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润万家广州五羊新城店的“平价专区”,这里的蔬菜每斤大约比附近的一家集贸市场低0.4元,肉类则低约2元。
华润万家有关负责人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每日会在生鲜区选择十多种蔬菜,几种肉禽蛋和粮油产品,标上平价商品的标志,参考广州市物价局每日公布的全市菜篮子均价,在此价上大约下调5%~15%。低价商品十分受消费者喜欢,店内经常出现消费者抢购现象,还有批发市场的商贩都前来进货,有时不得不限购。
同样是广东省首批平价商店之一,新供销购物广场黄边店负责人告诉本报,其店内约八成的商品均属于平价商品,而从4月开业至今,月均销售额已达200万元左右。
农超对接降低成本
华润和新供销购物广场黄边店分别代表当前平价商店的两种不同形式。前者属于依托大型农产品生产企业、农贸市场和超市在原有店面的基础上,设立平价专区,后者则是依托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平价商店。
据相关政策,这些经营主体均将获得租金、贷款、水电等方面的各种补贴。“但补偿对超市运营成本减缓所起作用不明显。”华润万家上述负责人透露,公司参与开设平价商店后,能获得的经济补偿是生鲜区的水电费参照民用水电的标准缴纳,根据店面规模,每个店面能节省的成本只有几千元,超市内平价商品基本处于无利经营状态。
因此,新的平价商店经营业主则需在采购环节上大下工夫,力推农超对接,进行直采。新供销购物广场黄边店上述负责人透露,公司隶属于广东省供销社企业集团,今年,集团和公司分别成立了一家农产品公司,跟省内的数十家农村专业合作社合作,每日公司向专业合作社下订单,后者则根据订单情况向农户直接采购,再由公司的物流系统进行统一运输到各门店销售。
华润万家公开资料也显示,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在全国21个省建立了51家直采基地。
获得平价商店的申请条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经营业主必须实行产销对接,其目的则是为了为农产品流通环节“瘦身”。
在传统的农产品流通链条中,产品流通到消费者手中,需经过采购、运输、批发、进场、零售5个环节。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举例,按照当前运输费用,以500公里为运输平均值,采购价格以1元为标准,前四个环节的涨幅都在15%~20%之间,最后一个环节可能存在50%以上的涨幅,最终定价在2.5元左右。也就是说,从生产到零售终端,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150%。
对此,新供销购物广场负责人也表示赞同,其透露,未推行农超对接前,公司向广州各大批发市场和配送公司下订单,后者再向小型农产品批发商采购,小批发商再向农户采购,而每加一个流通环节,农产品的价格都会被提高。但如今通过自己的采购公司直采,公司可直接跟农户“对话”,还能掌握定价权。通过直采,蔬菜类商品采购成本下降了20%~30%,粮油约能降3%~5%。
此外,直采还将利于零售终端监控产品质量。
农户零散成瓶颈
尽管如此,平价商店还是难以突破长久以来的农超对接的“瓶颈”。从2003年开始,国家已开始倡导推行产销对接、农超对接,但至今除了沃尔玛、华润、中百、武商等大型超市做得稍有起色外,许多中小超市却很难推广。
“我国农业生产仍然处在农户单打独斗的局面,组织化水平较低,不利于推进农超对接。”第一商业网总裁黄华军说。而有关政府部门数据也显示,目前,中国仅有8.2%的农民加入了农业合作组织。
“以往超市是跟公司打交道,如今是跟数量庞大的零散农户打交道,他们各自的诉求不同,需要规模化采购的企业很难统一,给企业带来很大压力。”一零售业人士也告诉本报,超市采购在传统采购渠道中,农户是与批发商进行现金交易,而超市推行的是分期结算,这种结算方式很难被零散农户接受。这些因素都将继续制约平价商店真正市场化。
在日前举办的2011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上,记者还获悉,目前传统批发市场流通的生鲜产品仍占七成左右,而实行产销对接商品占比不到20%,且后者流通的品种、覆盖范围都十分有限。
“未来,平价商店不可能取代传统的流通渠道。”深圳农产品有限公司(000061.SZ)总经理曾湃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表示,各种因素限制,平价商店模式对传统农副产品销售渠道的冲击有限,最多可能只是当前农副产品零售渠道的一种补充。杜岩宏则认为,即便今后政府加大推行力度,平价商店与其他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市场比例最高也只可能达到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