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承担的《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修订近日已进入公开征求意见环节。本次修订首次对超市业态进行了细分,划为便利超市、社区超市、综合超市和大型超市四种业态。 新标准的出台,意味着便利店、标准超市和大卖场的业态划分即将成为历史。其实,2005年前后,标准超市(下称“标超”)就开始在大卖场与便利店“两头捞不着”的尴尬中酝酿涅槃,尝试转型,衍生出食品加强型超市、高端超市、社区超市等多样化的业态。 然而几年过去,转型仍在继续,向左,向右,“标超”到底要向哪转?
方向:走多元化经营
高端店、社区店、平价店……“标超”业态被演绎出众多差异化的经营形式。
2004年,曾以“标超”雄霸一方的江苏苏果委身华润,这一事件已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标超”业态致命的缺陷,如今的华润苏果明确的将其业态划分为购物广场、社区店、平价店、标超和便利店5种业态形式,满足不同区域顾客和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
联华超市的“标超”在2006年开始全面转型,从细分市场、兼顾不同需求入手,在商品结构和品种上进行尝试,将其上海的各家门店根据目标群体划分为四大类:销售高端产品的高端店、扩大生鲜食品销售面积的社区店和主打畅销产品的标准店与小型店。截至2009年底,联华超市旗下的288家“标超”,已有188家实现转型,转型门店超过直营门店的65%。
“精准商圈定位、优化卖场布局、完善经营品项、强化生鲜自营等是2009年联华超市门店深化转型的主攻方向。”联华超市新闻发言人孙明表示:“转型门店要针对自己的商圈特点,调整商品结构,不断迎合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
核心:满足顾客需求
高端、中端、低端商圈……怎么转?由顾客决定。
“转型要充分考虑购物者的消费能力,”北伦国际零售管理研究机构总监刘文烽解释道:“高端商圈,转型做高端超市,比如香港百佳的TASTE和CITY,武汉中百的生活剧场;中端商圈,要做活生鲜,变身社区厨房,比如超市发和天津津工;而低端商圈,则要控制商品数量做低价格,如一些地县超市。”
对此,北京超市发总裁李燕川亦有同感,“不管是高端还是平价,其实都要看商圈环境,要考虑到顾客的购买力。超市发的林萃路店与以往的‘标超’相比,走的是高端路线。但这不是我们特地去搞高端,而是根据林萃路周围高端商圈环境做出的选择。”
“互惠超市目前在一线城市的门店主要是社区店的形式,根据不同社区的特色,在商品品类上有所差别。高消费社区门店会加大生鲜和快速消费品的比重,而靠近医院、学校、车站等社区也有所不同。”四川互惠超市总经理何婕告诉本刊记者:“通过延长服务时间、实现固定顾客送货上门等多种方式,社区超市要做到留住顾客。”
“标超”与其和便利店或大卖场竞争商品经营,还不如多投入些精力在与便利店和大卖场的竞争顾客经营。“从经营商品,到经营顾客,这才是标超的未来。”刘文烽表示。
社区超市的真正出路,在于比便利店和大卖场更懂顾客,在于顾客就在家门口,在于把会员做起来,在于通过会员透视顾客需求。建立购物篮分析,加强关联销售;开办会员卡,采取红利商品模式、关联推荐模式等多样化措施,推荐的就是关联品,通过会员创新,锁住顾客心。
未来:转型因地制宜
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标超”的未来在何方?
正当传统大卖场的价格战还在如火如荼时,零售企业在高端超市上的“圈地战”也开始弥漫起硝烟。高端超市纷纷试水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的CBD和高端住宅圈。然而,随着门店租赁费用的飙升,特别是在寸土寸金的商业中心,相较于大卖场,“标超”似乎更有优势。
对此,北京烽雅精英顾问公司董事长李生坦言:“随着成本的增加,大卖场必然要被挤出商业中心,实现郊区化发展。而真正能在商业中心生存下来的,依然是‘标超’。”商业中心开设的标超加强型门店才能实现坪效、人效等多方面效益最大化。
在二线城市,“标超”的优势主要在于,深入社区,强化生鲜,变身“社区厨房”。而在三、四线城市,由于市场容量有限,单独开设超市大卖场并不适合当地市场的需求,而这些城市一般又没有正规的大型百货商场,满足对中高档服装、化妆品、通讯类等产品的需求,因此“超市+百货”的混合模式往往能叫得响。业内人士分析,这一模式吃香的原因还在于,它利用超市低毛利的生鲜以及日常用品来吸引人气,百货店则以销售高毛利商品获得利润。
“‘标超’的转型一直在进行。”李燕川表示,“有创新就有变革,‘标超’转型会进一步进行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