨超市里的服装是为年轻人而设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