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为全球最大的银行,以及唯一真正全球化的银行,花旗集团(Citigroup)一直是盈利能力超强的业界楷模。最近,花旗集团公布第二季度盈利达到41亿美元,一如既往地超出预期。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投资者不再追捧花旗。几个月来灾难接二连三地向威尔袭来,当局已经开始对花旗集团在安然崩溃以及电信业危机等一系列财务丑闻中担任的角色展开调查。在南美,威尔正努力收拾残局,阿根廷金融危机令花旗损失超过10亿美元。就连为花旗带来过半利润的消费借贷业务,也因为信用卡坏帐上升以及与监管者在营销方面的冲突而险象环生。投资者担心,花旗面临的这些问题预示着更深的危机。这种担忧不无根据,由于威尔对于并购与高增长的执着,今天的花旗集团已经成为规模巨大、结构复杂、难以管理的巨无霸。 关键词: 美国经济,金融业,金融超市,坏帐,消费信贷
花旗集团曾以极强的收购能力、高成长率成为业界表率,但现在,花旗给人的感觉是:问题众多、增长无望 在华尔街,人们称桑福德·威尔为"邮差"----作为花旗集团的领导人,威尔三十年来毫不间断地带给投资者盈利增长的好消息。在投资者的追捧下,花旗集团的股价稳步攀升。整个90年代,花旗集团平均每年为投资者带来的回报高达40.8%,表现甚至超过了杰克·韦尔奇管理的通用电气。 偶像的黄昏? 作为全球最大的银行,以及唯一真正全球化的银行,花旗集团(Citigroup)一直是盈利能力超强的业界楷模。最近,花旗集团公布第二季度盈利达到41亿美元,一如既往地超出预期。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投资者不再追捧花旗。花旗集团的股价自今年一月走出高位48.50美元后便一路下滑,目前已经跌到29.39美元(9月3日收盘价),市值蒸发97.5亿。 业界人士说,花旗是那种大到无法倒闭的银行。目前它的资产达到1万亿美元,在全球各地100个国家拥有27万名雇员。然而,作为这家金融巨头创建者的威尔,其威望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今年3月年满70的威尔是一位排斥风险、稳扎稳打的管理者。然而,几个月来灾难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当局已经开始对花旗集团在安然崩溃以及电信业危机等一系列财务丑闻中担任的角色展开调查。在南美,威尔正努力收拾残局,阿根廷金融危机令花旗损失超过10亿美元。就连为花旗带来过半利润的消费借贷业务,也因为信用卡坏帐上升以及与监管者在营销方面的冲突而险象环生。 投资者担心,花旗面临的这些问题预示着更深的危机。这种担忧不无根据,由于威尔对于并购与高增长的执着,今天的花旗集团已经成为规模巨大、结构复杂、难以管理的巨无霸。一家基金公司的资深经理人说,"过去,花旗集团代表着极强的收购能力、高成长率和领先全行业的优异表现。但现在,花旗给人的感觉是:不可信任,问题众多以及增长无望"。 金融超市=利益冲突? 在所有的问题中,令花旗最为困扰的无疑是荡涤整个华尔街的财务丑闻问题。经历了洗礼后的投资者猛然醒觉,以往被尊为典范的金融服务巨头都存在着根本的结构性问题。花旗、JP摩根大通、美林证券以及其他大型金融服务机构无不在利益冲突面前做出妥协。银行与券商不惜以贷款损失为代价,去赢取利润丰厚的投行业务;以模棱两可的财务手段帮助企业隐瞒真实的财务状况;某些公司的证券分析师大肆吹捧银行客户的股票,但私下里却称这些股票为"垃圾"。最新爆出的一桩丑闻是,花旗旗下的投行所罗门美邦让电信公司的CEO们在新股上市后优先抛售,以换取电信公司新股发行业务。金融业的种种制度似乎在设计上都具有先天的缺陷��即牺牲小股东的利益,来满足金融机构及其客户的盈利要求。 就在不久前,这种错综复杂的业务链还被视为高效率的模式。著名的纽约州首席检察官艾略特·斯皮策说,"我相信必须对涵盖全面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进行适当的控制"。目前斯皮策正在对所罗门美邦展开调查,他说,"我们发现,许多问题都来源于同一个错误的概念,即金融服务的集中化有益于经济"。 以美国住房能源商业委员会代表约翰·丁格尔为首的一批美国政、商界人士都认为,美国的金融自由化已经泛滥。虽然要全方位地恢复监管几乎不可能,但在投资者疑虑以及监管者严格执法的双重压力下,金融巨头们会发现,现行的"一站式"经营策略不值得坚持。哈佛商学院的投资银行学教授萨缪尔·海斯说,"我一直认为,一站式金融超市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典范,而不是现实中的。"他预测,目前这些大型的金融超市迟早会分解。 尽管威尔尚未表示要放弃金融超市的概念,但安然以及电信业事件给花旗带来的震荡已经迫使一些高层人士开始反思。花旗银行的首席运营官、威尔最信任的干将之一查尔斯·普林斯三世表示,"当你经历了如此重大的挫折后,整个理论框架都会改变,所有人的看法都会改变。"他说,花旗必须尽快地适应新的现实。 过去几周,威尔先后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花旗将会把发放给雇员的认股权全数计为费用(避免认股权支出蚕食股东权益),还将创建新的独立董事委员会,加强公司治理。他要求所罗门美邦强化对利益冲突的限制并加强信息披露。这一切也许只是开端,普林斯说,"我们正在全面检讨我们的业务"。 威尔:廉颇老矣? 一些机构投资者怀疑,目前市场对花旗股票的抛售有过激之嫌,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继续持有股票。一位基金经理说,他宁愿买那些业务清晰的公司的股票,而不会碰前景没有把握的那一类。他说,现在你最不能做的就是把钱赌在某一个人身上,即便这个人是桑福德·威尔。 多少年来,威尔已经成为CEO的最高典范。90年代,威尔的薪酬总额高达10亿美元,跻身有史以来收入最高的经理人前列。去年,他的个人收入仍然不菲,薪资总额为2820万美元,其中1800万为现金。不过,与他的大多数同侪不同的是,威尔在行使认股权后并没有卖掉手中的股票,目前,他拥有3260万股花旗股票,比起今年1月,他的股票已经缩水了4.7亿美元。 或许没有人比威尔更希望治好花旗的"病",问题是这个与花旗同呼吸、共命运的人是否具备这种品格和能力。关于威尔的品格,花旗最大的股东、沙特王子奥瓦里德·本·塔拉尔赞赏有加。拥有2.66亿股花旗股票的塔拉尔说,"桑福德的品德决不应该被质疑,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不过,多年来威尔激励士气的方式已经备受争议,对待那些达不到目标的人,他的方法只有一个:炒掉。 自斯皮策将调查范围从所罗门美邦扩大至花旗集团以来,威尔的失误开始成为众矢之的。现在,调查的焦点集中在威尔是否在2000年向所罗门美邦的明星分析师杰克·格鲁曼施加压力,要求他把AT&T的投资评级从"中立"调高到"买入",以赢得AT&T的证券承销业务。威尔本人拒绝对此表态,但花旗的一位发言人则对此进行了激烈的反驳,他说威尔从未要求任何分析师做任何事情,作为一个领导人,对分析师提出任何类似建议都是"可耻和极端错误的"。 人们不能不注意到,自从1997年花旗被收购后,所罗门美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所罗门原本是债券发行业务的领跑者,之后与从事证券零售的美邦公司合并。然而近几年,所罗门美邦却在华尔街利润最丰厚的投行业务中开始崭露头角。最明显的是,它在全球证券发行业务的市场占有率直线上升��根据汤普逊的统计,1997年,在证券发行市场上,所罗门美邦只占5.4%的份额,但今年头八个月,它的占有率已经上升到了14.8%,居全球第二位,排在高盛之后。 斯皮策以及多名国会议员等一批证券业监管人士目前都急于证实一点,所罗门美邦在"力争上游"的过程中有没有违反法律,是否影响了华尔街的正当竞争,或是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尽管目前该公司还没有接到任何指控,但各种不利的消息已经甚嚣尘上。 格鲁曼之失 现在,批评的焦点落在所罗门美邦的分析师格鲁曼身上,这位过往的明星分析师曾经对世界通讯、环球通讯等多家陷入困境的电讯公司发出"买入"建议。目前诉讼的关键在于格鲁曼的建议是否是出于私利的考虑,即他是不是为了替所罗门美邦获取投行业务而误导投资者。 在证券界,所谓的"中国墙"形同虚设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哥伦比亚大学的证券法教授约翰·考非说,"不为投行业务所影响的分析师几乎不存在,投行更关心的当然是怎样讨好客户,而不是分析师评级的客观性"。格鲁曼也早已不只是一介分析师,他自称是华尔街的新型"混血儿",一个"对银行业务有深入了解的分析师"。他不仅提出投资建议,由于与电信业的CEO们私交甚笃,他还常常向他们提供商业建议,甚至出席一些电信公司的董事局会议。 格鲁曼自以为是的优越感遭致了同业甚至同事的鄙薄,但他的大老板并不介意。威尔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杰克(格鲁曼的昵称)对电信业的了解比我认识的所有人都深,我认为,他是一个优秀的团队领袖"。 在电信业全盛时期,所罗门美邦的业务也蒸蒸日上。格鲁曼的年收入曾经高达2000万美元。自1996年电信业开放以来,所罗门美邦为81家电信公司发行了总额为1900亿美元的债券和股票。据统计,世界通讯在证券市场上筹集的189亿美元中,有65.8%是所罗门美邦帮助完成的。至2001年5月为止,花旗还是世界通讯的最大贷款银行,还替该公司发行了118亿美元的债券。而世界通讯则以集资的收益偿还贷款。 8月15日,48岁的格鲁曼辞去了在所罗门美邦的职位,为此,花旗支付了3200万美元的补偿金。格鲁曼的离去令花旗高层如释重负。人们猜测,随着监管当局调查的深入,所罗门美邦的管理层还会有人陆续离职。重建诚信 像大多数CEO一样,威尔在形势的逼迫下决定展开公司改革。7月8日,他在接受《首席执行官》杂志2001年最佳CEO奖的致辞中,呼吁重建公司诚信。他说,"改革的责任始自高层。不管挑战有多大,我们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不过,威尔真正开始面对挑战,还是7月23至24日参议院召集花旗就安然事件举行听证会后。调查委员会的成员指责花旗与JP摩根大通通过一项将80亿美元贷款转为采购的财务安排帮助安然掩饰财政危机。委员会得到的内部电邮显示,所罗门美邦曾在1999年与安然进行过类似交易,由此避免将1.25亿的负债体现在会计帐目中。 听证会结束后,威尔向花旗集团的全体员工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尽管他没有承认花旗有任何错误,但可以看出他决意改革。在邮件中,他表示花旗将主动地改变开展业务的方式,禁止投行人士影响研究报告的撰写,也不能对证券分析师的收入有任何说法。威尔甚至呼吁监管者通过新规则,禁止分析师与银行家一同拜访客户,或是参与路演活动。除此之外,分析师还必须保证出具的分析报告"准确地反映了个人观点",并且未受任何利益的影响。 8月7日,威尔向员工发出了第二封电邮,宣布公司的认股权支出计入费用以及成立独立董事委员会的决定。威尔还表示,花旗集团绝不再利用任何财务技巧帮助客户隐瞒债务。 威尔的改革能否给花旗带来新的生存空间,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可以确知的是,花旗目前低迷的股价已令威尔无法施展高超的收购技艺。经过改革的历炼,威尔最后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也许仍然是昨天那个简单的花旗,而不是今天令人目眩的金融超市。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