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社区商业的三江购物2011年收入增速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全年11家的展店速度慢于之前23家的预期、同时关闭5家门店等原因所致。其实不仅仅是三江购物,沃尔玛也悄然关闭了在深圳的3家“惠选店”。不过,虽然三江购物或许面临着社区商业成长的烦恼,但对社区商业跃跃欲试者仍众多。
成本上涨、购买力下降,从宏观层面来看,2011年的中国零售业确实是“最复杂”、“最艰难”、“最严峻”的一年,但从开店与闭店的情况看,这“最坏”的一年似乎又给了零售业“最好”的反思、调整和扎实根基的时机。
日前,三江购物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1年报。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51.17亿元,同比增长6.08%;实现利润总额2.05亿元,同比增长17.73%。但值得关注的是,公司2011年6.08%的收入增速低于之前11%的预期,主要是由于全年11家的展店速度慢于之前23家的预期、同时关闭5家门店以及同店增速仍未有效提升。
开与关的玄机
三江购物成立于1995年,是总部位于宁波的一家以社区平价超市为主营业务的区域性连锁商业企业。公司目前已成为浙江省最大的连锁超市之一,其连锁门店遍及浙江30多个城市和地区,连续12年荣登中国连锁业百强排名,也是浙江省政府重点扶持的大型连锁企业。
2011年初,三江购物因其成功“上市”让众多有着“上市”梦想的零售企业羡慕不已。2011年,除了三江购物、文峰股份两家公司成功登陆A股市场外,其余百货超市企业均以闯关失败告终。
2011年3月2日,三江购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价11.80元,首日收涨84.58%,报21.78元,表现远超市场预期,成为当日上市5只新股中的领头羊。但风光一时后,三江购物上市后的第一次关店发生了。位于浦东张杨路德平路口的三江购物张杨商场突然在2011年4月7日关闭停业。这让刚刚上市才一个多月的三江购物突然间变得迷雾重重。
据悉,这是三江购物2010年1月在上海张杨路开出的一个营业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门店,同时也是其在上海的惟一一家门店。有业内人士当时猜测,三江购物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是为了上市才在上海开设分店的,上市圈钱后就想撤资。而上海店的关闭仅仅是一个开始,据年报显示,2011年度,该公司新开业门店11家,关闭5家门店。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共拥有门店151家(其中宁波101家)。
无独有偶,前不久,在中国试水3年后,沃尔玛悄然关闭了在深圳的3家“惠选店”,“惠选”是沃尔玛当初希望在中国区大力推广的新业态,该业态介于便利店和标准超市之间,也就是业内所谓的社区店。
尽管沃尔玛方面给出了“测试店”的官方说法,但有业内人士认为,除了区域竞争外,中型平价超市这种业态本身就具有难以盈利的弊端,这是“惠选店”以及同类业态的症结所在。目前,由于大卖场数量过多,竞争激烈,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优质商圈的位置几乎难有空位,于是各大零售巨头都开始寻找新业态来拓展盈利点,将门店往“中小型”里做成为一大选择,沃尔玛的“惠选店”、TESCO乐购Express都是这期间的产物,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
同时,在对2011年连锁零售企业开店的统计中,记者发现,一些超市企业的开店数明显高于去年,但总门店数却低于去年。比如苏果超市2011年的总门店数为2000家,其中新开门店数为330家,但其2010年的总门店数却是2015家。
不仅如此,一个变化也在这一年产生:随着2011年零售业格局的裂变,曾经敏感的“闭店”一词,在这一年似乎显得很正常。家乐福、乐购、卜蜂莲花、天虹商场、津工超市、三江购物、国美、苏宁、太平洋百货、达芬奇、光合作用,从超市到百货,从家居建材到书店,从零售大鳄到区域龙头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闭店现象。
而在2011年,关店一词也与“调整”搭上了关系,人们不会再提到关店就想到企业发生问题,而觉得通过关店会使企业整体更加优质。尤其是以社区店为主的超市企业,这一年的开店数量较去年明显增加,但总门店数较去年同期却明显降低。由此可见,这些企业在这一年向外发力的同时,更注重向内的提升,他们借“冬藏”之机,改造门店,关掉不良门店,在优质地段开店,为自己彻底动了一次内外调整的大“手术”。当然,也有些特殊门店,比如租金到期、经营不善的门店却不得不被关掉,因为在2011年的“寒冬”中,门店租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而经营不善让企业入不敷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得不丢车保帅。
未来发展之惑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三江购物或许面临着社区商业成长的烦恼,但对社区商业跃跃欲试者仍众多。除了沃尔玛的“惠选店”、 TESCO乐购Express之外,据悉,卜蜂莲花也在测试全新中小型业态“卜蜂莲花生活站”,不过“卜蜂莲花生活站”走的是中高端路线,店内引进了进口货品,甚至还引入了星巴克等品牌。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乐购Express仅在上海有约15家门店,从去年开始放慢扩张速度,并且原本希望向华东拓展的计划也未实行,而沃尔玛“惠选店”的拓展速度似乎比乐购Express更慢。
据了解,TESCO乐购Express试水已有3到4年时间。专家告诉记者,“这种业态首先会面临成本过高的问题,因为要接近社区甚至高档社区,地理位置必须好,要类似便利店的转角选址,租金就比普通门店起码高出20%,有部分中型超市还学便利店那样24小时营业,这更增加了人力、电费等成本。但与便利店‘租金高、商品价格也高’不同,乐购Express强调与卖场商品的低价一致,因为高价会吓跑社区顾客。”
而试水结果显示,这种中型超市的销量并不佳,在高成本低收益、盈利压力巨大之下,门店自然很难维持。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大多数这类中型平价品牌超市都处于亏损或勉强维持收支平衡的状态,盈利困难也造成“惠选店”、乐购Express等这几年拓展缓慢。
不仅如此,有分析发现,社区超市的拟开店数在锐减,这说明该业态正在受到市场的考验,由于自身业态所限,社区型超市很难跳出区域市场的圈子,而在区域之内,布点已经基本到位,再想找更好的店址会很有难度,这使得该业态的未来发展趋势不太明朗。
但也有分析人士对此持不同态度。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外资超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大卖场业态在中国迅速生根发芽。该业态由于体量大、整合供应商资源的能力强、适合跨区域作战,在随后十多年的时间里已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的主力军。不但外资超市以这种业态进行扩张,本土零售企业也纷纷效仿。然而,2005年之后,一些微妙的市场变化使得大卖场在扩张方面不如之前那样凶猛,这一趋势在近两年来表现得更为明显。
一方面,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平价”的购物诉求,对“一站式”购物也没有之前那样向往,而便利性和个性化的商品服务成为其追求的新消费趋势。在这方面,大卖场就明显不如社区超市那样更加贴近消费者。同时,竞争过度激烈,让大卖场业态趋于饱和。上海商学院教授顾国建在上海针对大型综合超市所做的调查显示,近年大卖场的开店数量在下降,有的月份甚至创下大卖场在沪开店新低。上海大卖场门店的销售额平均下降幅度为10%左右。顾国建认为,种种迹象表明,大卖场在上海已开始出现向下的拐点。
另外,城市网点资源日益匮乏,大卖场的选址也更加困难。由于大卖场对物业要求高,比如面积要10000平方米以上,卖场规划要平整,还要带有停车场。在这种情况下,大卖场的扩张和发展受到限制。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面积“不大不小”的社区型超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另外,随着消费升级,更加贴近消费者、更能及时根据消费者的习惯变化做出调整的社区型超市,也开始绽放出独有的魅力。
甚至有专家表示,零售业现在正开始回归到社区型超市的时代。
不过,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社区超市要想有效地应对大卖场和便利店这“一大一小”的挤压,就需要挖掘出自己独有的核心竞争优势,这样才可能使市场的局势由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格局,转化为大中小齐头并进的百花齐放的市场均衡格局。
此外,时富金融消费类分析师廉波认为:“降低成本和改变低价商品结构是社区型商业发展的一个选择。”他表示,沃尔玛在测试后,未来会将惠选店设置在三四线城市,可见其已考虑到降低成本的因素。此外,乐购Express也正在调整商品结构,希望销售更多稍高端的商品以增加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