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促销的同时,超市服务也随之打折。
商务部近日部署开展全国首个消费促进月,各大商超百货、电商等都出台措施积极响应,拉动消费增长。然而,商品促销降价,服务水平似乎也出现了下降。记者近日走访家乐福、沃尔玛、物美和京客隆等多家内外资大型超市发现,服务不到位的情况并不鲜见。
卫生条件堪忧
记者近日在物美中关村大卖场牛奶冷藏柜旁看到,一位中年妇女正在挑选三元鲜牛奶。她拿起一包想看看生产日期,她的手突然停住了,而后放下牛奶。她闻了闻手,现出异样的表情。
原来这包牛奶包装已经破损,她被发臭黏糊的牛奶沾了一手。她四处张望,找不到理货的超市工作人员。“今天没带餐巾纸,超市里又没洗手的地方,只能等自然风干了。原来买了这种塑料袋包装的牛奶,我都是直接咬开小口就喝,以后肯定不敢了。”这位女士如是说。
生鲜部也是超市容易出现卫生隐患的场所。
在上周末,记者在一家大型超市看到,包子还没卖完,超市熟食部就开始洗刷擀面的桌子。一名工作人员直接拿着喷水枪冲洗餐具,地上含洗涤剂的污水都快溢到脚踝了。包子有的放在餐柜上,防尘的纱布只是随意地遮盖了一半;有的则放在餐柜里,跟工作人员洗刷的地方没有隔离玻璃门。一些顾客在餐柜前停留了片刻,看到此景只能打消了购买的念头。
在水果区,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用保鲜膜给刚削好皮的菠萝密封,没带手套的手直接接触到了菠萝。另一边负责给水果称重的工作人员则直接坐到了放水果的桌上。
服务质量下降
由于大批量采购,比一般市场更低的价格一直是大卖场的制胜之道。然而价格便宜的同时,贴心的服务似乎也不见了。
一对中年夫妇正在细心挑选猪蹄,拿起一个看了看又放下,这一动作重复了几次后,负责称重的工作人员开始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把手伸向他们连续问三遍:“要吗?”
另一名男顾客在选购猪肋骨后要求帮忙剁成小块,而工作人员并未理会。“就算是最好的师傅水平也不过如此,我只能帮你切条了,回去自己切成块吧。我管不了。”
事实上,这种举手之劳,在市场上很常见。卖肉的商家一般都会跟顾客打招呼,热情询问需要什么,购买了以后还会按照顾客的要求帮忙把排骨切成块状,或按照顾客的要求把肉切成片。这种热情的态度拉到的回头客确实不少。
收银员的服务态度也是饱受消费者诟病的地方。收银员刚收完钱,就开始着手给下一位顾客扫码。一位女士只好从混杂了后面那位顾客的商品中挑出属于自己的商品装袋,由于动作慢,堵住了出口。这位女士摇摇头说:“唉,以前都给帮忙装袋的。今天买的东西多,我一直挡住别人,都不好意思了。”
只服务买货顾客
超市里的促销人员大多都是厂家派出的,不负责整个超市的运营情况。很多时候顾客问路,促销人员都表示不清楚或者敷衍了事。
记者在一家大卖场看到,生鲜部挑选鱼类的顾客较多。当天销售的虾类有两种,一种是青虾,大约30元/斤;另一种是南美虾,价格不到20元/斤,而两者从外观上看起来并无太大差别。一位顾客在称重的地方问工作人员:“这两种虾有什么区别吗?哪种卖得比较好?”“不知道。”看都没看这位顾客,工作人员就忙着给别的顾客称重了。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化妆品区。一位年轻的女士拿着欧莱雅和沙宣两种牌子的护发素询问欧莱雅促销人员哪种效果比较持久。促销人员开始非常热情地介绍:“我们家的牌子最好卖了,适合各种发质,每次用一点就行,一瓶至少能用一年。要吗?我给你开票。”这位女士对比了一下两种产品以后,犹豫地说:“我再想想吧。”促销员听到这句话,态度变得冷淡起来,不再理会。
|