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起国内超商界最大的收购案还可能仅仅是行业本轮并购重组热潮的开始。业内专家认为,金融危机使国内零售业进入优胜劣汰时代,一些优质企业将加快并购重组步伐。国内零售企业或扭转外资零售步步为营之势。
“老大”收购“老二”
友谊股份发布的公告称,联华超市为进一步扩大该公司在集中发展区域的市场影响力,加快企业的发展,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联华超市及其下属子公司上海联华超市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华超市发展”)拟收购百联集团及百联置业持有的华联超市100%股权。
根据并购协议,联华超市将有条件同意以4.89亿元,向百联集团收购华联超市的99.4%股权;联华超市附属公司上海联华超市发展有限公司有条件同意以295.07万元,向百联集团的附属公司百联置业收购华联超市的0.6%股权。收购完成后,华联超市将成为联华超市的附属公司。
资料显示,联华超市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商超企业,2008年销售规模超过500亿元,门店数达3932家。而与联华超市有老大老二之称的华联超市,2008年拥有门店总数1396家,其中加盟店1183家,直营店213家。华联超市也自1992年创建以来曾在中国连锁业连续三年创造了规模、销售
和利润第一的辉煌历史。
行业并购重组将掀新潮
据了解,这两家国内龙头零售企业的合并早已是定局,只不过是时间与方式的问题。2003年上海组建百联集团,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就成为了同属一个集团麾下的竞争对手,而这也预示着百联集团将进行一场合并重组来解决同业竞争的问题。
有分析人士表示,计划终于在今年得以敲定或也与现在的经济大环境有关系。据了解,近年来,联华超市发展一直保持强劲势头,去年世纪联华经营盈利率就由2007年的0.05%上升至1%。而华联超市却因高速扩张,遭遇发展瓶颈,一度陷入亏损危机。
国际数据公司调研结果也显示,2009年下半年零售行业的并购和重组可能掀起新的高潮。从历史来看,行业景气下滑持续的周期越长,零售企业“马太效应”式的分化将越明显。资金充裕、管理能力优秀的零售企业除自主开店外,还有望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事实上,国内零售企业的并购重组迹象明显。鄂武商、武汉中商、武汉中百日前就公告,武汉市国资委直接介入上述三家公司大股东武商联。兴业证券分析师表示,这一动作表明了国资公司做大做强武商联的决心,三家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推进有望提速。
迎战外资巨头或可期待而这一趋势也正是政府所希冀的。商务部年初就强调,将支持大型流通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业内普遍认为,面对气势如虹的外资零售巨头,这是中国民族企业的唯一出路。
据了解,在金融危机下,外资零售巨头同样在加快“跑马圈地”的速度。特别是沃尔玛,今年1月就一路狂飙开出17家店。同时,还新辟便利店业态,宣布今年底将开出约100家店,5年内开设1000家店。
自从加入WTO后,外资零售巨头便开始了对中国市场的大举进攻,而国内零售企业市场份额则步步后退。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的19家外企店铺数达到4613家,占“百强”店铺数的6%。销售额达到2426亿元,占百强销售总额的20%。其中13家以大型超市为主的外资企业卖场门店达755家,店铺平均年销售额达2.3亿元,家乐福、大润发、沃尔玛领先优势凸显。
第一商业网总裁黄华军说,规模小,集中度低,网点少使国内零售企业难以成规模,在外资巨头面前逐渐丧失话语权。其实,国内企业也一直在呼吁政府推动组建商业航母以与外资巨头分庭抗礼。而国内首个超市航母———联华超市完成重组后,将成为外资巨头最强大的竞争对手。不过,目前来看,竞争力或仅止于区域内。
联华超市还需像外资取经,加快全国布局。东北证券研究报告也显示,本次收购之后,联华超市将进一步巩固其长三角地区的竞争优势,在标超业态获得主导性市场地位并进一步形成规模优势。同时也将在供应商整合、物流配送、后台系统共用等方面体现内部的经济化和集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